zhengjun3242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gjun324203

博文

敏感的SCI 精选

已有 7878 次阅读 2016-10-2 13:35 |个人分类:社会评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SCI, 贫富差距, 科研压力

本文根据两个数据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16e276f0102vcs6.html

http://info.howsci.com/447.html

本文的分析的数据来源不够详尽,有的大学有附属医院,有的大学论文有合作单位,所以数据或许会和各高校宣传的可能有差异。总之,此文分析仅用于定性参考。请大家批评指正,抛砖引玉。由于数据来源不够完整,对分析的合理性产生了一定影响,所以后来我把文章隐藏了。但是后来有部分朋友想再看看,所以我重新开放。或许对做这类工作的朋友有个参考作用吧。

  据统计,2014年全年,中国发表SCI论文接近26.35万篇,权且以27万篇计之(事实上高校发表仅19万篇多一点)。全中国1219所本科大学,其中公办院校796所,可见平均每所本科院校发表SCI论文221篇。如果仅仅按照公办本科院校来看,平均SCI论文为339/校。然而,2014年发表221SCI论文以上的高校不足50所,占所有高校的4%;发表339篇以上SCI论文的公办本科高校接近40所,占公办本科高校的5%。由此可见中国95%以上的高校在发表SCI论文上都处于平均值以下。中国的前100所大学,是国家认同的重点大学,占所有公办高校的12.5%。也就是说中国的SCI论文基本上是由这些重点大学发表。可以很容易计算,这100所大学平均发表SCI论文数量约2700/校。而2014年发表SCI论文数超过2700篇的高校大概只有12~14所,剩下87.5%的重点大学,均没有达到平均程度。这12~14所高校在所有公办大学中占1.5%左右,在所有本科院校中占0.9%。可见多数的SCI论文由国内超级顶尖的大学发表。这些大学具有数量庞大的博士生,以及更为庞大的硕士生群体,具有一流的实验设施,具有丰富和多渠道的的科研经费来源,相对其它高校而言,有这样的成绩是自然的。然而在这些顶尖高校中,如果按照每校平均教师人数2700来计算,那么2014年,其人均发表SCI数量估计,大概在每人发表1篇左右。可见即便在著名顶尖高校,发表SCI论文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也并不是人人丰产,处处开花,皆大欢喜的情况。由此可以归纳(1):中国95%的公办本科院校的教师要承受5%的著名大学SCI论文的压力;(2): 99%的本科院校中的教师要承受1%不到的超级顶尖大学SCI论文的压力;(3):中国87.5%的重点大学承受着12.5%著名大学SCI论文压力;(4):在顶尖大学中的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也面临着很大的SCI论文压力。(5): 发表SCI论文的分布在中国的高校群落中形成极其显著的贫富差距。(6): SCI论文或许可以作为评论极其少数的高校、极其少数的科研人员是否优秀的指标,但作为否认剩余的95%的本科高校的优秀性,显然也是一个非常不客观的指标。从这6个方面可以看出,SCI论文的发表确实给中国科研生态带来了很大的外部压力和影响;当然,我们很期待这种影响是积极的(是吗?)。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社会生存压力非常大的一个原因,那就是贫富差距很大;同样地,从以上可以看到SCI论文的超级巨大的贫富差距也给不同类型的高校教师的科研活动,日常生活带来了无形而强大的压力。

何年何月开始,SCI论文开始与中国的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的身家性命挂钩了,我无从所知。何年何月EI论文开始沦为很多人眼中的一钱不值(有些大学已经不奖励EI论文),中文期刊更是被鄙贱为垃圾糟粕(大多数高校已经不奖励),我只是略有耳闻。或许唯一的原因是中文期刊中有将近上百个EI期刊,而SCI期刊只有十几个(中文SCI聊聊,似乎只有1),所以物以稀为贵。再者,学术的指挥棒不知何年何月开始与SCI指标挂钩,评价的天平向SCI倾斜,于是众者乃奋力争取之。最后,国际风气吹到了中国:国际上一流期刊都是SCI索引,得到各类国际大奖的人物也都因为将论文发表在这类期刊上,故而SCI愈加得到追捧;以发表论文的数量及影响因子等来评价一人的科研产出能力,来估算其为其效力带来利益的潜力。故而,今天的科研人员甚或国外学术科研大国的各类人员亦追捧SCI甚急。又者,发表论文的主力主要在于研究生。硕士生能做出的突破性研究不多,能够在主流国际期刊发文的并不多;发表SCI论文的主力在博士生,博士生的目标是获得博士学位,而获得博士学位必须要论文。故而,只要是被SCI索引的期刊,投之,所以能在国际一流期刊发文的亦不多。怎一个急字了得。科学研究的风气似乎失去了一种自然、淡定、从容的态度......环环相构,事物相互勾连,导致了今天的局面,那就是除少部分人之外,在提到SCI论文时,人人自危,人人忧虑,人人敏感。

 我们能改观这样的一个局面吗?谁来改观这个局面?我们是否可以期待样一个环境,那就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够在一个稳定长期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每一个教师的努力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认同;而不至于有一天,我们看到,一个努力的、求进的教师,因为一个如此不够客观的指标而将其驱逐。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56042-1006306.html

上一篇:有感于8省市建议机关事业单位休息两天半的新闻
下一篇:骗子的土壤
收藏 IP: 101.226.61.*| 热度|

19 王毅翔 张忆文 杨远源 王从彦 蔡宁 孙雪 罗民 蔡小宁 刘建彬 黄仁勇 杨正瓴 姚伯元 黄永义 梁洪泽 苏光松 陈楷翰 shenlu xlianggg wqhwqh333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7: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