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华西医院原院长石应康5月11日跳楼自杀 什么原因?

已有 39358 次阅读 2016-5-12 12:23 |个人分类:名人传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许培扬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原院长石应康不幸去世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976632

2016-05-12

华西医院原院长石应康于昨日下午跳楼身亡 65岁,为什么想不通啊? 知情者向财新记者透露,石应康昨日是从20楼跃下身亡。据称,华西医院近期被纪委巡视。 ...





华西医院原院长石应康自杀辞世

资料图:石应康

  青年人网讯 记者获悉,5月11日下午,65岁的国内顶尖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原院长石应康自杀身亡。昨日晚间接近24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沉痛宣告,我院前任院长,我国著名卫生政策与医院管理专家、著名心脏外科专家石应康教授,于2016年5月11日下午不幸辞世”。该宣告表示,“石应康老院长的逝世是华西医学事业的重大损失,我们对石应康老院长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知情者向记者透露,石应康昨日是从20楼跃下身亡。据称,华西医院近期被纪委巡视。

  “他身体确实有各种问题,这是实情,最近纪委在查也是事实,但绝没想到会这样。”一位与石应康有交往的健康界人士说,“石院长担任华西医院院长二十年,带领华西走向辉煌,劳苦功高,做了很多体制不允许的突破贡献,查的事情也无非鸡毛蒜皮的那一点。”

  昨日石应康的女儿、华西医院肾内科副教授石运莹在微信朋友圈写道:“他心凉了,厌了,所以想走了。勤勤恳恳为华西奉献二十年,换来的是这样的结局,不得不说是社会的悲哀,制度的悲哀。”

  公开资料显示,5月8日,石应康还曾公开做过分级诊疗相关演讲。

  上述接近石应康的医疗界人士透露,石应康是“正能量十足的睿智之人”,从华西医院退休后,一直在筹划商业项目。

  2014年5月,石应康曾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退休后,他下一阶段的人生目标之一是整合资源,进行中国的医改创新。他说:“我做了20年的院长,了解医务人员的想法;我们医院是研究性医院,我了解研究人员的想法;我也了解企业的想法。现在我也在学习风险投资的理念。如何把资源整合起来,使中国的医药产业有新的发展,是我未来想尝试的。”

  公开资料显示,石应康祖籍福建,教授,博士生导师。他1977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医学系,医学研究方向为心脏瓣膜外科、大血管外科、冠状动脉外科等方面。1993年至2013年,石应康担任华西医院院长二十年,带领华西医院“二次创业”,这家历史可追溯至124年前的老牌医院,整体实力跃居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第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数量全国第一,也是世界规模第一的综合性单点医院;在2014年和201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上,华西医院连续两年综合排名全国第一;在复旦大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上,科研得分连续六年名列全国第一。

  石应康还曾担任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据知情人士透露,石应康出身名门,其父石美森是儿科专家,原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创始人兼院长,于文革时自缢辞世;其母是著名妇产科专家;其伯父石美鑫是著名胸心外科专家,曾任上海第一医学院院长。

  在2014年5月的一次医院院长峰会上,刚刚退休的石应康在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用“不确定性”形容医院管理者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他对财新记者指出,中国的医院院长,应该呼吁政府的顶层设计,要有医院经济运行基础的改革,其中最核心的是社会资源的成本效益。

  在改善医患关系方面,石应康对财新记者指出,需要反思医学院只灌输知识和技术的“”精英教育”,却欠缺人文教育,“医生最大的问题是教育的问题,我们在培养医生的过程中出了问题。”石应康还指出,医生对病人的关怀和帮助需要时间,但在高工作强度和压力面前,“医生爱的时间被挤占了”。他说:“我国的就业环境逼着医生成为一个技术人员。如果不解决工作时间过长的问题,医学生教育的问题、医患关系紧张就不容易解决。”

  石应康在回答财新记者询问其下一阶段人生目标时表示,首先他希望“诲人不倦”,传播现代的医院管理、生产方式、服务模式和节约成本的理念;其次,他想在中国的医改中注入中国式创新。石应康指出,目前医药、设备、器械,都要用国外的,如果国产的医药企业不能起来,成本就很高。他想尝试把医院、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风投、政府的资源整合起来。“我们现在是落后的生产方式,老死不相往来,围墙和壕沟森严壁垒”。

  “我做了20年的院长,了解医务人员的想法;我们医院是研究性医院,我了解研究人员的想法;我也了解企业的想法。现在我也在学习风险投资的理念。如何把资源整合起来,使中国的医药产业有新的发展,是我未来想尝试的。”石应康说。

  记者问及,有业内人士预言,以华西医院如此庞大的规模,怕是有一日要遭到肢解。石应康回答:“从感情上我不希望它发生。但中国有一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保持创新就不会被肢解。如果没有创新,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http://www.qnr.cn/med/news/qydt/201605/1173345.html

  新闻链接>>64岁石应康卸任华西医院院长 再创业走上互联网医疗之路

青年人网讯 2012年,石应康卸任华西医院院长。退休后的他并未停下,64岁的他成为医联众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走上了互联网+时代下的创业之路。

  他是中国著名的心胸外科专家,中国公立医院任期最长的院长,全国最大规模医院的缔造者。“掌舵”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年,在医院推行多项创新改革,将华西医院推向巅峰,成为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医院。2012年,石应康卸任华西医院院长。退休后的石应康并未停下,64岁的他摇身一变成为医联众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走上了互联网+时代下的创业之路。

  64岁再创业 走上互联网医疗之路

  石应康此前干过车间工人、赤脚医生、工人,当过知识青年,也读过医学院,在小医院做过医生,再到华西医院工作,任职科室主任、院长。这期间,他也曾到外国留学。石应康认为自己是一个能接受新事物,愿意去创新改革的人。

  当了20年华西医院院长,忙碌了20年,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了,却在64岁的年纪再次挑战自我,究竟是为什么?

  “我国快速地进入了老龄化,多数老年人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生病后治疗费用很高,终生治疗都需要花钱。”石应康说,不管是国家的基本医疗保障,还是老百姓自己花费,负担都很重,而且资源也不够。这就要想办法改变。其实,如今已有一个改变,就是我们已经兴起了互联网。

  石应康认为,现在互联网下的医疗主要是节约时间成本,现在通过网上社交、问诊,网上预约挂号,可以节约时间成本。不过就看病成本来说,到目前为止没找到很好的办法。虽然网上问诊这些可节约交通费,但这些都是外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医生看病的方式。如果大家都是按照原来的方式看病,成本就很高,“迄今为止,没找到很好的办法。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做互联网医疗的原因。”

  “我是一个喜欢挑战、创新的人。”石应康说,虽然已经64岁了,但他还是想尝试做一做智慧医疗的项目,真正地推动医改,为老百姓办实事。

  看当前医疗

  没有医疗档案 医生间没有分工

  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就应该解决医生看病的方式,这是石应康当了多年医生的感触。“如今看病是生病才去,无论是到哪一级医院。见医生都说‘哪不好’,看完病就结束。”整个看病过程,各级医生间没有分工,看病都是先问病人情况,检查、诊断、开药,完了就走了,以后情况没有人管,等再病了又到医院去,重复这一个流程看病。其实,看病过程中许多工作是重复的。

  如果有了医疗档案,不管到哪里看病,都可反映全程的医疗、身体健康状况等。这个医疗档案,应显示父辈有无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的历史,对哪些药物过敏等。

  “从基层医生到大医院的医生,都是没有互相来往,也没有分工。”在石应康看来,真正的看病过程是有人管这个病人。了解其看完病、服药、出院后的情况。“但实际是没人管病人。”为此,病人不断来看病,医生间没有分工的。看病过程有很多重复的劳动。

  那么,医生该如何分工?“社区医生最应该做的是管病,看病诊断应交给专科医生。”石应康说,医生间的工作应该是连通的,社区医生帮忙管病,病人吃了专科医生开的药效果如何,社区医生都该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记录。

  互联网+时代

  改变医生工作方式 可真正推动医改

  谈到中国看病模式的弊端,这种局面该如何破?石应康觉得互联网+时代是可以改变这种看病模式的。

  “可不可以把看病过程变成一个智慧医疗的工具,带有人工智能。”石应康说,病人看病过程,可做成一个互联网的档案,病人参与,全科医生帮助,做好病历管理。每次看病,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记录,直到你出院。不仅可把看病重复的工作节约下来,减少浪费。还能将基层的全科医生和病人结合在一起,填写自己的档案。

  “互联网时代,是能把在线和在位联合起来的,打破传统的医生看病模式,建立一个新的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共享知识技能的模式,减少资源、时间、费用浪费。”石应康笑言,这样就能把中国的医改做下去,把老百姓的健康做下去。

  怎样才能用互联网改变这个传统医疗行业?“说白了就是改变医生的工作方式。”石应康说,只有医生工作方式改变了,才能改变病人的看病方式。就拿华西医院来说,曾经统计过到华西医院看病的人,有40%的人不需要到华西医院。有时挂了一个专家门诊,两分钟就看完了,病人觉得医生不好,关键是他本身不该花那么多时间和钱来看。另外,还有20%~30%的病人在其他医院可以看的,真正需要到华西来解决的只有30%。为此,大医院医生给每个来的病人都是只有几分钟,病人不满意,医生忙得快“过劳死”。所以,不去改变医生的工作方式是不行的。

  打造“众医帮”

  走进互联网医疗核心领域

  “我已经64岁了,互联网虽然是年轻人的事。但其确实有它的好处,可以体验交流,打破很多机构的壁垒,体制机制的障碍。可以改变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但石应康坦言到目前为止,他看到的互联网医疗,基本上是一个社交网站,没有做到病人参与、医生整合、医疗机构整合。很多都是口号,落不到地,没有走进核心领域。

  如何才能真正落地去做?从退休之后,石应康就一直在思考。2014年11月,石应康变身医联众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带着40余人的专业团队,打造“众医帮”产品。

  石应康介绍,“众医帮”产品可以提供建立会员个人医疗档案、慢病管理、疾病就医指导、名医专科会诊咨询、慢病知识健康教育5个板块的服务。比如:在建立会员个人医疗档案中,医管家协助和指导记录个人信息、所患慢病病史、近期病情变化等情况,病人也能在医疗机构就诊时,拿出手机,就能找出医疗档案提供给各级医生,方便正确诊断和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达到“易看病”的目的。截至目前已经有近400个全科医生、90个专科医生加入到了“众医帮”,且医生队伍还在不断扩大。

  目前,“众医帮”与“四川名医”双方通过友好协商,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以后共同的发展中,将共同利用双方资源,互相支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共同目标。

分享到:

64岁石应康卸任华西医院院长 再创业走上互联网医疗之路

http://www.qnr.cn/med/news/qydt/201508/1105296.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0034-976694.html

上一篇:韩春雨论文的国际反响与评价 今日监测报告
下一篇:学术讲座:如何跟踪国际研究前沿热点?
收藏 IP: 118.244.255.*| 热度|

1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1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