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今天参观美国华盛顿航空航天博物馆

已有 2802 次阅读 2016-2-20 02:32 |个人分类:旅游美景|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美国华盛顿航空航天博物馆留念照片 http://user.qzone.qq.com/491044866/photo/V12DJRUe0SpIKE

         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博物馆(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s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以收藏史上知名的航空航天实物著称,其数量之多也堪称世界之最,为此该馆也成为该领域重要的研究中心之一,研究课题包括航空航天飞行史、航空航天科技、地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行星学

 场馆名称: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

 

场馆位置: 美国华盛顿市

 

关键词或主题词: 科普 科普博物馆 美国

 

辅助分类项: 科普

 

 场馆介绍

 

 

  1976年7月开馆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是史密森氏学会创建的众多博物馆之一,也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有关飞行的专题博物馆。座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东南方,每月接待观众达10万之多,第一年的参观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创美国各博物馆最高纪录。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飞行博物馆,是由玻璃、大理石和钢材构成的现代化建筑。

  博物馆的24个展厅共有18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各展厅陈列飞行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类飞机、火箭、导弹、宇宙飞船、及著名飞行员、宇航员用过的器物。除体积过于庞大的采用模型外,展品绝大多数都是珍贵的原物或备用的实物。馆内陈列品没有“请勿动 手”的标牌,观众可以自己动手操作,观众和 记者可以随意拍摄展品。

  博物馆的正厅命名为“飞行里程碑” ,形形色色的飞行器或悬吊在大厅天花板下,或停放在宽敞大厅的地面上。这里有最原始的飞行器:中国古代的风筝和火箭的模型;蒙特哥菲尔兄弟飞越巴黎上空的热气球复制品;以及莱特兄弟的“飞行者”1号飞机。在莱特兄弟飞机的近旁,陈列着“阿波罗”11号登月舱

  在空间飞行器展行里,除美国展品外,还展出世界各国发射的卫星及航天器的复制品。有美国“阿波罗”和苏联“联盟”号飞船实现对接的模型。能深入其中看个究竟的美国天空实验室吸引了无数观众人内参观。这个空间轨道站高,呈圆筒状15米,内径7米,分为上下两层。观众沿舷梯进舱,可以看到装有各种仪器设备的实验室,及贮存水、食品和器材的库房。

  全馆有各种类型的真正飞机共265架,从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到创下时速7296千米的X-15火箭飞机。这265架中相当一部分陈列在反映二次世界大战的展厅里。该厅陈列了美国的“野马”、日本的“零式”、德国的“梅塞施密特”、英国的“喷火”等驰名于世的各种战机。被缴获的希特勒的秘密武器—V-2飞弹实物,也矗立在展厅中的显赫位置。展厅中还站立着许多与真人同样大小栩栩如生的战时王牌飞行[1]员的蜡像,墙壁上则挂满了激烈空战的照片和绘画。

  飞机发动机、火箭和导弹、卫星和飞船等,都有专馆陈列。博物馆的电影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宽银幕立体场电影场,它有一幅5层楼高、33米宽的银幕。走进以爱因斯坦命名的宇宙空间馆,新型的天象仪显现的9000颗各种星球、星系、星云、则使参观者身临其境地进入了无穷尽的灿烂苍穹。

<!---->
参考资料:

 

       博物馆的原始初衷是私人或家庭用来收藏珍品的地方,根据考证,世界上第一座博物馆坐落于伊拉克,在公元前530年由巴比洛尼安王朝的末代帝王之女儿恩尼盖尔蒂(Ennigaldi)创建。随着时代的变迁,博物馆的门类有了巨大的拓展,历史,自然,艺术,军事和科学博物馆成为现代博物馆的主流。

       在诸多博物馆中笔者单选了美国华盛顿航天航空博物馆,这里陈列着美军向日本本土投下第一颗原子弹的载体飞机B-29。政客们可以忘记历史,但人民和博物馆却铭记着历史。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猜猜,图片中哪一架军机是当年投下第一颗原子弹“小男孩”的B-2。
       美国新奥尔良辟有国家二战博物馆,那家博物馆主要陈列着盟军诺曼底登陆所使用过的装备。
       罗斯福总统领导的美国在二战中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杰出贡献,美国人民和军队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的牺牲,博物馆没有忘记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并如实地向后代传承这段历史。日本极右政客千方百计诋毁与歪曲史实,徒劳无益,适得其反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越来越看清了他们的嘴脸。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0034-957354.html

上一篇:中国出现第三例寨卡病毒病例
下一篇:今天参观美国梅西百货商场
收藏 IP: 73.129.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7: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