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哈佛大学医学院Gary Ruvkun教授荣获2015年度科学突破奖

已有 3633 次阅读 2014-11-12 09:34 |个人分类:信息分析|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编辑MM,我看了不少资料,还分析了他的学术影响力。

没有地方转载啊

引用文献都注明了出处

 

哈佛大学医学院Gary Ruvkun教授荣获2015年度科学突破奖

学术成就和科学贡献:

Gary 布鲁斯 Ruvkun(生于 1952 年 3 月 26 日,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州  [1]是一位美国分子生物学马萨诸塞州总医院波士顿哈佛医学院遗传学教授。  [2]  Ruvkun 发现的机制,林 4,第一个微 Rna (miRNA) 由维克托 Ambros,发现调节目标信使 Rna 通过这些目标,不完美的碱基配对的翻译及发现第二个 miRNA,让 7号,它保守的整个动物发展史上,包括人类。这些 miRNA 揭开一个新的世界,在前所未有的小尺度,RNA 的调节和那调控机制。Ruvkun 还发现胰岛素样信号转导在老化和代谢调节中的许多功能。

Profile - Gary Ruvkun
Gary Ruvkun 
 
Publications: 128 | Citations: 9016
Collaborated with 372 co-authors from 1989 to 2012 | Cited by 16076 authors

 

 

 

 

 

http://academic.research.microsoft.com/Author/1928648/gary-ruvkun

2014年11月9日,新一届“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S)揭晓了物理和生物学获奖名单。数学奖也会在年底前公布。

这一奖项的总奖金达到3600万美元,赞助方包括Google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及妻子安妮·沃西基(Anne Wojcicki)、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及妻子张瑛、俄罗斯富翁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及妻子茱莉亚·米尔纳(Julia Milner),以及Faceb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及妻子普里西拉·陈(Priscilla Chan)。这一奖项旨在表彰将科学当作一生事业并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学家。该奖旨在奖励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科学家,给他们提供更自由和更多的机会,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就。每年的获得者将加入评选委员会,参与下一届获奖者的评选。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上提名获奖候选人。候选人没有年龄限制,而且每个奖项的获奖人数和个人获奖次数也没有限制。

在生命科学方面,共有6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Doudna,德国亥姆霍兹中心感染研究所Emmanuelle Charpentier,以表彰他们在发明CRISPR基因编程技术方面的贡献。

6位科学家为:

Alim Louis Benabid, Joseph Fourier University

C. David Allis, The Rockefeller University

Victor Ambros,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dical School

Gary Ruvkun,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and Harvard Medical School

Jennifer Doudn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Emmanuelle Charpentier, Helmholtz Center for Infection Research and Umeå University

http://www.bio360.net/news/show/12188.html

奖项[编辑]

引用[编辑]

http://www.microsofttranslator.com/bv.aspx?ref=SERP&br=ro&mkt=zh-CN&dl=zh&lp=EN_ZH-CHS&a=http%3a%2f%2fen.wikipedia.org%2fwiki%2fGary_Ruvkun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0034-842819.html

上一篇:信息分析在科研中的应用
下一篇:北京APEC期间谷歌(Google)来了
收藏 IP: 106.39.222.*| 热度|

1 徐向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15: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