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中西医之争从未停歇

已有 2990 次阅读 2014-10-18 15:37 |个人分类:中医药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历史上的中西医争论比较全面、深刻,现在反而肤浅、片面了。

近年“中西医之争”

●龙胆泻肝丸 2003年,新华社的报道《龙胆泻肝丸——清火良药还是“致病”根源》称多名患者服用同仁堂“龙胆泻肝丸”致罹患尿毒症。该报道引发对中药安全性的质疑,并作为中西医争论的一个焦点。

●经络说 “打假专家”方舟子2007年曾撰文称“经络并不存在”,并以解剖学等原理试证经络理论的荒谬,一时引发热议。

●打通任督二脉 2012年,甘肃省卫生厅官网挂出“甘肃省医务人员练真气 40余人打通任督二脉”的消息。有媒体报道称,有学员讲述自己培训后的感受“第四天时脑中出现水开声”,被网友调侃。

●针灸麻醉法 近年来,对于中医“针灸麻醉法”的质疑时常出现。争议较大、转载较高的网文如《“针灸麻醉”骗局现形记》等。


(华西都市报《西医开价5万宣战号脉验孕 成都中医出20万应战》)

 

资料比较全面,可以点开“详细”阅读。

西医东渐
据《中国医史》记载,近代医学的传入从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第一位船医皮尔逊算起,他的功劳是传入了牛痘术。此后至1840年,先后有12位西方医生来华,澳门、广州为他们的据点,包括早期中国最成功的西医医院——广州教会医院(后改名广济医院)的创办人、美国驻华公使彼得·伯驾。
虽从未在其著作、言论中提及中西医问题,但孙中山也是中西医争论中各方都想积极争取的目标。在成为职业革命家之前,他曾是一名医生,1925年他被确诊患有晚期肝癌的时候,有人希望他接受中医治疗,孙中山即说了这样一番话:“一只没有装罗盘的船也可能到达目的地,而一只装了罗盘的船有时反而不能到达。但是我宁愿利用科学仪器来航行。”其时,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不久,孙中山受冯电邀赴京,没想到抵京5天后就因肝疾复发,住进协和医院。 [ 详细] 

在媒体的追踪报道下,孙中山的医疗方案,成为1925年初举国关注的新闻事件。西医表示对孙中山的病情无能为力,朋友、同志纷纷推荐中医治疗,但是孙中山不愿接受。协和医院同时对改用中医的建议表现出极大的愤慨。院方表示,中医药不能进入协和,虽然孙中山地位尊崇,但若要改用中医药治疗,必须搬出医院。孙中山最终于2月18日出院,在北京寓所内接受了3位名中医的治疗。可惜,“没装罗盘的船”同样没有到达目的地,孙中山最终于3月12日病逝于北京。 [详细]

南京政府通过“废止中医”案首起波澜

海外传教士对医学的促进
今天中山大学医学院的前身,由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嘉约翰创立的广州博济医学堂。

据统计,1905年的报告显示当时在华传教士3445人,其中行医者301人,教会医院166所、诊所241所。十年后的1915年,中国已有23所医学教会学校,383名外国医生,119名中国医生、509名中国医助、112名外国护士和734名中国护士,330所医院,13455张床位、223所诊所,年治疗病人约150万。

1923年《世界传教士地图册》统计,中国已有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外国传教士的43%,以及32%的护士、61%的受西医传教士训练的本地医生、53%的医院床位、58%的医学院,此后传教医生在中国的所居比例还在上升。
孙中山逝世前后,关于中西医优劣的辩论在报纸上不绝于耳。其实自从19世纪中后期以来,国人对这样的辩论,已经毫不陌生。4年后也就是1929年,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全国性的医疗体制确定在即,所有的辩论随即达到了最高潮。那一年的2月23日至26日,南京国民政府卫生部第一次召开全国卫生会议,向来倡言“废止中医”的中华民国医药学会上海分会会长余岩等人在会上提出四项议案,目标直指“废止中医”,这些议案的核心观点大多见于余岩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余岩为政府“废止中医”设计了自认为“渐进有效”的手段:中医必须前往卫生部门登记,申请职业执照才能执业,登记制度到一定年限即告终止,不再接受新的申请;同时禁止中医教育。这个提案的奥妙在于,等登记在册的中 医病老死后,中国将不再有中医从业人员,中医也将告自然消亡。会议最后通过的废止中医案——《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在激进的余岩方案基础上有所折中,但 基本吸收了余岩的意见,规定“不接受新的中医登记、禁止中医学校教育和禁止中医宣传”三条措施。 

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卫生会议通过“废止中医案”的消息不久即由上海媒体捅了出来。上海中医界随即开始联络各地中医同行组织,商议组织抗议活动。各地中医团体代表于1929年3月中下旬在上海开会,并于3月20日组织请愿团前往南京请愿。请愿团向国民党政府递交的请愿书表明了中医不能废止的理由,如中医确有疗效,废止中医等于禁绝国粹,并能满足西医匮乏的地方患者就医需求等等。事已至此,“废止派”索性在上海报纸上公开发表文章,表明主张,力陈“废止中医”的必要,中医人士则撰文回应,引发一场旷日持久的论战。 [详细]

“余云岫现象”——留日学生群体成“消灭中医”急先锋

“旧医”的废除
在余岩等“新医”们看来,“新医”与“旧医”的核心区别在与是否拥有完备的“卫生行政”能力,以推行群体和治疗步骤。而中医无法在调查死因、勘定病类与预防疫上有所作为,特别是在防疫这项大规模的群体行动中无所作为,从而根本达不到“强种优生”的近代政治目的。 

借政府之手推行西医废止中医,在1913年已初露端倪。当年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大学规程》中,中医被高等教育排除在外。大学无中医,自此即是中医界一块重要心病,直到1950年代国家设立中医学院才告化解。
经过1929年的争论,在国外学习西医进而主持国内医政的留学生群体对中医的激烈态度,从此广为人知。其中余岩(字云岫)最激烈坚决,以至于后世中医界常将那些废止中医的激烈言行统统称作“余云岫现象”。余岩1905年公费赴日留学,1908年入大阪医科大学习医,1911年一度回国,两年后再次负笈日本并于1916年毕业回国。余氏在归国次年(1917年),就写了一本全面批判中医的著作《灵素商兑》,将中医归为占星术、巫术与“不科学的玄学”一流,而完全将中医的临床效果视作偶然的巧合,高呼“坚决消灭中医”。 

中国近现代史上,留学生一直是要求变革的重要力量,而留日学生往往态度和手段最激烈,不光在中医问题上如此。鲁迅留学日本并于1904年开始学习西医,对中医则一直持刻薄批评的态度。他著名的论断“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更是广为人知。实际上,留日学生对中医的激烈态度,很大程度上是被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气象所刺激。中医6世纪传入日本,称作“汉方”,占据日本医疗主流一千多年,到19世纪中期与西医体系发生严重冲突,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政府将“废止汉方”作为全盘西化的一颗重要棋子,除了大力举办西医学校和医院,派学生出国学习之外,还立法规定医生执业考试以西医体系为标准,由于官方的汉方学校被废止,釜底抽薪的政策只需等少数被特许执业的汉方医生老死就收全功。[详细]
在当年废止中医的主张不但在医学界掀起波澜,亦得到高层关注。1929年的全国卫生会议共有卫生委员17人与会,其中13人曾出国留学:7人留学美国,包括当时的卫生部副部长在内,全部出自哈佛、耶鲁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三校,另有3人毕业于日本,2人毕业于法国的,1人毕业于英国。此外,曾任民国政府教育总长的汪大燮是1907年回国的留日学生,任内制定学制,仿效日本《壬子癸丑学制》,将中医排除在医学教育体系之外;一向身居高位又反对中医的汪精卫,是1903年赴日的留学生。学习西医出身的留学生回国后主持医政,对国内医疗体制、医学教育和资源分配的设计,无不以西方国家的医政为榜样,以西方现代医学精神为导向,这对中医在中国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 详细]

中医成中国追求现代化、科学化之障碍

中医界的抵抗
中西医的对抗中,以梁启超、鲁迅等为代表的多数知识分子,都站到了西医一边。辛亥革命后,中医界为求生存、求发展,动员全国中医界及社会舆论直接同中央政府斗争约计十次(1914年至1948年),地区性抗争难以列数,不外乎以下四端: 

1.中西医在政治上平等,政府提倡发扬中医。
2.中医教育合法化 
3.国家出资支持中医事业 
4.国家机关雇佣中医人员
历经38年至斗争,以上四条实际上一条也未达到。
中医的危机加重,不只是因为西医专业人员掌握医政,也在于100年来,中医渐渐失去了不少知识精英的信任。曾被胡适称作“一个欧化最深的中国人,一个科学化最深的中国人”的地质学家丁文江,是激烈反对中医的现代中国人物的一个极端个案。丁表白说,他“终身不曾请教过中医”的态度,正如他“终身不肯拿政府干薪,终身不肯因私事旅行用免票坐火车一样的坚决”。有人问他,“假如你到穷乡僻壤考探地质,忽然病了,当地无一西医,更无西药,你会让中医诊治你吗?”丁文江断然答曰,“不!科学家不得毁其信仰的节操,宁死不吃中药不看中医。” 

到1930年代,由于中西医的争论激烈,反对中医更多不是以科学的逻辑进行批判,而是一种人生态度。丁文江自撰一联说:“爬山、吃肉、骂中医,年老心不老;写字、喝酒、说官话,知难行亦难。”与丁文江类似的表白,清末民初以来实在多见。在日本学医出身的郭沫若、鲁迅自不待言,傅斯年的说法与丁文江更如出一辙:“我是宁死不请教中医的,因为我觉得若不如此便对不住我所受的教育”。 [详细]
有些人并不特别反对中医,但支持西医的态度却更加坚决。1926年3月,梁启超被西医误诊错摘肾脏,一时间,舆论耸动,社会风传,协和误将梁启超的一只好肾切掉了。陈西滢、徐志摩等著名人物都纷纷撰文,讥刺协和西医误人。当舆论变成一场对西医的质疑时,梁启超本人出面,撰写题为“我的病与协和医院”的文章,为协和医院和西医的治疗原则做了辩护。后世不断有资料表明,梁启超私下对协和的医疗方案并不满意,他为西医辩护的行为,有人称之为“强忍委屈”,但多数人倾向于认为,梁笃信科学,为协和辩护,毋宁是为西医和西方科学的原则张目。[ 详细]
梁启超这样影响舆论的文化名流大多生于19世纪,他们的青年时代成长于中医的环境,仅就其个人经验而言,也并不绝对排除吃中药。然而,他们赞同西医并非仅仅 据其疗效,而是因为西医是西方现代科学原则的产物:从这个角度说,赞同西医即是推动中国现代化和科学化。日本经明治维新一跃为亚洲强国,对志在图强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刺激,更是巨大的榜样。明治维新的新政中即有废止汉医一项,这似乎更加证明了推举西医与现代强国之间的关联。批评乃至攻击中医的人士,常常将中医称作“旧医”,而以“新”标举西医,暗示西医之优于中医,犹如自然界的新陈代谢,又如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政治格局,是不可动摇的客观规律。总的来说,20世纪前期尤其是1929年的争论,既是西医进入中国以来中西医争论的总爆发,也为此后数十年来的中西医争议,奠定了基本议题。(作者:专栏作家汪伟)

http://bbs.local.163.com/bbs/localxy/231478419.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0034-836714.html

上一篇:埃博拉4546人死亡,9191人感染
下一篇:黄金大米国际研究29项临床试验,可惜没有中国的
收藏 IP: 124.207.139.*| 热度|

2 蒋永华 wlim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1: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