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是一种疾病

已有 4029 次阅读 2014-5-26 14:04 |个人分类:心血管病|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世卫组织及其伙伴将关注高血压这一全球性问题。虽然全世界超过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受到高血压影响,但高血压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隐藏问题。许多人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因为高血压并不总是伴随着症状。每年高血压导致900多万人死亡,其中半数死于心脏病和中风。

4月7日世界卫生日之前以及今年全年,各国将开展各项活动提升每个人对于如何降低自己患高血压风险的重视和了解。


控制高血压2013年世界卫生日重要信息问题


高血压(又称为血压升高)可导致心脏病发作、中风和其它严重的健康问题。

它影响到超过三分之一的成人,每年造成全世界900多万人死亡。

高血压还可引起肾衰竭、盲症、血管破裂以及脑损伤。

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原因是它并不总会引起症状。

即便很容易作出了诊断并实施了治疗,许多人并不能获得基本的卫生服务,尤其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解决方案

高血压可防可治。

与其它危险因素一道对高血压进行控制,这是预防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主要方式。

关键是做到早期发现;所有成人都应当了解其血压情况。

可通过以下方法来尽量减少出现高血压的危险:减少盐的摄入量;平衡膳食;避免有害使用酒精;经常运动;以及避免使用烟草。

对多数人而言,生活方式的改变足以控制血压。而对其它人而言,则需要药物治疗。已具备廉价药品,按处方服药就会带来效果。

高血压的发现与控制要与降低引起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其它风险因素(比如糖尿病和烟草使用)相辅相成,同时进行,这一点十分重要。这应当成为所有国家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核心要素,并应成为努力降低日益加重的非传染性疾病负担的部分内容。

民间社会在协助解决高血压问题上可发挥重要作用。

工业界可对问题的解决发挥促进作用,比如降低加工食品中的盐含量以及增进基本诊断制剂和药品的可负担性。


高血压知识问答


2013年3月

1、什么是血压升高(高血压)?

高血压,也称血压升高,是血管持续受到较高压力时出现的一种疾病。血液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至身体的各个部分。心脏每一次收缩,会将血液压送进血管。心脏压送血液推挤血管壁(动脉)所产生的压力就形成血压。血压越高,心脏压送血液所用的力就越大。

正常成年人的血压值定义为心脏收缩时(收缩压)120毫米汞柱1和心脏舒张时(舒张压)80毫米汞柱。当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时,就视为血压升高或高血压。

有时,高血压能引起头痛、气短、头晕、胸痛、心悸和鼻出血等症状。但是,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没有任何症状。

2、为什么血压升高很危险?

血压越高,心脏及诸如大脑、肾脏等主要器官的血管受到损害的风险就越大。

如果不加控制,高血压可导致心脏病发作、心脏扩大并至心力衰竭。血管可能出现膨胀突起(动脉瘤)和薄弱点,并在这些地方更易发生阻塞或破裂。血管中的压力可以迫使血液渗出、进入脑部并引发中风。高血压还能导致肾衰竭、盲症和认知障碍。

高血压引发的健康后果还能与其他因素相结合,增大心脏病发作、中风和肾衰竭的发生几率。这些因素包括使用烟草、不健康的饮食、有害使用酒精、缺乏身体活动、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以及肥胖、高血胆固醇和糖尿病。

3、如何防治高血压?

所有成年人都应进行血压检查。如果出现高血压,应向卫生工作者征询建议。

对某些人而言,改变生活方式(如停止烟草使用、采用健康饮食、定期锻炼并避免有害使用酒精)足以控制血压。减少盐的摄入量也会有帮助。对其他人而言,光有这些改变还不够,他们还需要处方药才能使血压得到控制。

成年人可以通过坚持按方吃药并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来辅助治疗。

高血压患者如果同时患有高血糖或血胆固醇升高,所面临的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危险更大。因此,进行血糖、血胆固醇和尿白蛋白的定期检查非常重要。

每个人都能通过五项具体措施,把罹患高血压并导致相应不良后果的几率降到最低。

  • 注重健康饮食:

    • 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重点是婴儿和青年人的营养要适当;

    • 将盐的摄入量降至每日5克以下(略少于一汤匙);

    • 每天吃五份水果和蔬菜;

    • 降低饱和脂肪和总脂肪摄入量。

  • 避免有害使用酒精,例如,将酒精的摄入量限制在每天不超过一标准酒精单位。

  • 进行身体活动:

    • 定期进行身体活动,鼓励儿童和青年人进行身体活动(每天至少半小时)。

    • 保持正常体重:每减轻5公斤多余体重可使收缩压下降2-10个点。

  • 停止使用烟草和接触烟草制品。

  • 以健康的方式处理压力,如可进行默想、适当的体育锻炼和积极的社交活动等。

http://www.who.int/features/qa/82/zh/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0034-797780.html

上一篇:央视科普节目《走近科学》纯属伪科学栏目
下一篇:从来是美帝,永远是美帝
收藏 IP: 60.194.113.*| 热度|

2 张文军 孙学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2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