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中国暴富,世界奇迹!

已有 2675 次阅读 2014-5-8 13:22 |个人分类:美丽中国|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家忙挣钱,还来不及好好总结经验。

邓大人当年的预测太不靠谱了,说什么中等发达要50年,高度发达要100年。

今年都要超美国了,德国、日本早超了。




1979年,占中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群体人均存款不足10元,而安徽凤阳县每个农民平均存款只有0.5元;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储蓄最高的国家,人均存款超万元,而黑领云集的北京人均存款将近10万。

虽然有极其可怕的通货膨胀和贫富差距,但30年增长了1000倍,这是一个无可质疑的事实。

从1979年到2009年,中国GDP增长了将近100倍,人民币总量增加了700多倍。

这种高达百倍的物质激增只能用“暴富”来形容。


中国是怎样暴富的?

http://www.bwchinese.com/article/1056174.html

 

社科院:金融危机后中国各部门杠杆率飙升
2014年05月09日 14:06  华尔街见闻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2011年中国主权资产及负债简表2011年中国主权资产及负债简表

  中国社科院研究显示,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扩张明显,尤其值得警惕的是非金融企业债务占比极高,达到139%,已经超过了OECD国家90%的阈值。而债务余额总额在2012年末为111.6万亿元,杠杆率达到215%,去杠杆化将不可避免。

  社科院“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课题组对相关课题进行了研究,社科院经济学部宏观室主任、研究员张晓晶表示,金融危机之后,国家资产负债表扩张明显,资产负债率在“四万亿”的推动下增长得尤为明显,而总资产中存货占比的激增也体现出了产能过剩问题的严峻程度:

  2007年-2011年的5年内,总资产、总负债、净资产三个指标均几乎翻番,且增速均快于同期名义GDP的增幅。

  国家整体的资产负债率在这5年间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在2009年到2010年两年间较大,与当时推出的“四万亿”高度对应。

  值得注意的是,总资产中存货占比激增——尤其是在2010年和2011年,表明产能过剩问题严重。

  另外,在主权资产负债表方面:

  2000年~2011年间,中国主权资产中,非金融企业国有资产,以及储备资产的增长最为迅速。

  而在主权负债端,增长异常迅速的则是政府债务(中央及地方)、国有企业债务,以及处置不良资产形成的或有负债。

  单就2011年情况来看,按宽口径匡算,中国主权资产净值为87万亿,如图:

  然而,张晓晶表示,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变现能力差,以及国土资源性资产的使用权也不可能一次性全部转让,窄口径的主权资产净值为21.6万亿。

  如果再扣除储备资产——这一有外汇占款负债对应、但在该研究中未被计入负债的21万亿,实际的主权资产净值接近于零。

  而杠杆率指标在金融危机结束以来的这段时间内已经飙涨至高位:

  四个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居民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以及金融部门的债务余额总额在2012年末为111.6万亿元,杠杆率达到215%。

  若考虑实体经济主体之间相互信用形成的债务(如民间融资)和从国外部门借入的外债,中国整体的债务规模则上升到118.3万亿元,杠杆率高达228% 。

  张晓晶称,这意味着全社会的杠杆率已经很高,去杠杆在所难免。

  各部门分解开来看,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尤其值得警惕:

  汇总贷款、债券融资和“影子银行” 融资三块,2012年末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余额72.1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39%。即使扣除计入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一有政府背景的实体债务,该部门债务余额也达58.67万亿元,为GDP的113%,超过OECD国家90%的阈值。

  该研究统计的政府部门债务余额,在2012年末为27.7万亿元,占GDP的53%。其中地方政府债务19.94万亿元,其中包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余额13.45万亿元。这一结果与国家审计署去年公布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大体吻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0034-792466.html

上一篇:笑面老虎,从面相看不象大“老虎”
下一篇:众包(crowdsourcing)研究论文分析
收藏 IP: 125.39.112.*| 热度|

8 王号 曹建军 杨顺楷 陈冬生 汪晓军 uneyecat ddsers Xuexing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4: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