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科学轻风,汲智慧甘露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yaninelotus 有风来兮抚我长发;有雨飘兮沐我花容;星兮月兮寰宇美兮!

博文

我的杏花春雨

已有 2521 次阅读 2021-4-1 17:4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我的杏花春雨


文/蓝莲花瓣


我曾经在学校的课本上熟读“杏花春雨江南”,我也曾背诵了杜工部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但是我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江南的杏花春雨,我不知道“杏花春雨江南”是如何地温润如玉,抑或它是弥漫着戴望舒先生的轻愁。


后来,我一直生活在这个西北的小城---张掖。张掖小城让它自己的杏花春雨别有一番滋味,而我在张掖长久的生活也让我的杏花春雨生长出了别样的风情。


属于张掖的西北是辽阔的,这辽阔盛得下沧海桑田,放得下无边的戈壁和沙漠,也容得下无涯又放荡的风。属于我的张掖的生活,也是长久的。这长久足以储存我的幼稚和一些过往,让我的步履不再矫健,思想不再单纯,思维开始谨慎,说话也开始慢条斯理。


因为张掖地处西北,因为张掖与戈壁大漠联姻,所以张掖的杏花春雨总是带着一种长久的期盼,仿佛上天的恩赐,它是非常珍贵的。珍贵在,它总是徘徊在大大小小、长长久久的沙尘暴之后,或者,它总是在人们都等待了很久,忍受扬沙和浮沉天气很久几乎都要不抱希望的时候才来。让人们觉得,这仿佛是对他们生存意志的一种考验。可是,当这湿漉漉的杏花春雨把大地洗得清新亮丽了,人们的内心又的确是喜悦和快乐的,生活的希望、生命的美好,就像树枝上的新芽,它们刚刚生发,正在成长。


也许杏花春雨总是与碧绿的轻寒一起来临。在漫天清爽的空气里,总有丝丝缕缕的寒冷,这寒冷悠悠地包围着人们,手指和脸颊总有微微的凉意。就像春天只是把冬天的严肃给消减了一部分,春天的山脉和大地,也只是把寒冷的捆绑减轻了嘛。漫步在张掖的杏花春雨中,这是特别的杏花春雨呀,它仿佛在讲着庄子的哲学,自然界里最恰当的颜色在春花和绿树的身上,在春天的身上,自然界最恰当的温度,也是在春天里骀荡,这温度,不只是温暖,不只是严寒,它该是掺杂的,什么都有,悲欣交集。


然而,张掖大地上所有的花儿、所有的树木、所有的土壤、所有不说话的东西,她们都沉浸在新春的初雨之中,就仿佛这是它们今生的初遇,正因着这种初遇而惊艳、而懵懂、而感受、而连无病呻吟的诗篇都还没有做出,于是,一切的一切,都是沉默的,又像是欣喜的,微微潮湿的美丽,红的榆叶梅,黄的连翘,白粉的杏花,胭脂一样的桃花,还有长满嫩绿枝条的柳树,甚至连还没长新叶的那些灌木,都好像是一夜之间上了新妆的新娘,羞怯怯、幸福地发了晕,不知所措似得,又傻又可爱。


我于是打了一把伞,走进了我的杏花春雨。我在伞下行走,瞭望着就被这么一点小雨收买了的春天和春天的风景,我的内心里有点苍茫。我也想被它收买,可我又觉得自己已经曾经沧海。多少次我曾遇见的繁花似锦,多少次我曾深嗅过的浓郁的花香,还有多少次我曾经徜徉在欢乐的海洋里,当时的欢歌笑语还似乎在心头里荡漾......可是今天,我在沉默的小雨和沉默的小径,我也沉默,却是苍硬的沉默,我一点也不懵懂,不迷糊。


然而,这一场杏花春雨,它依然是我的杏花春雨。我走进这样的杏花春雨,把我的手和我的脸沾湿在微凉的雨点里。我靠着桃花和杏花站着,轻轻拉开那开满了鲜花的枝条,与它们合影,把它们的芬芳吸进我的脏腑,当一片花瓣飘落在我的肩头,我深深相信这些芳香会变成我的喜悦,就像春天它是我生命的信仰。


当我的路途,也像是张掖的沧海和桑田。当我的遭遇,也总是扬沙和浮沉,或者也总是间杂着大大的沙尘暴,却也总有这么一场杏花春雨,它会轻轻地撒落在我的心间。我要捡起它的湿润,收藏它的芬芳,吸纳它的美丽,把它们都留在我的生命里。后来,那些尘土和那些花香,都是我的一部分。


因了我遇到的它们,我将能够开花,我将能够微笑,我将能够懂得,我也将能够获得深厚的慈悲。


当你走进我的时光,你,就是我的杏花春雨。谢谢,我的杏花春雨。


 在夜的怀抱里,静静

像梦,像离开,像轻轻轻的来临



在寒冬的心里,被白雪思念的

就是你总会来临的杏花春雨

你带着忧郁的气质

却包含着不屈的希望


多么清晰的心灵啊

嫩绿的鹅黄的

风尘仆仆的归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594-1279776.html

上一篇:等待在春天里
下一篇:试验电荷的自述
收藏 IP: 202.201.109.*| 热度|

14 武夷山 郑永军 赫荣乔 苏德辰 李宏翰 杨正瓴 李东风 宁利中 陆仲绩 刘钢 孙颉 徐耀 鲍海飞 郁志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9: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