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统一外感病辨证方法的若干观点

已有 3947 次阅读 2011-6-5 17:12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杂谈, 统一, 外感病, 辨证纲领

    1. 以六经辨证统一

    裘氏力倡伤寒温病一体论,认为卫气营血只是六经病中部分症候而已,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可以统辖于六经之中[l]。郭氏认为统一三种辨证方法,应以六经特定的结构层次和生理功能的特点及病理演变为依据,提出各型证候可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调整充实,也可不受伤寒六经提纲的局限,而是补充卫气营血、三焦体系中主要证候[2]。黄氏则闸述以六经机制为主体联结温病两机制的“两征六型方案”[3]。孟氏认为伤寒六经辨证是外感热病的综合模型,它以三阴三阳等六个层次表述了热病过程的阶段性,模拟了病因、病位、正邪消长,包含了病程的传变转归,具有辨证论治的实践意义[4]。肖氏从系统论出发,把整个人体和外感病过程分成六个子系统;根据六经的结构定位、功能定性、定量及发展规律定向来确定证型的归属,倡议用“六经系统”概念做理论框架,统一三种辨证纲领,形成新的“六经系统辨证”方法和体系[5]。杨氏结合实验医学知识,从血管神经反射学说来探讨六经本态,描绘出三阳病皮表内脏反射及三阴病内脏内脏反射图,证明六经概念具有科学的内涵,得出以六经系统辨证方法来统一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的模式[6]

    2. 以卫气营血辨证统一

    姜氏赞成陈亦人教授“六经辨证是疑难病的辨证纲领”的观点,认为六经辨证并非单纯的外感病的辨证纲领。卫气营血辨证是由表及里横向层次,更能从本质上体现外感病的演变规律,只有卫气营血辨证最适合外感病辨证[7]。邓氏例举2391例内科热病使用各种辨证方法的数字,适于卫气营血辨证者1896例,占79.2%,从而得出卫气营血辨证更适合外感热病的辨治[8]

    3. 以八纲辨证统一

    万氏认为六经辨证因其阴阳是落实在表里寒热虚实上的,实即八纲辨证。三焦和卫气营血辨证纲领,仍以《伤寒论》的八纲为规范。因此用八纲来统一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9]。萧氏也认为,三种辨证方法都是建立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因此,外感热病统一的辨证论治纲领也应当建立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10]

    4. 以分期辨证统领

    胡氏总结出五期辨证法,即外感病分为恶寒表证期、表里同病期、入里化热期、入营动血动风期、阴阳损伤期、分别充实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证候[11]。吴氏等根据外感热病过程中人体的机能和代谢改变,把外感病归类五期,即发热前期、发热期、热盛期、邪盛正损期和虚衰期[12]。黄梅林根据现代医学对发热过程的描述,而将外感病分为表寒期(属寒化阶段,以太阳病为主要代表证)、中期(热化阶段依病情轻重分为化热期、壮热期、热极期,化热期以卫分证或少阳病为主要代表证,壮热期以气分证(包括阳明病、中焦病为主要代表证,热极期以营血分证为主要代表证)后期(正虚期,属正虚阶段,以太阴病,少阴病及温病下焦病为主要代表证)进行辨证论治[13]

    5. 以脏腑气血辨证统一

    沈氏认为,六经辨证的精髓是充分体现了八纲的具体运用;卫气营血辨证的要旨是辨病邪之在气在血;三焦辨证的核心是突出了以脏腑为病变中心。三种辨证基本病机变化是脏腑气血的功能失常,因此用脏腑为纲,以气血为辨,以八纲为用的脏腑气血辨证统一[14]

    6. 以三维辨证统一

    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单位承担了“中医外感热病辨证方法学研究”课题,根据临床证候调查发现,外感热病的证候及其病理变化都是由病期、病位和病性三大基本要素组成,提出了三维辨证方案,即辨病期(表证期、气分期、营血期、正衰期、恢复期)、辨病位(邪在肌表、邪在半表半里、邪在脏腑)、辨病性(虚实、寒热、六淫、其他)等[15,16]

     7. 其他

    也有人试图通过现代实验手段,运用微观方法探讨外感病的辨证。如符氏认为西医的应激学说与中医外感病层次有惊人的相似,六经中三阳病证,温病上中焦卫气形证颇似应激学说的反抗期;三阴病证、下焦营血证则颇似其衰竭期[17]。当然也有人认为,伤寒与温病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疾病,辨证方法各异,不是统一在六经之下,也不是统一在三焦之下。凡热病而有三焦程序者就用三焦,有六经程序者则用六经,二者不必强合[18]

参考文献

1  裘沛然.伤寒温病论争中的若干问题.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3,(4):5.

2  郭辉雄. 六经是寒温统一的基础.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3,(4):7.

3  黄松章. 伤寒六经为基础的寒温综合论.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3,(2):6.

4  孟庆云.从模型法看伤寒六经.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5,(1):19.

5  肖德馨.六经辨证纲要.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1,(3):1.

6  杨麦青.外感病辨证纲要之我见,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3,(4):9.

7  姜建国.论六经辨证与寒温统一.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1):10.

8  邓铁涛.外感病辩证统一小议.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3,(3):6.

9  万友生.八纲统一寒温证治建立热病学科体系.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3,(3):2.

10 萧敏材.论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中医杂志,1962,(11):1.

11 金雪明,等.胡仲翊治疗外感热病的经验.江苏中医,1996,(12):5.

12 吴银根,等.中医外感热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8.

13 黄梅林. 统一外感热病辨证纲领探索. 8-11
14 沈凤阁.关于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辩证如何统一的探讨.新医药学杂志,1979,(4):7.

15 刘兰林,杨进,倪媛媛. 构建外感热病辨证体系的探讨.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18-20
16 杨进.外感热病辩证的“三维观”.陕西中医,1988,(11):509.

17 符友丰.论外感病辩证中的层次特征.医学与哲学,1986,(12):31.

18 姜春华.伤寒与温病.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64,(1):2.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451954.html

上一篇:初识周舵
下一篇:为南科大的孩子们发点声音
收藏 IP: 183.38.69.*| 热度|

2 李学宽 沈晓雄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