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梁二平:临淄稷下访学宫

已有 594 次阅读 2023-9-22 18:14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生活其它|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2023年09月11日 06:19 新浪网 作者:深圳晚报

现在,说去临淄,人家会说,是去淄博。本是去临淄考察,入乡随俗,出了淄博火车站就先去张店区八大局市场。所谓淄博烧烤,除了夹小葱、包小饼算是特色,肉串本身并不出彩。酒足“串”饱后,驱车20多公里,去临淄区。

临淄,紧邻淄博,并非因此叫临淄,是临淄水得名。讲古,本没有淄博。1920年代淄川、博山两地开发煤矿,“淄博”才作为地域名出现。1969年临淄与淄川、博山、张店、周村五区“组装”成一个地级市淄博。

若以建制而论,在整个中国,临淄也算资格最老的一个城,一个都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给姜太公封了一块地,始建齐国,都营丘。齐七世时,献公因营丘临淄水,遂改都城名为临淄,沿用至今。时下,仅为区名,实在委屈。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齐王和齐国皆排首位。论软实力,前有孔子在齐“闻韶”,仁德天下,后有稷下学宫,开百家学风。西汉刘向《别录》云:“齐有稷门,齐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其下。”稷下学宫存在150年左右,秦灭六国,学宫随国而亡。

后人稽古,所寻也只能是“稷下学宫遗址”。在临淄城东北张皇路的农田边,我找到了2002年临淄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立的“稷下学宫遗址”水泥碑,旁边还立有一块木牌标明这里是“齐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一部分。

十六国时期,南燕国临淄人晏谟《齐地记》云:“临淄城西门外,有古讲堂,基柱犹存,齐宣王修文学处也”。此记载只说稷门外,有稷下学宫,没说是大城西门,还是小城西门。田氏代齐后,宫城从大城迁到小城,并兴建学宫,该是依小城而筑。

2017年起,山东考古工作者开始对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进行考古发掘,5年之后,专家基本认定此地为:稷下学宫遗址。但国家权威部门尚未做最终认定,现在只能是“疑似”遗址。

目前,可以解疑的发现有:这个遗址的建筑年代处于战国中晚期阶段,时间上相吻合。此外,穿过该建筑遗址中部的乡间道路,历来皆称黉大道。“黉”的意为学府,有可能是此地与学宫相关的历史记忆。不过,这个建筑基址群不是一个建筑,至少有4排,或许是个兵营,也未可知。而且,在所谓学宫的文化层上,又叠加有新建筑,似“造币厂”遗迹,发现齐刀币范残块2500余块。这里是否真的存在过学宫,还缺少更站得住脚的考古实证。

好在临淄还有著名的齐文化博物馆,它依托原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而建,馆内设有“稷下学宫”专题展,算是最接“稷下”地气的展陈了。此馆作为区级博物馆,从建筑到展陈都堪称一流,有3万余件文物,守家在地铺陈八百余年的齐国历史变迁。

展厅大门立有多尊宽袖大袍的先贤雕像,参观者由此步入《论衡》所言“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的求贤若渴的战国时代。经过春秋的洗涤,具备知识与才能的“士”,在战国风光起来,游说于各国,即云“白马非马”,也论“王霸义利”,尤以包容百家的齐国稷下学宫,为天下乐道。

《史记·田齐世家》称: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稷下学宫,由官方主办、私人主持,网尽天下名嘴,现“百家争鸣”之绝唱。

齐国不仅招揽天下学者,本土也多产善辩高士。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包括阴阳、道、法、名、墨各家代表人物十二人)记载“驺衍之述迂大而闳辩;奭(shì)也文具难施;淳于髡(kūn)久与处,时有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gǔ)过髡。”这里提到的“三大辩手”都是齐国人。前两位为著名的阴阳家,后一位算是政治家,有“一鸣惊人”之论,闻名于世。

以“谈天”之名传世的邹衍,可谓百家之中的首席辩手。其阴阳五行、五德终始,对历代政治、思想文化的影响巨大。不过,他的另一学说“大瀛海”之论,却未得到传扬。

《尚书·禹贡》云“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即大禹划定九州,以此地界为贡赋。《尚书·大禹謨》云“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说大禹德被“四海”、统治“天下”。书经的观点,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

邹衍对儒家的“世界观”,颇不以为然。他用齐国人特有的“海洋视角”,重新定义地理上的“中国”。他说“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他以“大九州”之说,推翻“禹序九州”之说。他指出大九州之间,由海洋分割,“有裨海(小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大九州之外“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他以裨海(小海)和“大瀛海”(大洋),重新定义“天下”(世界)。

如此海洋观与世界观,放在今天,也不落后。奇怪的是,不仅当时无人与之争鸣,后世也未传扬此论。如果没有《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的独家记载,谁会知道邹衍是“中国海洋理论第一人”。

古代中国的海洋理论,开篇即成了“绝唱”。这是百家之学在儒家掌控的文化传承中的遗珠之憾。忽然想起张载的“横渠四句”,在“大瀛海”学说这里,“为往圣继绝学”仍有现实意义。稷下访古,述一家之言,不负往圣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403480.html

上一篇:[转载]稷下学宫遗址确认:孕育“百家争鸣”的世界最早官办高等学府
下一篇:漫话慢性萎缩性胃炎
收藏 IP: 120.229.6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4: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