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王瑞文:《一位精神科医生的独白》(43)——乖乖女成长记

已有 781 次阅读 2023-9-11 09:13 |个人分类:临床研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我正在与一位来访者交谈,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我打开门一看,是前几天来咨询过的一位来访者。她不由分说硬闯了进来,扑通一声跪到我面前,急切地哀求道:“王医生,快点,快点!救救我,我要死了,我要死了!”然后紧紧地拽住我的工作服,死也不肯松手。

这位女士年纪三十出头的,容貌秀丽,依着打扮朴实。她神情异常紧张,两目圆睁,大汗淋漓,呼吸急促,仿佛有一个死神正在索取她的性命,她恐惧到了极点。

握住她的双手安慰道:“不用怕,先坐下,慢慢说,你怎么了?”

“王医生,你先给这位女士治疗,她的情况好像很严重。我的治疗今天就到这里吧。”原先正在治疗的那位来访者主动对我说。我十分感激地送走这位好心的来访者回到治疗室。

“我难受,害怕,不知道怎么了,我要死了,救救我!”女士不停的哀求声,让我回忆起两天前这位女士第一次来访的情景——

女士姓林,是一名小学教师。她告诉我:“我经常会莫名其妙地产生一些奇怪的念头,比如切菜时会突然想‘我会不会不小心用刀砍到母亲?’看着熟睡的女儿会想‘我会不会无意中把她掐死?’每当想到这些心里就非常紧张,慌得像就要跳出来一样。我不敢告诉家里人,怕吓着他们,只对他们说我心里难受。近半年来这种情况越来越频繁,几乎每天都会出现。我越来越担心真的有一天会控制不住,做出什么蠢事来。所以,我偷偷到精神病医院去看了,那个医生说我患的是强迫症,那些奇怪的念头属于强迫意念,需要吃药治疗。我害怕吃药,但那个医生说非吃不可,不然病情会越来越严重的。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着吃了一次。吃药后我感到全身一点力气都没有,想睡睡不着,反而更加难受。我再也要吃那个药了。听说心理医生也可以看这个病,所以我来这里咨询一下。”

我听了林老师的介绍后解释道:“的确,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医生都会遇到像你这种情况的来访者,但两者的思路有着本质的不同。为了便于理解,我给你做个形象的比喻,精神科医生好比检察官,检察官先要假定被起诉者有罪,然后依法量刑。精神科医生先要诊断来访者是否有病,然后对症下药。心理医生好比律师,律师常为委托人作无罪辩护。心理医生也常为来访者做无病诠释。因为,在有罪和无罪之间,在有病和没病之间有一条很宽的灰色地带。很多时候需要让子弹飞一会才知道子弹会落在哪。在治疗上,精神科医生以药物治疗为主,而心理医生通常将药物视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那我这种情况可以做心理治疗吗?”林老师从我的话语中仿佛看到了希望,急切地问。

“当然可以。不过心理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至少需要几个月,每周至少要来一次。时间、精力和经济上是否能够承受,需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另外,每个心理医生的风格和水平都不一样,需要根据你个人的感受来选择适合于你的心理医生。”我解释道。

林老师听了我的解释又似乎又有些犹豫,答道:“我再考虑考虑吧。”

林老师这样的情况,精神科诊断为焦虑症,一般用抗焦虑和抗抑郁的药物一周左右就可起效。但很多人第一次服用精神类药物时,对药物的有很多误解和顾虑,由此形成的担心和原本的焦虑协同作用,容易让病人产生服药后焦虑加重的感觉而拒绝继续服药。正如林老师服药后的情况那样。因此有经验的精神科医生会对首次服用精神类药物的病人详细说明服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以及处理方法。让病人相信服药后的不舒服反应只是暂时的,继续坚持服药,不适反应大多会随着病情缓解而消失。这些解释可以大大提高病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承受能力。但必须提前告知。等病人出现药物反应后再来亡羊补牢,常常为时已晚。病人会认为医生只是在敷衍搪塞。

“和上次感觉不一样。我的情况越来越糟了。王医生,你一定要救我呀!”林老师哭丧的声音把我拉回到了治疗室。

“不用紧张,先放松一下,跟我一起做深呼吸?”我辅导林老师做放松练习,先让她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等林老师的情绪基本平稳后说:“现在可以说说这次的感觉了。”

林老师描述道:“平常我每天都要回我妈家吃饭,然后和先生一起带孩子回自己家。前几天加班没有回妈妈家。今天在回妈妈家的路上,我突然感到心口一阵紧张,有一股气从小肚子往上冲,一直冲到喉咙口,好像心脏要从喉咙里跳出来一样。我感到我马上就要死了,我好害怕呀,赶紧打个的士就来您这里了。我的腿到现在都是软的,刚才那一阵子太恐怖了!”

“能回忆以下恐惧发作前,你在路上想些什么或遇到了什么吗?”我问。

林老师紧锁双眉,努力回忆刚才发生的一切。过了好一会儿,林老师茫然地摇了摇头说:“好奇怪啊,那之前的事我一点也想不起来了,头脑里一片空白。好像什么也没想,什么事也没发生。”

“再想想,你每次在回母亲家的路上,通常会想些什么?”我稍加暗示地提示道。

“……”林老师仍然想不起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不要着急,会想起来的。今天你累了,先服一点镇静药,好好睡一觉,稳定一下情绪,明天给你作催眠治疗,你看这样安排行吗?”我建议道。

林老师欣然同意,情绪平静地回家了。

上次惊恐发作后,促使林老师下定决心接受心理治疗,希望能够彻底驱除郁积在心中多年的顽疾。

心理治疗室内光线昏暗,林老师平静地斜躺在一张沙发靠椅上,我坐在林老师的斜后方,口中轻轻念着催眠引导语:“排除杂念,深呼吸,放松你的身体,呼气——吸气——很好!继续……”伴随着带有强烈暗示性的引导语,林老师渐渐进入了催眠状态。只见她呼吸越来越深沉,紧锁的双眉已完全舒展开,长着长长睫毛的眼皮自然下垂,嘴巴微微张开,看上去完全和睡着了一样。

“……你已经睡着了。除了我的话之外,你已听不到任何声音。你会完全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你的大脑变得越来越轻松,你的思维像一只自由飞翔的小鸟,现在请放飞你的思想。你的思维化作了声音,把你的想法播送出来。就像卸去肩上的包袱一样,每说出一句话,内心就感到一阵轻松。你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完全已进入到自己的内心,那是一个全部属于你个人的世界,你不再有任何的担心和恐惧。在你自己的世界里,你就是道德,你就是法律,你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我用缓慢、低沉的语调对林老师进行催眠,使她完全进入了一种如梦境般的虚幻世界。她开始喃喃自语,起初声音细如游丝,断断续续,含糊不清,后来声音渐渐变大,并伴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就像在演一幕独角戏一般……

“一只孔雀,开屏,抖羽毛。变成了小泥人,竹签插着。他靠在床上看电视,拿着小刀在削苹果。水被打开了,一排水龙头,水哗啦哗啦地流。我在犹豫,要不要洗手。好像站在好大好大的瀑布下面,我背着手,站得很近。好大的风,把我吹到海上。我抱着礁石。一辆吉普车在山上开,颠得好厉害。我掉下去了,好深啊!……一只大猩猩在追我,我怕,好深的指甲,他要掐死我。我躲到他的身后,一刀把他捅死了。不是大猩猩,他是一个人!”

此时,林老师的呼吸明显加快,眼睛虽然仍紧闭着,但面部表情非常紧张,两手紧紧握住躺椅的扶手,仿佛要跌落下去一般。我赶紧鼓励道:“你很勇敢,不要怕,深呼吸……对,就这样……”等林老师平静了一些,我继续对林老师进行催眠:“你很想知道刚才那个人是谁,走过去,看清楚,他是谁。”

我意识到,这里隐藏着林老师潜意识中最让她感到恐惧的东西,因此一定要她坚持住。但林老师明显有点挺不住了,产生了强烈的阻抗:“不,不,我不要看。”我加强了语气说:“你一定要看!它就是让你恐惧的元凶,只有看清楚它,才能真正战胜它!你很勇敢,你已经杀死了它,它已经不能再伤害你了。”

从林老师的表情看出,她十分不情愿地接受了我的指令。她在努力辨别着:“我看不清他的脸,他的脸上带着面具。撕了一层,还有一层,还有一层……啊——”林老师突然尖叫着坐了起来,神情异常惊恐。我急忙上前握住她的双手安慰道:“不怕,不怕,这里是治疗室,你很安全。”

林老师慢慢镇定下来,然后双手捂着脸痛哭起来,哭得非常伤心。我猜她一定看到了最不敢看的东西。元凶已经找到,剩下的工作就是善后了。我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关注着林老师,耐心地等她情绪平静下来。

林老师哭了好一会,才止住哭泣,哽咽着对我讲述多年来一直积压在她内心深处的痛苦:

“我看见了,是我妈妈!我小时候一直很乖,我妈妈逢人就夸我听话。小学的时候听了妈妈夸我,我总是感到很得意,想表现得更好一些。为了得到妈妈的表扬,我一回到家就主动做功课,从不看电视,也不出去玩,有时还会主动把自己的袜子、手绢洗了,或者帮妈妈做一点家务活。可到了初中后,我开始不喜欢听妈妈的表扬了。

“有一件事在我记忆中的印象特别深,有个同学生日请我去她家玩。我对妈妈说了,可她不同意,说这个同学不爱学习,不许我与她交往。我当时不服气,顶嘴道,表妹也不爱学习,你为什么还让她来我们家?妈妈听了十分生气地说,你这死丫头还敢顶嘴,说不许去就是不许去。我被骂哭了,哭得很伤心。妈妈见我哭个不停,就来哄我道,你是一个乖孩子,听妈妈的话,妈妈都是为你好,等你长大了你就会明白的。

“原来听妈妈说我是个乖孩子时我感到很自豪,可这次我却一点也自豪不起来,甚至想我要不是乖孩子多好啊。可妈妈的这句话似乎具有魔力,不管内心多么不情愿,我也不再反抗了,乖乖地按妈妈话去做。现在我虽然已经结婚生孩子了,可在妈妈眼里我仍然是一个乖孩子,什么事都得按她的意愿去做。我很爱我的妈妈,可也常常想,什么时候我能自己做一回主啊。

“上个月,我先生出差了,我还是和往常一样,在妈妈家吃完晚饭后准备带孩子回家,可孩子不愿意回去,说我不会跟他洗澡,爸爸不在家,强盗来了也没有人保护他。我妈听了后也跟着说,就让孩子在这里睡吧,你把你自己照顾好就不错了。听了他们的话我感到自己特别无能,并且突然有一种我妈要把我的孩子夺走感觉,心里一阵紧张,我赶紧一个人回家了。……”

这天林老师说了很多,这是她生平第一次痛痛快快地把心里话都说出来了。说完后她感觉轻松了许多。我告诉她,每个人有两次出生,一次是身体上的出生,在母亲分娩后即告完成;还有一次是心理上的出生,要用整个成长时期来完成。林老师很爱她的妈妈,她不是在催眠中杀了母亲,而是用冥想之刀割断了她对母亲的依恋情结,象征她在心理上开始独立。

催眠疗法在一般人眼里很神秘,并对其存在很多误解。催眠疗法的作用也常常被人为夸大。其实,催眠只是人在强烈暗示诱导下出现的一种特殊意识状态。在催眠状态下,可以产生一些奇特的生理心理效应,比如可以回忆起已经遗忘的事情,产生比平时强大得多的力量,出现虚假的幻觉等,催眠结束后,这些效应通常也随之消失。但在一定时间内,情绪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受催眠的影响,甚至存在一些催眠后效应,如继续执行催眠指令。

这一现象常常被小说家们演绎成心理医生利用催眠术杀人的桥段。但研究显示,被催眠者只会执行不违背道德伦理的指令。否则,被催眠者的阻抗情绪足以将他从催眠中唤醒。总的来讲,我们对催眠的原理所知甚少,必须对从业者进行严格的专业技术培训,建立起严格的审查登记制度,谨防滥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402199.html

上一篇:[转载]甲骨卜辞中关于传染病的探析
下一篇:王瑞文:《一位精神科医生的独白》(44)——“坏”孩子
收藏 IP: 117.61.10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09: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