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祝贺田金洲学兄增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已有 4370 次阅读 2021-11-18 11:19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刚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同时公布了2021年院士增选名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田金洲学兄增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田学兄是湖北省荆州人,1956年12月20日出生;1983年考入湖北中医学院伤寒论专业,师从李培生、梅国强老师攻读硕士研究生;1986年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热病)专业,师从中国工程院董建华院士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入职东直门医院,后随王永炎院士从事老年病研究;1996年出国留学,师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Faculty of Medical and Human Sciences (UK), Clinical Neuroscience)David Mann教授,获得临床神经科学理学博士学位;后师从英国牛津大学Gordon Wilcock教授,完成神经心理学博士后研究。2005年,因入选清华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而回国,在中医老年病学临床、科研和教学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第一个把我国老年痴呆症的诊断和治疗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学者,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老年病学学科带头人。

随后,他历任多个国家级老年医学学术组织的负责人和中央政府组织的专家,如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延缓衰老委员会秘书长兼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性痴呆科学家协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抗衰老与老年痴呆委员会理事、中国老年学学会抗衰老委员会理事;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七年制和研究生教材《中医老年病学》主编、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协编、《老年痴呆通讯》副主编、《中国老年学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编委、《中医杂志》编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北京市中医药防治老年病“十五”规划评审专家、湖北省级重点学科评审专家。同时担任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曾经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副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高等学校(神经变性病)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兼任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国家奖励委员会评审专家,科技部973项目评审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专家,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审评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临床医学委员,国际老年性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ADI-CHINA)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和认知障碍学组委员,北京神经科学会常务理事。

他擅长运用辨证论治中药和靶向治疗西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额颞叶痴呆、轻度认知损害、帕金森病、正常颅内压脑积水、多发性硬化、老年性舞蹈症、脑梗死、脑供血不足、焦虑或抑郁等症。

他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等3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67篇。主要论著:①《中医老年病学》1995北方十省市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②《中医老年病学》1997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三等奖;③《临床中医内科学》1997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④ 复方大黄制剂对老年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ChAT,AchE活性及Ach含量影响的研究, 中国老年学杂志1999.1;⑤ApoE-4等位基因与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关系,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5;⑥血管性痴呆研究述评,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4;⑦Neuropsychological findings preceding dementia in English individuals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International J. Psychogeriatrics,1998.6;⑧ Research into the treatment for vascular dementia in China using traditional therapies. 牛津大学出版社Age and Ageing,1998.27;⑨《血管性痴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⑩《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与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9年12月第一版

下面主要介绍他的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项目“补肾化痰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及其应用技术”。

补肾化痰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及其应用技术”的项目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主要完成人为田金洲、时晶等。该成果属中医中药领域,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诊断和治疗。在中医平衡理论和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采用现代生物医学、神经心理学和磁共振成像(MRI)和功能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代谢组学等多种技术,对补肾化痰法治疗AD的应用工具、立法依据、疗效水平和作用机理等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在如下两方面取得成果。

重要开发策略

采用APPV717I 转基因小鼠,连续给药8个月,发现补肾化痰法能选择性抑制β淀粉样蛋白(Aβ)生成酶早老蛋白(PS)1活性而非穿膜肽(BACE)1,增强Aβ降解酶脑啡肽酶(NEP)和胰岛素降解酶(IDE)活性,从而调节Aβ42 生成和代谢平衡,减少脑内Aβ42过度沉积,保护与早期情节记忆损害有关的海马CA1 区突触功能。此外还具有抑炎反应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以及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等作用。

重要评价证据

采用6个月随机双盲多奈哌齐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证明,补肾化痰法治疗AD患者肾虚痰浊型主要疗效指标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得分下降4.19分,达到国际公认的有效标准[ADAS-cog得分减少≥4分(安慰剂减少1.83 分,再减少2.15 分达到P<0.05],与标准药物盐酸多奈哌齐等效,但在改善记忆和不良反应方面显著优于标准药物。

2017年10月26日,《中国医学论坛报》A3~A4版有个“田金洲教授专访:中西并举,放缓阿尔兹海默病‘疾走的脚步’”:

《论坛报》:请您介绍最初进行AD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及治疗工作时,是怎样的思路?

田金洲教授:此前,国际上在AD治疗方面主要有两种药物,即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其中,胆碱酯酶抑制剂主要用于AD的中早期阶段;若病情进展,则继续加用谷氨酸受体拮抗剂。但是,无论是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或是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对于AD的治疗峰值仅有3 个月,之后疗效开始衰减,9个月左右疗效“跌破”基线,患者的状态又会回到“原点”。随之,患者病情即开始加重,认知功能即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每年下降4 分左右,患者生存期平均仅7~8年。

10余年前我留学回国后,在北京率先建立了痴呆筛查技术平台。通过这个包括认知、影像学、基因筛查在内的诊断性技术平台,目前我们已积累了5000余例AD患者病例资料。通过对病例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发现我国AD呈现证候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即平台期以肾虚为主,波动期多痰淤火并存,下滑期则元气衰败、毒浊内盛(图1)。

3.jpg 

图1 AD分期及对应中医证候

据此,我们提出了AD的分期辨证施治策略,即在平台期补肾为主,波动期化痰、祛瘀、泻火治疗并行,而下滑期则以补元和解毒为主。其中,平台期是AD发生发展的早期阶段,持续时间也最长,最有可能通过治疗而获得缓解。此外,中医认为“肾开窍于二阴”,AD自疾病开始至最终出现大小便失禁等“肾气不固”的症状,均体现“肾虚”这一疾病基础,所以我们将“肾虚”作为主要治疗标靶,贯穿于AD疾病全过程。

进入波动期后,患者一方面呈现《辨证录》中所描述的“痰气独盛,呆气最深”之象,另一方面又有“痰阻而血瘀”的趋势。《伤寒杂病论》有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创立了治疗AD平台期的补肾兼化痰活血法。在临床治疗实践中,根据上述AD的疾病变化特点和各期主要治疗法则,就可以提前对患者采用相应治疗,“先证施治”,以延缓疾病进展,改善AD患者生活质量。

一项初步临床研究显示,“补肾化痰活血法”治疗前驱期AD患者6个月,认知改善与西药等效,记忆改善和不良反应率均优于西药,对AD预防有重大意义。该成果被2005 年国际AD痴呆预防国际会议推荐为5种“给AD带来希望的创新疗法”之一(图2),文章在国际AD学会会刊《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与治疗》(Alzheimer Res Ther)发表后成为“最受欢迎的论文”,之后美国路透社、英国泰晤士报等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这也为我们之后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鼓励和动力。

4.jpg

图2 2005 年国际AD痴呆预防国际会议5 种“给AD带来希望的创新疗法”推荐页面

《论坛报》:贵团队在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AD时,进行了哪些验证工作?请介绍其中比较重要的研究或您印象深刻的事件。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假说:① 神经递质相关神经元损伤,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即是以此为治疗标靶。② 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③ Tau蛋白高度磷酸化所致神经元纤维缠结。④ 免疫异常以及神经免疫细胞释放促炎症细胞因子导致神经炎症。

但近年来,关于AD发病机制及新药研究方面,失败可谓“纷至沓来”,γ分泌酶抑制剂、Aβ抗体、tau蛋白聚集拮抗剂等研究相继“折戟”。因此,研发有效治疗药物是当下AD相关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在初期的研究工作基础上,我们将“补肾化痰活血法”扩展为针对3期AD不同特点的分期治疗,即在平台期补肾为主,波动期化痰祛瘀泻火并行,下滑期以补元和解毒为主。也就是根据AD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在补肾基础上加入化痰、活血、泻火或解毒类中药(例如菖蒲、丹参、天麻、黄连等)。

为探讨中药对于AD治疗的增效作用,我们进行了为期24 个月的真实世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胆碱酯酶抑制剂、谷氨酸受体拮抗剂这两类西药上加载中药治疗,可以明显延缓AD患者认知功能衰退的速度,并可将药物治疗峰值以及疗效衰减至基线的时间分别延长约6个月。

此外,在24个月的研究过程中,中西药联合治疗的长期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差异:12 个月,1.08,P=0.009;18个月,1.76,P=0.010 ;24 个月,2.52,P<0.001](图3A)。在针对不同程度AD患者进行分析后发现,总体上仍显示中西药联合治疗优于单纯西药;虽然轻度AD患者在1年内对两种治疗方案应答不明显,但24个月时中西药联合治疗组患者认知功能衰退明显减缓(恶化率16.67%),显著优于单纯西药组的大幅下降(恶化率65.38%)(图3B)。

5.jpg

图3 中药加载西药与单纯西药的AD认知功能改善结果。A 总体改善效果;B不同程度AD改善效果

在我们发表的病例报道中(均附有病例号,可查询),有1例患病8年的AD患者,在应用中药治疗后,其痴呆程度由中度逐渐恢复至轻度甚至正常范围(图4)。

6.jpg

图4 1例AD确诊8年的患者认知功能变化情况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312918.html

上一篇:中医:以何种姿态拥抱未来?
下一篇:[转载]《神农本草经》的由来
收藏 IP: 120.231.20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3: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