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江晓原:高血压外史

已有 1703 次阅读 2021-7-24 20:35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科普集锦|文章来源:转载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笔者偶然读到一些与高血压有关的文献,感觉兴味盎然,爰仿野人芹献之忱,和读者分享一回。 

蒋伯诚“因祸得福”

却说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虽被迫抗战,实际上一直暗中和日本方面勾勾搭搭。1944年的上海,明面上是汪伪政权的地盘,但实际上重庆、延安、英美、帮会、新四军……各种势力都在上海搅动风云。当时蒋介石仍有一个“私人代表”蒋伯诚隐居在上海。蒋伯诚患高血压,已经半身不遂,常年缠绵病榻,但仍暗中指挥重庆方面在上海的某些势力和活动。所以日本宪兵一直在侦查蒋伯诚的行踪,后来终于获知他的隐居地点,决定展开抓捕行动。

实施抓捕这天,恰逢蒋伯诚高血压又犯了,而且病情严重,蒋氏神志昏迷,已入弥留状态。平时给他看病的医生赵启华主张放血100毫升,作为急救措施;而蒋伯诚的家人认为放血太多,恐伤元气,只同意放血50毫升。双方正在争论时,抓捕蒋伯诚的日本宪兵突然破门而入,众人顿时万念俱灰。

然而日本宪兵的任务是抓捕蒋伯诚,他们不能带一具蒋伯诚的尸体回去复命,于是宪兵立刻召来了日本军医。日本军医到现场一看,不由分说下令放血200毫升!蒋氏家人此时噤若寒蝉,哪敢再争论放多放少?200毫升血一放,蒋伯诚悠悠醒转,神志恢复,一条老命居然保住了。蒋伯诚后来几次对汪伪高官金雄白说自己是“因祸得福”,这天如果不是日本宪兵突入逮捕他,说不定他就要挂了。

日本宪兵对蒋伯诚的身份当然是清楚的,见他重病垂危,就对他在原住宅实施监禁,这下蒋伯诚连牢狱之灾都免了。后来蒋伯诚靠了汪伪政权大汉奸周佛海的全力“营救”,终获保释——据说是因为日本人还在指望通过蒋伯诚和重庆方面搞“和平谈判”。

用放血急救高血压,从物理上说完全合理。当一个闭合系统的液压过高时,释放出少量液体,确实能显著降压。 

一种现代化带来的疾病?

我对医学毫无研究,自己也极少看病,所以也没有机会“久病成医”。这次对高血压发生了兴趣,就去看了一点有关的医学文献。由于我完全没有受过阅读医学文献的专业训练,只能借助天体物理和科学史两方面的旧有训练,摸索着来尝试理解有关高血压的文献。下面是我归纳的一些要点:

高血压分为两类: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指由其他已知疾病引发的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则被定义为“没有明确病因的高血压”。我们遇见的绝大部分(约90%以上)高血压病例都是原发性的。

据西方学者的调查,在某些还保留着“原始状态”的社会中不存在高血压这种病。而据世界卫生组织多年前的调查,发展中国家的高血压患病率正在上升。这两项如果都是事实,考虑到现代化正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地推进,倒也不矛盾,它们都支持将高血压看成一种由现代化带来的疾病。

下面两种猜测的病因,也支持将高血压看成由现代化带来的疾病:

体重和高血压的关系——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胖的人更容易患高血压。由于现代化提供了更丰富的食物营养,导致更多的人营养过剩,营养过剩就导致肥胖。

社会造成的心理压力和高血压也有正比关系。现代社会节奏快,竞争剧烈,心理压力当然就大。一项1975年的实验表明,如果小鼠必须通过竞争才能获取食物,它们中的大多数都会发生明显的高血压,并死于肾衰竭。这个实验的结论被认为对人类社会也能成立。

另一个可能的高血压病因是摄入过多食盐。记得前些年少吃盐的说法在国内曾十分流行。但食盐的摄入量和现代化之间很难建立起明显的联系。

所有上面这些高血压的病因,都是猜测的,并无定论。比较明确的定论是:在高血压病例中,“超过90%的病因仍是未知的”。

那么高血压有什么症状和后果呢?

在血压计发明之前,水肿被认为是高血压的症状。血压计在19~20世纪之交被发明出来,此后普遍用血压计来判断是否为高血压患者。现在通常认为高血压平时是无症状的。

高血压的后果,被认为相当严重。比较权威的意见认为:高血压会“无法控制地”损害动脉、肾脏、心脏。高血压被认为是导致以下这些疾病的“先兆”:冠心病、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衰竭、动脉粥样硬化。

注意上面这个说法的实际意义,只是说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概率会患上这些疾病,例如较新的数据认为:高血压患者在10年中罹患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概率是5.6 %,并不是说有高血压的人必然会患上这些疾病。

资本介入的后果

在高血压疾病的历史中,资本的身影清晰可见。“西北互助人寿保险公司”的医疗主管费舍(J. W. Fisher)在1910年代进行的一系列统计,具有某种奠基性的地位。

费舍的统计表明,收缩压(血压标准中列在前面的那个数值)越高,死亡风险越大。例如,收缩压高于160mmHg的人,发生早死的概率是收缩压为140mmHg的人的约2.5倍。他还给出一张不同年龄组的收缩压值表(1914年),在表中,举例来说,对于56~60岁年龄组而言,收缩压为134.78mmHg是“正常的”,而149.78mmHg则是“不可接受的”。费舍提出,对于收缩压高于正常值15mmHg的保险申请,都应该“被进一步审查”。

高血压已是常见病(发达国家的患者比例普遍达到总人口的20~30%),当然成为资本不会放过的摇钱树。药厂资本的逻辑是这样的:全世界的高血压患者越多,降压药的销售自然就越好。

例如,韩启德院士曾引用唐金陵等人发表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2000年中国将血压标准从原先的160/95mmHg调整为140/90 mmHg,结果到2009年,仅由此项标准改变引起的高血压患者增量就达1.59亿人!假如这新增的1.59亿病人都服用降压药,那降压药的销售利润将有多大幅度的增长!

既然如此,资本增殖就有了捷径。2017年美国进一步将血压标准下调为130/80 mmHg,如果中国盲目跟进,将凭空再新增1亿高血压患者。但这次中国没有跟进,韩院士在《医学的温度》一书中明确肯定了中国的决策。

那么治疗高血压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专业”的说法是: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可以将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率降低30%。针对这个“专业”的论断,韩院士在他的书中做了专业解读:

高血压的10年风险率为5.6%,即如果听任高血压存在不去理会,每100位高血压患者在10年内会有5.6人罹患冠心病和脑卒中。而如果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进行治疗,发病率下降30%,即每100位高血患压者在10年内罹患冠心病和脑卒中的人数下降为3.9人。也就是说,当所有高血压患者都进行降压治疗时,实际上只有1.7%(5.6-3.9=1.7)的人受益。

至此,我对于高血压的外行认识是:想想血压标准的变迁(160/95mmHg-140/90mmHg-130/80mmHg),你就知道这里面人为建构的成分有多大了。如果你实际上没有什么不适,血压离目前中国的标准140/90mmHg又不太远的话,就没有必要放在心上。当然啦,要是遇到像蒋伯诚被捕那天的情形,那还是得让医生救你。 

               资料来源:《新发现》杂志2021年第7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296827.html

上一篇:赵洪钧:人体就是一副臭皮囊
下一篇:星言星语与星月(160):在海边
收藏 IP: 120.229.7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9: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