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赵洪钧说<周易>》:可笑的《易传》(2)

已有 2170 次阅读 2021-7-22 19:29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文章来源:转载

3.可笑的《文言传》

《乾》卦的《文言传》基本上袭取了毫无道理的穆姜之言,已在序言中交代过。这里再次作些说明。《乾》卦的《文言传》如下: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以上《文言》是解释“乾,元亨利贞”的。但其句读是:乾,元,亨,利,贞。这是严重的句读错误。正确的句读是:乾:元亨,利贞。第六节有洪钧的解说,而且引用了高亨先生的严密论证。高先生认为:“以余观之,凡云‘元亨利贞’者,‘元亨’为句,‘利贞’为句。”洪钧也指出:白文《易经》中“元亨”共10处,“利贞”共23处。加之还有“小利贞”2见、“小亨”2见。足见“元亨利贞”是不能四字断开读的。即“元亨利贞”应读作“元亨,利贞”。

其实,即便把“元亨利贞”断为“元,亨,利,贞”,《乾》卦的《文言》也毫无道理。“元”字解为“善”只是很冷僻的一义;“亨”字不能解作“嘉”;“利”字不可能是“义之和”,而是“利”与“义”相对立;“贞”字更不能解作“事之干”。总之,《乾》卦的《文言传》无一字不错。

其余更是非常散乱。试看,紧接《文言传》的“子曰”对《乾》卦六爻辞做了解释,《坤》卦附载的《易传》对六爻辞却一字不提,且《坤》卦之后再没有《文言传》。故可断言,这是《文言传》作者解不下去了,即《文言传》是没有完成的东西。把如此散乱、残缺的文字收入《周易》,不是有点可笑吗!

浅见以为,《文言传》不是出自一人之手。《乾》卦的子曰不是《文言传》所有。子曰之后,更不应该属于《文言传》。特别是后两部分不但重复,而且互相矛盾。现在把这两段话抄出如下: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以上两段都应是对《乾》卦爻辞的解释,却没有一句不是互相矛盾。假如以上两段是《文言传》的内容,不是很可笑吗?就是紧接着的下文,也不是一家之言。

总之,上述内容,用欧阳修的话说(见第八节)就是“繁衍丛脞”、“众说淆乱”、“害经而惑世”。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众说纷纭,文理不通,十分可笑。

     4.可笑的《序卦传》

《序卦传》是解释传本各卦为什么那样依次排列的。然而,却是毫无道理的瞎说。

我们知道,传本《周易》六十四卦排列的规律是“二二相偶,非覆即变”。加之,我们还知道,不少卦取名或标题是因为卦爻辞中出现某一个字较多。比如,《蒙》卦取名蒙,就是因为此卦卦爻辞中有七个蒙字;《需》卦取名需,就是此卦卦爻辞中有六个需字;《谦》卦取名谦,就是因为此卦卦爻辞中有六个谦字;《革》卦取名革,就是因为此卦卦爻辞中有四个革字。此外别无深意。至于八经卦自身相重即取八经卦原名,也没有其它道理在内。然而,《序卦》却讲出了道理。其实都是穿凿附会。倘读者不信,谨把《序卦传》全文抄录如下: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1)。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2)。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3)。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4)。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5)。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6)。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7)。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8)。履者,礼也。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9)。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10)。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11)。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12)。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13)。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14)。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15)。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16)。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17)。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18)。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19)。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20)。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21)。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22)。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23)。有无妄,物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24)。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25)。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26)。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27)。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28)。离者,丽也。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29)。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30)。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遯,故受之以《大壮》(31)。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32)。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33)。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于家,故受之以《家人》(34)。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35)。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36)。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37)。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38)。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39)。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40)。夬者,决也。决必有遇,故受之以《姤》(41)。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42)。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43)。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44)。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45)。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46)。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47)。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48)。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49)。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50)。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51)。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52)。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53)。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54)。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55)。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56)。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57)。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58)。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59)。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60)。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61)。终焉。

为了确认《序卦》的卦序没有错误,洪钧把传文中出现的各卦都依次编了号,却发现传文少了本应是六十四卦的第三十一卦——《咸》。似乎从来没有人指出这一点。漏掉一卦,不可思议,莫非是作者犯了糊涂。假设如此,这又是很可笑的。

为了确认《序卦传》漏掉了《咸》卦,洪钧仔细阅读了高亨先生的《周易大传今注》。高先生费了很多力气,极尽辗转引申之能事,阐释《序卦》有道理,但没有明确指出其中没有《咸》卦。高先生是洪钧很推崇的《易》学专家,差不多终生研究《周易》,没有看出《咸卦》被漏掉了,应该是思维定式在作怪。可见如果根本不敢怀疑经典和权威,则无论他如何博学,如何用功,都很难发现经典或前人的大错误。

又,记忆中,郭沫若先生也曾经解释《序卦》,说其中贯彻了辩证法,其说很牵强,却也没有提及其中没有《咸》卦。

为了再次确认《序卦传》漏掉了《咸》卦,拿来近年出版的《周易译注》(黄寿祺  张善文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仔细查看。该书作者应该是发现了《序卦传》中没有《咸》卦,却没有明确指出,只是在该书第450页上加括号补充了《咸》卦。

《序卦传》不但对每卦卦名做出了解释,还对相邻两卦间的承继关系讲出了道理。然而,没有一处讲的道理不是生拉硬拽。比如开头是: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1)。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2)。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3)。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4)。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5)。

试问:天地万物与《屯》卦之间有必然联系吗?物生必蒙吗?饮食必有讼吗?讼必有众起吗?

就是《序卦传》对卦名的解释,可采者也很少。更有,“蒙者,蒙也”、“比者,比也”、“剥者,剥也”,就是完全没有解释。

《序卦传》没有提及《乾》《坤》两卦,可以算是隐含在天地中。那么,是先有天,还是先有地呢?朱熹说:“天地初间只是阴阳之气。这一个气运行,磨来磨去,磨得急了,便拶出许多渣滓。里面无处出,便结成个地在中央。气之清者便为天,为日月,为星辰,只在外,常周环运转。地便只在中央不动,不是在下。”(《朱子全书·卷四十九》)可见,天地的出现是不分先后的。即便有先后,何以“受之以《屯》”呢?至于屯,既说“屯者,盈也”。又说“屯者,物之始生也”。莫非“盈”即“始生”吗?《说文》“屯,难也。”故“屯”何尝有“盈”义呢?“屯”确实有“草木始生”之义,但显然是后加的,因为文中一卦两训只此一例。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亦谓,《序卦传》之两说均非经旨。

可见,《序卦传》没有一句不是生拉硬拽。如果说其中也有略有道理之处,就是从《损》到《益》,从《泰》到《否》,从《既济》到《未济》有点辩证思想。其余,只是可以看出有点浅薄的儒家思想,即“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总之,略有古文化常识者,一读《序卦传》都会觉得非常可笑。

5.可笑的“观象制器”

所谓“观象制器”见于《系辞下》。原文如下: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按照八卦取象之说,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兑泽、艮山,则《涣》卦是:巽上坎下,即风上水下。风上水下,是不能据以造出舟楫的。只是《说卦》又有“巽为木”,《涣》卦就成了木上水下。于是古人据以造出了舟楫。然而,若问:古人为什么不是看到木头漂在水上就造出舟楫呢?为什么一定要看到《涣》卦才造出舟楫呢?我们无话可说。总之,《说卦传》只能是西汉中期才能问世。舟楫早在之前至少一千多年已经造出来了,与《涣》卦毫无关系。

《随》卦是:兑上震下,按八卦取象是泽上雷下。怎么会据以造出“服牛乘马”呢?恐怕还是卦名的“随”字起了作用,因为牛拉车,是车随在牛的后面。

《豫》卦是:震上坤下,按卦象是雷上地下,与“重门击柝”没有关系。恐怕还是卦名的“豫”字起了作用,意思是预先有警惕。

《小过》是:离上兑下,按卦象是火上泽下,不可能据以造出杵臼来。恐怕还是那时早已有了杵臼。

《暌》卦是:离上兑下,按卦象是火上泽下,与“弧矢”无关。

总之,观象制器之说,无一不是幼稚可笑的。

洪钧按:《系辞传下》还有不少“观象制器”之说,上文仅举五条说明,是因为此五条比较简明之故。读者有兴趣,可参看《周易·系辞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296558.html

上一篇:[转载]《赵洪钧说<周易>》:可笑的《易传》(1)
下一篇:[转载]金岳霖的知识论概念及其当代比较
收藏 IP: 120.229.9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2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