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这是当年大杂院的小伙子吗?

已有 2064 次阅读 2021-5-16 09:29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看到这篇报道,想起来当年的大杂院:一位文质彬彬的书生,成天坐在走廊或是房间看书的哪位小伙子。那时候,他正在准备考托福,一天到晚手不释卷。他的夫人是外科的护士,有一个胖嘟嘟小女儿,非常漂亮可爱。难道他做了中医?不过,住在我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大杂院,受到熏陶也未必不可。

于是,我询问那时候的同事,在东莞做过院长的新洲人:爱军院长,周新胜是不是当年我们大杂院的哪位,他的夫人是外科护士?

周爱军:报告聂师兄,记不得了。周新胜是新洲人,华农微生物专业毕业,我一中学同学,华农毕业后到美国,但照片没有一点相像!

怎么回事?周爱军是周新胜的中学同学,当年也住在院子里,他认为照片上的人不像他的同学周新胜。显然,大杂院里的那位小伙子不是周新胜,但很像照片上的这人。

无论如何,学中医并非难事,但有人把自己及其专业弄成玄奥无比的样子,好像别人总是入不了门似的。那天,在《燕赵中医》看到曹东义教授的文章“我所了解的赵洪钧学位事件。文后有人留言:鄙人认为赵先生没有入中医之门。

算是曹教授公允,他回复说:这样说不合适,不能说赵先生没有入中医之门。中医之门本来很宽,会一针、一药、一方,都可以自称中医。关于中医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就不是一针、一药、一方可以解决的了。因此,医学家的贡献,有三大境界:医病、医医、医国。

附:播种文明,疫海方舟——记美国中医抗击新冠第一人周新胜

微信图片_20210516082305.jpg 微信图片_20210516082245.png

附图  周新胜(左)与作者孙非(右)

作者简介:笔名海哲,本名孙非,男,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会员、美国雕龙诗社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诗词吾爱网站专栏推荐诗人并四次次获得擂台赛优胜。在洛杉矶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征文大赛中荣获诗词类三等奖。作品收录于多部诗集,并在洛杉矶《中国日报》《台湾时报》《洛城作家》、澳门《市民日报》、美国《侨报》、香港《文综》杂志等发表。

摘下面罩、护眼镜、两层口罩,脱去厚厚防护服的帽子,纷乱的头发被满头汗水粘在鬓角额前,细细的皱纹爬满眼角,他面容棱角分明,略带疲惫却精神矍铄。这位年近花甲的瘦高个儿男子就是我们洛杉矶的抗疫英雄,中医师周新胜。

2020年1月底,武汉突发疫情。美国各界华人纷纷慷慨解囊为武汉筹办防疫物资。周医生在第一时间自费购买了四千支医用口罩寄往湖北。作为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我向有关部门申请赴武汉参加抗疫工作,未获批准。心有不甘的我向周医生谈起此事,他却说,别着急,以后咱们会有治不完的病人。我当时觉得他是在安慰我,不想竟一语成谶。

一、厚积薄发,攻坚克难

周医生是湖北新洲人,13岁被学校选送生产大队医务室学习简单的医疗技术。四个月结业后,回校辅助赤脚医生从事免疫接种工作。15岁时,他花了几毛钱买了一本《中医学基础》,读得有滋有味。但母亲要儿子读大学做公务员,他与中医失之交臂。

1983年从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专业毕业后,在林业部下属病理实验室从事植物昆虫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1989年公派负笈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做访问学者两年,2001年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获硕士学位。多年的历练使他比一般临床医师更了解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特性。

2001年,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昆虫病理学的周新胜对蜜蜂、蜂疗以及过敏性休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攻克过敏性休克,为推广蜂疗做贡献。他毅然辞去安稳的实验室工作,转学中医,并于2006年在圣加路大学听辛长山教授讲课时领悟肺主皮毛,开窍于鼻的道理。经反复摸索,终于在2007年首创了鼻尖刺血抢救过敏性窒息的方法。

新冠疫情爆发后,他率先提出新冠肺炎呼吸窘迫综合症是迟发性超过敏反应,并运用他成熟而简便的刺血疗法救治患者,取得满意的效果。机会再一次青睐有备之人。

 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周大夫独特的刺血疗法要求直接面对患者施术。但是又不能放病人进入诊所,因为普通中西医诊所都没有隔离病房设施。怎么办呢?周大夫就让患者把车停在墙根、树荫下,放倒座椅当病床,他和助理在车上为病人诊治。幸运的是,由于疫情,他诊所所在医疗中心建筑里除了他和一家西药房外,其他单位全部停业。露天停车场几乎归他独用,既安静又安全。

麻黄是治疗新冠的一味关键中药,但只能在加州合法使用。而加州华裔民众纷纷囤积麻黄,使得麻黄瞬间脱销。周医生迅速找到了用印第安苦薄荷替代麻黄的方案。另外,金银花有抗新冠病毒的作用,但是价格不菲。周的患者以西语裔、越南裔、苗族劳苦人为主。为节省费用,他就用加州野生金银花的藤蔓,即忍冬藤来替代。疗效可靠。

三、仁者无畏,苍生大医

全美有超过三万五千名执照中医师,近万家中医诊所。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很多诊所数月停业以避疫情。恢复营业后,为了自身安全或规避法律风险,很多不敢接诊新冠患者。而敢于治疗新冠患者的也大多是采取远程问诊模式。周新胜医师却是例外。他从一开始就冲在第一线,面对面救治新冠感染者。

这等勇气和自信来源于他对微生物的多年研究。他诊所的防护远比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美国大多数ICU更加科学严格。不仅太空服式的防护装、双层手套、N95口罩、面罩、足套一丝不苟,而且酒精、来苏水、紫外线消毒灯、干热灭菌器也一应俱全。治疗用过针具、针管、棉球等物品也要先严格灭菌处理后才丢弃。他还自备了检测新冠的试剂,定期给员工检测,作到了全员零感染。

一位31岁的西裔妇女怀孕5周感染新冠,因呼吸困难去急诊接受西医喷雾剂治疗无效。无奈赶到周医生诊所。当时血氧只有89。周医生立即实施刺血疗法,1分半钟解除呼吸困难,患者血氧恢复到98,而且症状没有复发。现在已经怀孕6个多月,状态良好。

一位54岁西裔护士感染新冠,无法呼吸,浑身疼痛、无力,意识模糊,血氧94,在她工作的医院治疗无效,被家属送到周医生诊所。周医生实施刺血疗法,仅用4分半钟就解除了她呼吸困难的症状,血氧恢复到98,意识完全清醒。

有一个西裔家庭祖孙三代四口人先后感染新冠,均高热、干咳、呼吸困难。经周医生刺血、中药加印第安苦薄荷治疗,迅速脱离险情。

有一位70多岁的西裔老太太,曾中风6次,复染新冠,意识不清,并丧失吞咽功能。医院放弃治疗,转入临终关怀。周医生冒着生命危险连续两天亲赴患者家中全力救治,使其血氧浓度从76升高到86。老人终于清醒过来,亲耳听到最惦念的小儿子从监狱里打来的电话,4小时后安详离世。天意虽难违,人事已尽到!

在周医生的感召下,一批包括笔者在内的圣盖博谷华人中医师聚集在他周围观摩、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抗疫。11月23日礼拜天,接到会诊通知,中午1点钟许,我匆匆赶到周医生位于阿罕布拉市的诊所。一位40岁的西裔女性患者,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她丈夫前几天因为感染新冠,发烧、身痛、呼吸不畅,在周医生这里一次就治好了。现在,她低烧37.2度,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干咳不停,血氧饱和度在90-92%之间波动。根据新冠诊断标准,血氧在93以下(包括93)即为重症。在周医生和助理带领下,我和另一位赶过来的张天明医师一行四人穿好全套宇航服式的防护服、双层口罩、面罩、三层手套前往空旷的停车场。患者坐在副驾驶位,落下车窗。张天明医师首先为患者针刺内关、合谷穴。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用周式的刺血疗法。我屏住呼吸,在病人攒竹穴(眉头)刺血数滴。短短几分钟后,患者自述呼吸困难的症状缓解,血氧饱和度回升至94-97%之间。整个治疗过程历时8分钟。25日随访,患者状态良好,诸症缓解。刺血疗法,名不虚传。

到目前为止,周医生共治疗确诊新冠患者一千多人。其中,救助危重患者一百余人,除上述临70多岁终关怀状态的中风合并新冠患者和一位80几岁晚期肝癌腹水的新冠患者死亡外,其余部治愈。最让人感动的是,他救治所有危重患者都是分文不取。这已经不仅仅是行医执业,而是在推行人道,播种文明。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286766.html

上一篇:孙兄赠《八大关赋》
下一篇:《传染病学史》札记:理论融合的现状与展望(2)
收藏 IP: 120.229.92.*| 热度|

5 郑永军 张晓良 康建 李学宽 刘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