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中华疫病学源流》札记(83):临床医学的诞生

已有 3640 次阅读 2020-10-18 08:21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临床医学的诞生, 中华疫病学源流, 札记

1.jpg

[法]米歇尔·福柯的医学思想史著作《临床医学的诞生》与2001年由刘北成翻译、译林出版社出版,原作名:Naissance de la clinique : une archéologie du savoir médical,属于“人文与社会译丛”之一。

(一)内容简介

《临床医学的诞生》是米歇尔·福柯的一部医学史研究专著,探讨现代意义上的医学,也就是临床医学的诞生的历史。作者以18、19世纪众多著名的临床医学家的著作和各种相关领域的文献为依据,从历史和批评的角度研究了医学实践的可能性和条件,描绘了医学科学从对传统医学理论的绝对相信转向对实证观察的信赖,从封闭式的治疗转向开放式的治疗,从而导致在临床诊断中诸如征候、症状、言语、病人、病体、环境等一系列因素和其相互关系的重新组合,及医学认识的深刻改造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

(二)作者简介

米歇尔·福柯(1926-1984)出生于法国维埃纳省省会普瓦捷。曾任里尔大学助教、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法语教师、波兰华沙大学法国文化中心主任、突尼斯大学哲学教授,1972年就任法兰西学院思想体系史教授。福柯对包括精神病学、疯癫史、性、临床医学等在内的人文科学诸领域进行了广告而卓越的研究,他的著何作如《精神病与人格》、《词与物》、《疯癫史》、《性史》、《临床医学的诞生》等对于当代人文科学的研究都有着巨大的国际影响。

(三)著作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空间与分类

第二章 政治意识

第三章 自由场域

第四章 临床医学的昔日凄凉

第五章 医院的教训

第六章 征候与病例

第七章 看与知

第八章 解剖一些尸体

第九章 可见的不可见物

第十章 热病的危机

结论

(四)王晓蕊:《临床医学的诞生》读书报告

《临床医学的诞生》( The Birth of the Clinic) 的作者米歇尔·福柯 ( Michel Foucault,1926—1984) 出生于法国维埃纳省省会普瓦捷一个富裕的医生家庭,并毕业于以培养精英而著称的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福柯性格孤僻,青年时期即有同性恋倾向,并曾尝试过自杀。1950年福柯加入法国共产党,但不久就退出。福柯曾任里尔大学助教、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法语教师、波兰华沙大学法国文化中心主任、突尼斯大学哲学教授,1972 年就任法兰西学院思想体系史教授,直至去世。在从事学术研究的同时,福柯还积极参与法国、西班牙、伊朗和波兰的社会政治活动。在私人生活上,福柯追求“极限体验”,热衷于同性恋活动,1984年死于艾滋病。福柯对精神病学、疯癫史、性、临床医学等人文科学进行了广泛而卓越的研究,是一名哲学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

福柯的主要著作包括《精神病与人格》(1954)、《古典时代疯狂史》(《疯癫与文明》,1961)、《康德人类学的诞生及其结构》(1961)、《临床医学的诞生》 (又译为《诊疗所的诞生: 医疗望诊的考古学》,1963)、《雷蒙·鲁塞尔》(1963)、《词与物》(1966)、《知识考古学》 (1969)、《规训与惩罚》(1975) 及《性史》(第一卷《认知的意志》,1976; 第二卷《快感的享用》,1984; 第三卷 《关注自我》,1984) 等。

1. 阅读本书的原因

福柯是一位富有魅力的学者,是后结构主义大师。由于对于福柯本人及其思想的好奇,在王红漫老师的推荐下,我选择拜读了他的著作——— 《临床医学的诞生》。

2. 本书内容简介及所用资料概述

《临床医学的诞生》是米歇尔·福柯的一部医学史研究专著,主要研究的是 18 世纪末 19 世 纪初现代医学即临床医学诞生的历史。它是一部关于空间、语言和死亡的著作。[1]

作者以 18、19 世纪众多著名的临床医学家的著作和各种相关领域的文献为依据,从历史和批评的角度研究了医学实践的可能性和条件,描绘了医学科学从对传统医学理论的绝对相信转向对实证观察的信赖, 从封闭式的治疗转向开放式的治疗,从而导致在临床诊断中症候、症状、言语、病人、病体和环境等一系列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重新组合,以及对医学认识的深刻改造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 本书分为前言、正文和结论。其中正文分为十章,分别为空间与分类、政治意识、自由场域、临床医学的昔日凄凉、医院的教训、症候与病例、看与知、解剖一些尸体、可见的不可见物以及热病的危机。

在作者看来,“目视”在临床医学知识的演变中起关键的作用,医学理论与医疗实践对象通过“目视”联系起来。“目视”以对象和方式的变化参与到医学符号体系的形成中,与医疗档案、图表,以及医院空间、病人身体共同构成了决定医学知识体系的权力关系。在第一阶段,即早期的分类医学中,疾病与病人的身体分离,医生通过目视判断疾病的症状,对照疾病分类表按相似性来诊治。在医生的眼里,病人从属于疾病,是认识疾病的障碍。因此,体现在医疗空间上 就是两者的分化: 当时医院的职责是治疗和照料穷苦病人; 诊所负责教学,关注疾病本身。分类医学像栅栏一样掩盖了病人的身体 (第一章) 。在第二阶段,由于法国革命产生了大量伤病员,医院被作为特权机关而关闭,诊所不得不负担起救治的全部任务。诊所成为执行教学与救人双重任务的场所。医生观察病人的身体以及症状,其中主要是付不起费用的穷人成为症状与身体、理论与对象的结合体。福柯将这个时期称为症状医学 (第二至七章) 。第三阶段 “解剖医学”是克服了对症状医学的迷思后诞生的。“目视”进步为“洞视”,即建立在尸体解剖基础上的立体透视。医生的目光不再仅仅关注表面征象,而是结合触、听、视 (借助器械) 深入身体内部。死亡 (尸体) 提供了认识生命和疾病的最佳视角。分类和症状医学依赖于时间,解剖医学则更加空间化。因此,空间实物的对照讲究“正常”,而分类和症状医学偏重于无症状的“健康”(第八至十章)。

3. 学者的书评

本书在学术界有着较高的评价,但在国内对其进行评述的文章并不多。 在北京大学学者王一方看来,与《疯癫与文明》相比,《临床医学的诞生》一书聚焦于疾病认识论的改造,更直击医学思想史的核心。福柯认为,“诞生”不是器物与制度的发端,而是一种典型的思想史提问形式。也许,我们的临床大夫不能充分进入福柯的哲学语境,接受他的表述方式,他的 “诞生”是一个新旧临床思维模式的交接仪式,意在揭示一种新的疾病经验 “转折”(位移),并且帮助人们采用历史、批判的眼光清理和理解旧日的经验。例如,18 世纪的医生们习惯于询问“怎么不舒服?”(体验叙述),而今都改口为“哪儿不舒服?”(区位询查) 。其背后是临床医学新的运作方式和语汇构造原理。传统的价值导向是注重经验,主张朴实的观察,强调让事实鲜活地呈现给观察者,尽量不让话语来干扰“科学的”(客观的) 诊断和治疗。但是,新的“临床医学”不仅应着眼于医学认识的深刻改造,还要创建一种新的关于疾病的话语系统。[2]

南京师范大学张媛通过解读《临床医学的诞生》来窥视福柯的社会历史观。在简要地梳理本书内容后,她表示认同刘北成在《福柯思想肖像》一书中所提出的观点: “医学的发展经历了分类医学到症状医学再到临床医学(解剖临床医学) 三个阶段。分类医学是猜测以及主观主义的臆断,其话语是图表的翻译; 症状医学是狭隘的经验主义; 临床医学是实证的科学,其话语是目视的陈述。”[3]并认为福柯并未否认社会的进步,他认为历史没有必然的逻辑。这样的观点让 我们看到了自由与希望,感受到我们靠自己可以创造出无限可能性,未来就在自己手中。[4]

4. 分析与评论

不难看出,福柯是从考古和系谱的角度,用哲学的方法将临床医学的产生和演变解构在我们面前。[5]读历史,并不仅仅是回顾过去,更要从中汲取经验。哲学作为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不仅指导着人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而且也指导着人的科学研究,指导着人们对人的机体、健康、生命的认识和研究,支持和促进医学的发展。如果我们学会从哲学的角度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也许在面对目前难以攻克的医学难题时就有了新的思路。

在我看来,这其中涉及两方面问题。一方面,不要抱着“不撞南墙不死心”的劲头,把自己局限于现有的医学成果或研究中。从单纯的方法和技术中跳脱出来,用哲学层面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医学研究,可以使临床医学很好地发展和延续。医学史上许多重大发明或发现无不闪现出哲学思维的光芒。我国著名的血液学专家王振义教授在治疗白血病儿童时并没有使用当时国际通用但效果一般的顺式维 A 酸,而是运用辩证思维,大胆地启用了全反式维 A 酸,使病人的病情得到完全缓解。多年以后有人问起王教授当初另辟蹊径的原因时,他说:“当时全世界对白血病的研究都集中于怎样杀灭白血病癌细胞,但研究出的新药在杀死白血病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体内的正常细胞,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我却从另一个角度思考: 癌细胞是从体内正常细胞转化而来的,那么能不能找到一种办法将它再转化回正常细胞去呢? 那样可能就会很好地解决白血病的治疗问题。所幸的是我找到了这么一种办法……”由此可见,正是这种逆向的哲学思维帮助王教授解决了 M3 型白血病的治疗难题。哲学不但在临床医学的形成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不断地推动着它的发展。另一方面,医生在关注疾病的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的同时,还需要关注病人本身。虽然,系统化、科学化的归纳和演绎使我们能更快速地诊断和治疗疾病,但与此同时,它也使医生过于关注疾病而忽略了疾病的主体——病人。在临床中,有时头痛病人的临床体格检查征象很 轻,根据所谓的临床经验,他很可能未患有器质性疾病。但是如果病人的主诉症状很多,如头胀、头晕,并伴有恶心,这时最好的做法是进行头颅 CT检查,以排除颅内肿瘤和脑出血。如果我们“就病论病”,只根据临床体征而不顾病人的感受,只接收“目视”的方法和结果,那么产生的后果可能是致命的。现代临床医学已经发展到循证医学阶段,而不再是单纯地依靠传统的经 验医学。其体系核心是所有的诊断和治疗都要有证可循,有据可行。但如果我们只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那么是否会缺少了对病人个体性的关注? 医生做出的临床决策是否是在最大程度上有利 于病人呢?

5. 结 语

在医学史研究领域,《临床医学的诞生》是一部具有影响力的著作。传统的医学史关注的主要是历史上杰出的医生和伟大的医学理论,本书却把目光转向了医学话语以及围绕医学话语的非话语实践,并力图揭示话语背后的权力关系。福柯推翻了传统的医学史写法,他运用考古学、谱系学的方法研究医学史,不但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并且书中运用的研究方式和表达的思想对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为我们重新认识西方医学的转变提供了新的视角。因此,《临床医学的诞生》不仅是一部医学史专著,同时反映了福柯所建构的瓦解传统、颠覆理性的新型历史观。[6]福柯以18—19 世纪大量医学专业文献和资料为基础,着重研究了医学的实践历史和批评的可能角度和环境。书中涉及了大量关于医生如何看待疾病及如何对待贫困病人等问题。以我的程度来说,真的是有些难以理解。虽然我有一些基础的医学知识,但对于 18-19 世纪的医学史并无任何积累。从这个角度来说,读者与作者的认知面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本书时实在是艰难,很难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理念。所以我想应该先对这个时代的哲学、医学、文化背景有了大致的把握之后,再来读这本书会有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刘北成.福柯史学思想简论.史学理论研究,1996,(2) : 87-94.

[2] 王一方. 图说医学思想史系列之九: 福柯——医学思想史的示范课. 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 : 76.

[3] 刘北成.福柯思想肖像.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4] 张媛,王振卯. 从 《临床医学的诞生》看福柯的社会历史观.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5,(4) : 136-138.

[5] 庞宝鑫. 后现代视野下的医学与医患关系——疏论福柯 《临床医学的诞生——医学视角考古学》.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3) : 317-321.

[6] 高建红. 福柯与 《临床医学的诞生》. 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8,10 (29) : 70-71.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254769.html

上一篇:显微镜技术的早期科学故事
下一篇:[转载]周冕编译:人类与结核病(3)
收藏 IP: 120.229.75.*|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7: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