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黄老之学天道环周与《黄帝内经》营卫运行理论的建构

已有 2044 次阅读 2020-9-24 18:33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黄老之学, 天道环周, 黄帝内经, 营卫运行 |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刘鹏. 黄老之学天道环周与《黄帝内经》营卫运行理论的建构. 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6,27(9):64-65

天道环周的思想源于古时人们对日月星辰等天体运行的观察,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规律的概括,指出这种发展变化是一种周流不息的环周运动。天道环周的思想,是早期道家所没有的内容,在黄老之学的先驱计然和范蠡的思想中业已提出,帛书《黄帝四经》《管子》以及《慎子》等战国黄老著作中则有进一步的发挥和推进 [1]。但追溯其理论渊源和发展演化,《周易》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则是其萌芽和雏形。

1.1 《周易》与天道环周

天道环周的思想早在《周易》中就有所体现,《周易》的命名就有周行不殆,变无穷始的意思,揭示了终而复始的宇宙运行规律,尚秉和云:“周者,易之理。十二消息卦,周也;元亨利贞,周也;大明终始,六位时成,周也;彖传分释元亨利贞既毕,又曰首出庶物,即贞下启元也,周也;古圣人之卦气图,起中孚终颐,周也;此其理惟杨子云识之最深。《太玄》以中拟《中孚》,以周拟《复》,终以养拟《颐》,其次序与卦气图丝毫不紊……。循环往来,无一非周之理。”[2],《周易》通过卦象显示了阴阳爻的消长变化和凡动必复的循环转化。

古时之人通过日晷测量日影进而推算天体的运行规律,整个晷盘分二十四道格子,每一格是反复有五十条中间的隔线,减去重复的一条,实际有四十九条,将三百六十除以四十九略等于七天,《周易》专设了复卦对这种现象的循环运动作了精辟的概括:“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王弼注释曰:“阳气始剥尽,至来复时,凡七日。以天之行,反复不过七日,复之不可远也 。”这就是说周期性的循环往复运动是天地运行的基本形式。

1.2 《老子》与天道环周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汉书艺文志》讲“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禀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史官在古代既掌管史事之记载,又掌星历占卜之验证,对天人时空有深切的体验[3],《庄子天道》亦讲“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可见《老子》中对“道”的认识是源于对自然界“天道”的观察。《老子》秉承了《周易》中反复的思想,将“反复其道”的“道”升格为宇宙本体意义的“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在揭示“道”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本源的同时,论述了“道”的“反”、“复”环周运动,《老子》(王弼本)第十六章讲“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楚简《老子》写于战国中期之前,为目前出土最早文本,对应王弼本“夫物芸芸”是“天道员员”,孙诒让《墨子闲诂》:“员,上篇作‘运’,声义相近。”由此可见“芸芸”讲得正是这种反复的环周运动。《老子》第二十五章描述“道”的运动规律为“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想尔注》以“还反”释“反”,今作“返”,亦是天道环周思想的体现。

在“道”的反复环周运动中,《老子》更注重“复”,把它视为生命的归宿,看做是万物运动和变化中的不变律则。如:“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十六章)”“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十四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蹊。为天下蹊,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常得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得乃足,复归于朴。(二十八章)”,反映了老子尚阴、贵静、贵柔、守雌的思想, 对《黄帝内经》中养生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此不加详述。

1.3 《黄帝四经》与天道环周

1973 年在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在《老子》乙本卷前有《经法》、《十大经》、《称》、《道原》四种,正是《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黄帝四经》,被学术界认为是黄老学派的代表作。计然和范蠡的思想是《老子》和《黄帝四经》之间的承接阶段。计然精通天文、历算、星占,其思想在《史记货殖列传》、《越绝书》、《吴越春秋》、《文子》等书中有所体现,多是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挥,尽管计然的著作已亡失,但是从后人辑录的一些片断看,他的哲学思想依然是与天文历法紧密有关的天道环周理论,例如清代学者梅瑞轩辑《十种古佚书》中的《计然万物录》就有“日者行天,日一度,周而复始,如环之无端”“日者,寸也。月者,尺也。纪度而成数也。”的表述。范蠡,师从于计然,在计然的基础上把天道环周的思想加以发展概括,是天道环周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在《国语越语下》中有所体现,例如“蚤晏无失,必顺天道,周旋无究(穷)。”《黄帝四经》与《国语越语下》有重出互见之处,多是范蠡思想的重要体现。范蠡的思想成为以《黄帝四经》为代表的黄老之学的重要内容。

《史记历书》讲“太史公曰: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于是有天地神祗物类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可见传说中的黄帝与“星历”也就是天文历法有重要关系, 因此托名黄帝,从一定角度讲反映以《黄帝四经》为代表的黄老学派与天文历法的密切关系。《黄帝四经》中的大量内容也表明了天道环周思想的形成与天文学、历算学密切相关,“践位履参”,“数日、历月、计岁, 以当日月之行。吾允地广裕,吾类天大明”。(《十大经立命》)“日月星辰之期,四时之度,动静之位,外内之处,天之稽也。(《经法四度》)“天执一,明[三,定]二,建八正,行七法……明以正者,天之道路也。适者,天度也。信者,天之期也。极而[反]者,天之性也。必者,天之命也。(此处残缺九字)者,天之所以为物命也。此之谓七法。七法各当其名,谓之物。物各[合于道者],谓之理。理之所在,谓之顺。物稳中有降有不合于道路者,谓之失理。失理之所在,谓之逆。逆顺稳中有降自命也,则存亡兴坏所知也 。”(《经法论》)天道环周的思想,在《黄帝四经》中有明显的体现,贯串在整个《黄帝四经》中,如“天稽环周”(《十大经姓争》)“周迁动作,天为之稽。天道路不远,入与处,出与反。”(《经法四度》)“极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路也,人之理也。逆顺同道路而异理,审知逆顺,是谓道纪。”(《经法四度》)“极而反者,天之性也。”(《经法论》),是黄帝之言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和基本点[4]。

2 《黄帝内经》中的营卫运行

在黄学的理论指导下,中国古典医学已经有意识地强调天、地、人相参地物质世界的同一性,并以此为规律来理解和把握人体生理病理机制,作为医学界认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5]。道家是推崇黄帝的,汉初黄老并称,医家当然也就和黄帝发生关系了[6],《黄帝四经》中的天道环周论是当时比较新的思潮,同是黄老气息明显的《黄帝内经》成书之时,多有借鉴天道环周思想就不难理解了。

《黄帝内经》在论述人体的生理结构时,往往先从分析自然界的自然现象入手,再由天人一体的整体观念过渡到对人体多种生命体征现象的表述。比如:《素问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夫圣人之起度数,必应于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灵枢岁露论第七十九》“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在论述营卫的运行方式时也是从天体日月星辰的运行入手完成这种过渡的,这与前面讲的天道环周思想形成的思维方式是相同的。

2.1  营气运行

营气,“营”便有运行的意思,古书中“营”和“环”为通借字,《灵枢营气第十六》“常营无已,终而复始”,张介宾讲“营,运也”,可见,营气的命名便已表明了其运行方式是环周式的。“营气”即“环气”,“环周”意同“营周”。《灵枢五十营第十五》“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奈何? 岐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很明显是按照天道环周的思想架构起来的。“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讲的是营气的三种主要循路线:一是,由手太阴肺经至手阳明大肠经至足阳明胃经至足太阴脾经至手手少阴心经至手太阳小肠经至足太阳膀胱经至足少阴肾经至手厥阴心包经至手少阳三焦经至足少阳胆经至足厥阴肝经,然后复注于手太阴肺经的环周运动。二是,其支别者从足厥阴肝经别出至督脉至任脉注于手太阴肺经的环周运动。三是,由足少阴肾经经跷脉至组太阳膀胱经的环周运动。

2.2  卫气运行

卫气,其运行除了《灵枢邪客第七十一》“卫气者,出其悍气之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 。”和《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的论述外,卫气的循行亦是环周式的运动。

《灵枢卫气行第七十六》“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卫气之行,出入之合, 何如?岐伯曰: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天周二十八宿, 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为纬,虚张为经。是故房至毕为阳,昴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藏。”可见,《黄帝内经》中卫气循行理论的建立亦是以天道环周理论为基础。其循行,一是,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各二十五周。《灵枢卫气行第七十六》“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趾之端。……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一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二舍,人气行三周于身与十分身之六;日行三舍,人气行于身五周与十分身之四;日行四舍,人气行于身七周与十分身之二;日行五舍,人气行于身九周;日行六舍,人气行于身十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七舍,人气行于身十二周在身与十分身之六;日行十四舍,人气二十五周于身有奇分与十分身之二,阳尽于阴,阴受气矣。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二是,营卫相随的环周运动。《灵枢卫气第五十二》“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

3  结 论

综上所述,《黄帝内经》中营卫运行理论的建立,并非是建立在解剖学的基础之上,而是吸收了同时期影响较大的哲学思想,通过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加以过渡、发挥而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黄老之学的天道环周理论集当时历史时期哲学之大成,无论是从由天及人的天人一体的整体观思维模式,还是从其环周运动的理论本身来看,对营卫运行理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深远的。

参考文献

[1] 白奚. 先秦黄老之学源流述要 [J]. 中州学刊,2003:140.

[2] 尚秉和. 周易尚氏学[M]. 北京:中华书局,1980:2.

[3] 葛兆光. 中国思想史[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111.

[4] 魏启鹏. 马王堆汉墓帛书 <黄帝书 >笺证 [M].北京:中华书局,2004 :308.

[5] 魏启鹏. 道家文化研究 (第三辑)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42.

[6] 龙波坚. 黄帝内经概论[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23.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251939.html

上一篇:[转载]张伯礼院士等人发布《循证中医药研究:北京宣言》
下一篇:黄老之学与“帝师类文献”
收藏 IP: 120.229.9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9: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