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仇玺源:万里播种者,百年中医魂——记美国“喜医生”伍于念

已有 4042 次阅读 2020-9-24 09:17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万里播种, 百年中医, 美国, 伍于念 |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TCMZone美国中医人物志

开题

传承--近些年成为了各行各业经久不衰的话题。文化需要传承,手艺需要传承,精神需要传承。在一代又一代的更迭中,我们试图用传承保留曾经的美好。在日新月异的文化进步中,我们试图用传承证明过去的繁荣。历史长河,百年不过匆匆一瞬,但烟华过尽,总有些人、有些事如繁星般留下光辉,为后人引导前进的方向。自1820年首位华人来到美国,古老东方的种子已随他漂洋过海,中医便是其中一颗,在这片广阔土壤中落地发芽,历经200年岁月,繁衍生息,茁壮成长。百年间播种,浇水,施肥,修剪......无数人为之贡献着青春,挥洒着热血。如今,昔日的种子已成栋梁之才,为之付出过的人,不该被忘记!百年烟云间,参天大树旁,有人长眠,有人老去,有人还守护着,有人刚刚到来。

各位树荫下的人,请稍缓您的脚步,来看这树干上,每一寸都记录着一段故事,不如让我为您一一道来,将这一段段故事,传承给未来。

微信图片_20200924090824.jpg 

伍于念

在美国俄勒冈州东北部,有一座叫作约翰德的小镇。自1985年起,每年的6月成为了这座淳朴小镇的“中国节”,这里的居民会举行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庆祝活动。这座小镇也成为了许多在美中医师的“朝圣之地”,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这一切的缘由,皆是因为一位百年前的中医大夫---“喜医生”伍于念。而这传奇的源头还要从1887年的那个码头说起……。

 微信图片_20200924090850.jpg

微信图片_20200924090857.jpg

1887年,华盛顿州码头,24岁的伍于念望着远去轮船飘起的阵阵白烟,不禁有些怅然若失。4年前,随父亲来到这片叫做“美利坚”的国土,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到处都是金发碧眼的洋人,他们穿着奇怪的衣服,说着自己听不懂的语言,偶尔会投来不友善的目光。如今相依为命的父亲返回故土,那渐渐消失的轮船,川流不息的人群,让伍于念越发感觉自己如孤叶落水般,飘飘荡荡,未来在哪里?隐约记得曾经有人说过往南走,那里有金子、有华人。这天下之大,身怀悬壶之术,难道就无处立身不成?往南走吧,路就在脚下,可前方又是何方呢?

旅途辗转,伍于念来到了这座叫约翰德的小镇,这里似乎比想象的热闹不少。这里的人身上总有些土腥味,他们说着熟悉的语言,头发总是盖着薄薄的沙土,眼中总有着对黄金的渴望。留下吧,至少这里和“家”的记忆有些许的相似。 

安家后的伍于念,很快用自己精湛的医术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大夫。在那个西医还不怎么发达的年代,他的医术成了为数不多可以让洋人望而兴叹的本事,也让当地的华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多了不少安慰。日子就这么平淡又充实的过着,直到那天,一位叫梁安的同乡出现在他的生活中。这位和他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如同小镇中初升的太阳般,无时无刻不散发着能量和热情,流利的英文,开朗的性格让梁安在小镇有着和伍于念同样高的人气。于是乎,两位同样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成为了挚友,这一声“兄弟”一喊就是50多年。

很快一家叫“Kam Wah Chung 金华昌”的杂货店和药铺便在小镇成立了。一夜之间这里成了小镇人民的聚集地。在这里人们不但可以买日用品,邮寄信件,喝杯小酒,还可以抓药问医。在当时那个动荡的西部,每天都有人被不知从哪飞来的子弹击中。为此伍于念和梁安特别加固了小楼的防御措施,这更使得金华昌成了当地人的“和平饭店”。至今,金华昌门口依然可以清晰的看到当年子弹留下的痕迹。白天伍于念竭尽全力为登门求医的病人解除病痛,日暮西山后,三五好友围坐一桌,一杯家乡的五加皮或许能为那心中最深处的乡愁给予小小的慰藉。就这样,喧嚣中时间来到了1900年。1900年左右,“淘金热”已渐渐褪去,即使铁路修到门前,依然无法阻止华人搬迁的趋势。很快,原本2000多人的华人社区,慢慢只剩下不到100人。每天倚在门口,一次又一次的和曾经的朋友依依惜别。已近不惑之年的伍于念又一次体会到当年在码头的那份孤独,好在梁安还在,金华昌还在。

微信图片_20200924090908.jpg 

梁安与伍于念

然而,上天总是眷恋这片土地的 ,随着华人社区的搬迁,大量的白人开始移居此处。原本有些萧瑟的街头又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金华昌的招牌依旧树立在那里,可出入的人却变了样子。但不管如何变化,伍于念的医术没有变,很快他那近乎奇迹的医术便俘获了当地白人居民的心。在那个年代,西医和细菌学才刚刚起步,医疗环境极其低下,败血症、脑膜炎,阑尾炎每天都在肆虐着。有时一处小小的铁丝划伤,便能夺走一个成年壮劳力的生命。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伍于念用来自中国的神奇医术挽救了一条又一条生命,在他用中医成功救治了一名败血症男孩后,中国神医“喜医生”的名声很快传开了。每天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甚至有300英里外的医生专门写信请教关于败血症的治疗方法。而名声大噪的伍于念始终秉持着他作为医生的道德与尊严,不卑不亢,他用医术捍卫着属于中国人的那份傲骨。落魄时,他依然坚持不做粗活重活,因为医生的手是用来救人的,这双挽救生命的手对伍于念而言是无价的!扬名后,他依然坚持登门诊治危重病人,即使赶路上百英里,他也从无怨言。

 微信图片_20200924090917.jpg

在医术上,伍于念更是无处不表现出他惊人的天赋和创造性。如果你去参观今天的“金华昌”依然可以看到“喜医生”独创的药房,这里没有中医传统的红漆大木柜,而是各种写着中文字的咖啡罐,酒瓶,罐头瓶,大大小小的500余种。就是这独有的药房,更说明了伍于念的这份对中医的执着。异国他乡,很难想象在当时的环境下他是如何收集到这500余种药物的!而且,他在医疗理念上也十分先进,在那个连西医都还不太了解消毒知识的年代,我们却在“喜医生”的诊所里发现了密封的杀菌剂罐子。这对接受传统中医教育的伍于念而言是何等的创新和与时俱进。

微信图片_20200924090923.jpg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事都顺人心意。嫉妒总是人类共有的通病,尤其是这样一位长着东方面孔却无人不知的大夫。伍于念的医术医德在让人刮目相看的同时也为他带来了不少的妒忌,当地很多非华裔的医生以无照行医的罪名三次向当地法院举报他。这着实为伍于念带来不少麻烦。可公道自在人心,在法庭上,很多人都自发的出庭为他作证,证明他的医术及人品。法庭上,伍于念的律师与法官有过这样的对话:“法官大人,您眼前的这位医生,救治了很多人的生命,庭下的这些人们便是最好的证明。如果我们知道这样的医生可以治病,却还要给他定罪,那么我们的良知在哪里?如果有一天法官大人您也生病需要他的救治,您如何面对这位曾经被您定过罪的医生呢?”最终,法官被说服了,三次指控全部被驳回。

 微信图片_20200924090931.jpg

老年伍于念 双眼已几乎失明

1940年,梁安去世。葬礼后伍于念回到“金华昌”,苍老的手抚摸着梁安曾经用过的算盘和账本,已过70的伍于念潺潺自语着:“老伙计,这么多年了,你总是站在我的前面,打理生意是你,联系病人是你,接送出诊是你,迎来送往还是你。怎么今天你就先走了呢?也是,老伙计,这么多年操劳你也该歇歇了,剩下的路,我不知还能走多远,但是咱们的金华昌我会守住!”就这样,耳顺之年的伍于念又坚守了“金华昌”8年,直到1948年,年老体弱的他才不得不住进了养老院。1952年,90岁的伍于念与世长辞,和自己一生的挚友梁安同葬在了约翰德的墓地。整理伍于念遗物时,人们在他床下找到了300多张没有兑现过的支票,金额超过$23,000 ,全部都是经济萧条时期病人支付的诊费!医者仁心啊!此处笔者竟无法找到任何词语来赞美这位医者,因为所有的词语与他相比都黯然失色。一位飘扬过海的医生,用尽一生,救人无数。死后还用这300多张支票为世人留下了这传世的赞歌!

 微信图片_20200924090937.jpg

伍于念去世后人们在他床下找到的支票

将近70年过去了,金华昌粉刷一新,每天依旧人来人往。当年的瓶瓶罐罐,如今还是安静的立在那里,只是很久没有人再将他们打开了。百年已过,当年的那位风华少年,如今已归为尘土,当年那位他救治过的孩童,如今也早已随风故去了。但这医者风骨,济世仁心却留下了,深深的在吾辈中医人心中生根发芽。这世间总有一种公平,既是因果。百年前的播种者,也许不会想到如今这盛世美景。但当种子撒下,便注定他的名字必将流传千古,因为时间可以改变一切,但永远无法抹去人们心中那份对奉献者的敬仰。

 微信图片_20200924090943.jpg

如今的金华昌

微信图片_20200924091000.jpg

在收集整理伍于念医生的故事及资料时,笔者作为一名中医从业者,多次被打动。提笔又落,总是不知该从何下笔来纪念这位让人尊敬的医生。最终选择这种半小说的方式,文中大部分内容基于文献材料,部分为笔者艺术加工,无意冒犯,只为可以让他的故事能更有些血肉,更能直击心灵。日后将竭尽所能,收集更多美国中医人的故事,让他们的故事和贡献被更多人看到。笨笔拙词,望读者海涵。

——笔者后记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251858.html

上一篇:[转载]唐黎标:汉初黄老之学的内涵及其兴盛原因
下一篇:[转载]张伯礼院士等人发布《循证中医药研究:北京宣言》
收藏 IP: 120.229.9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7: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