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谢志东:从韩愈的《谴疟鬼》诗中,看唐代如何治疗传染病

已有 1719 次阅读 2020-9-15 18:23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韩愈, 谴疟鬼, 传染病治疗 |文章来源:转载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冬,时任监察御史韩愈,受人谗害贬官连州阳山(今广东阳山)。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春,遇朝廷大赦,韩愈离开阳山。行至郴州(今湖南郴州)时,不幸染上了疟疾。疟疾是一种因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就是因为成功研制出了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获得了201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但唐代医学尚不发达,不了解疟疾的病因,人们便认为是疫鬼作祟,故称疟疾为“疟鬼”。

由于感染疟疾,韩愈在郴州滞留了三个多月。疟疾的症状为全身发冷、发热、多汗,令患者十分难受。疟疾长期多次发作后,会引起贫血和脾肿大,危及人的生命。不过,韩愈并未被病魔击垮,反倒表现得比较乐观。病愈后还写了一首《谴疟鬼》的诗,描述这段经历。

诗的开头点明疟鬼的危害:“屑屑水帝魂,谢谢无馀辉。如何不肖子,尚奋疟鬼威。乘秋作寒热,翁妪所骂讥。求食欧泄间,不知臭秽非。”大意是:滔滔江水,承载着远古时代帝王颛顼的英魂,流向远方。可颛顼的不肖儿子,却变成了疟鬼,祸害人间。疟鬼侵入人体,使病人忽寒忽热,受到了人们的唾骂。疟鬼靠吃病人上呕下泻的秽物生存,不懂得分辨脏臭。

然后描写治疗疟疾的场景:“医师加百毒,熏灌无停机。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诅师毒口牙,舌作霹雳飞。符师弄刀笔,丹墨交横挥。”大意是:医师采用了各种以毒攻毒的药物,还不停地拔火罐。灸师采用烧艾灸的疗法,宛如围猎时的火攻场面。巫师作法的面具上獠牙外露,舌头像雷霆飞舞。符师捉刀弄笔,交替使用朱墨和黑墨画符。

接着严厉指责自甘堕落:“咨汝之胄出,门户何巍巍。祖轩而父顼,未沫于前徽。不修其操行,贱薄似汝稀。岂不忝厥祖,腼然不知归。”大意是:你作为帝王的后代,出身何等高贵,你的先祖黄帝,你的父亲颛顼,都留下了千古美德。可你却不修操行,自甘堕落,下贱卑劣,岂不有愧于列祖列宗,无脸去见他们。

最后规劝疟鬼改邪归正:“湛湛江水清,归居安汝妃。清波为裳衣,白石为门畿。呼吸明月光,手掉芙蓉旗。降集随九歌,饮芳而食菲。”大意是:你还是回到清澈的江水中,去守护你的妻子吧。以清波为衣裳,以白石为门槛,借着明亮的月光,挥舞仪仗旌旗,伴随着祭祀鬼神的乐曲,享受芳香而艳丽的美食。

韩愈这首谴责疟鬼的诗作,无疑是古代疫鬼思想的真实反映。古人对于疟鬼作祟的说法,大都深信不疑。传说疟鬼是远古传说中五帝之一颛顼的儿子,而颛顼则是五帝之一黄帝的孙子。颛顼死后祀为北方水德之帝,故称水帝。但是,水帝颛顼的三个儿子,死后全都变成了疫鬼:一个居江水,称为疟鬼;一个居若水,称为魍魉;一个居宫室,专门惊人小儿,称为小鬼。可见这疟鬼来头不小。韩愈把疟疾流行归咎于疟鬼,并苦口婆心地对疟鬼展开批评教育,在当时是满满的正能量。

从《谴疟鬼》诗中,我们还能大致了解唐代治疗疟疾的方法——也就是医师、灸师、巫师、符师轮番上阵,各显神通。巫师治病在今天看来不仅是非法行医,而且有点搞笑,但在疫鬼思想泛滥的古代,用巫术驱鬼避疫是十分盛行的。

事实上,古代医巫不分家,医师与巫师只是各有侧重而已。如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就辟有专门论述禁咒之术的“禁经”。在“禁疟病”篇中,收录了大量驱除疫鬼之法。有些是用咒语威慑、恫吓、斥责疫鬼,使之离开;有些是通过咒语帮助病人分析发病原因,消除病人恐惧心理;还有些是用避邪、威慑性的符咒驱逐疫鬼。

那么,韩愈诗中描述的这四种疗法,真能治愈疟疾吗?既然韩愈接受治疗后痊愈了,答案应当是肯定的。但是,究竟是哪种疗法发挥了作用,当时谁都说不清。由于药物治疗有时候疗效并不显著,而巫术因为其神秘性反倒更受追捧。不过,用现代医学观点来审视,符咒驱鬼之类的伎俩,是绝对治不了疟疾的。拔火罐、烧艾灸之类的疗法,对某些疾病或许有疗效,但治愈疟疾的可能性实在太小。最大的可能是,医师采用的“百毒”中,含有某种治疗疟疾的药物成分,比如青蒿素等,从而产生了效果。当然,也有可能四种疗法都没有作用,韩愈是靠自身免疫力战胜了疟疾。

虽然《谴疟鬼》这首诗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可我们依然能够发现其独特的价值。首先是它的医学价值,让我们知道唐代就有过治愈疟疾的成功案例。即便患者是靠自身免疫力战胜了病魔,也值得总结与分析。传统医学由于与现代科学分属不同的知识体系,而逐步被边缘化,但它的许多奥妙依然值得现代医学去探索与发现。如果用现代科学方法去挖掘传统医学宝藏,有时候会取得意想不到成果。据说屠呦呦从植物中提取青蒿素,就是受了中医方剂典籍《肘后备急方》的启发。其次是它的历史价值,让我们窥探到了唐代治疗疟疾的方法和能力。第三是它的文学价值,让我们有机会品味唐代人崇尚的疫鬼思想。

此外,《谴疟鬼》这首诗也表明,历史学家不曾触及的角落,从文学家的笔墨中,也能有一些新发现。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250716.html

上一篇:[转载]病毒与巫术
下一篇:[转载]维舟:“瘟”与“疫”有何不同?
收藏 IP: 120.231.21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6: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