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赵洪钧论《内经》与“天人相应”观

已有 2243 次阅读 2020-8-25 15:10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内经体系, 天人相应

洪钧老师在《内经时代》书末有一个结论性意见(见“《内经》的体系和方法——作者研究《内经》的最后见解”):《内经》的体系是天人相应体系,《内经》的方法是比类取象方法。他是这样阐述的:

1.关于《内经》体系的逻辑起点

《内经》是古人探讨“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1]的学问。她的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些问题做的论证或推演。

众所周知,《内经》体系中,有以下四个自然哲学理论:①阴阳学说;②五行学说;③天人相应学说;④气和气化学说

它们都应该看作《内经》体系的逻辑起点。只是,无论从《内经》的超硬核还是从她据以推出的硬核来看,天人相应都更加重要。

上举四个自然哲学理论中,前三者纯粹属于“理”或“道”,第四者既包括“器”,也包括道。“理”和“道”——规律,是形而上的。“器”是形而下的。“器”由“气”组成,故“气”的本意虽然指无形(肉眼不可见或不能宏观描述的意思)的物质,却是形而下的。

按:古代学者关于气是形而下的明确论述如下:

人称中国黑格尔的朱熹认为:“理,形而上者;气,形而下者”。(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一)·理气上》中华书局,北京,1986第1版3页)又说:“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气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朱子文集·58卷·五页》,转引自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下册》北京中华书局 1961年新1版 903页)

张载《正蒙·乾称篇第十七》说:“性通极于无,气其一物尔”。

按中国传统哲学中唯物主义者的看法,不能“离气言理”,也就是现代唯物主义哲学说的“没有脱离物质的规律”。

所以,天人相应、阴阳、五行就是关于气的理。不过,综看《内经》体系,阴阳、五行和气化学说大都为论证天人相应所用。换言之,天人相应的理论统帅作用更明显。

比如,《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2]但又说:“夫言人之阴阳……以应天之阴阳也。”[3]

于是,古人据以进行了“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的推演。自然,这些推演无不是天人相应的。

至于《内经》运用的五行学说,更是认定了天人相应。如:“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非徒一阴一阳而已。”[4]

气化学说受天人相应统帅,《内经》中也有明确表述。即:“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5]

所以,《内经》的逻辑起点虽然有四个,最重要的起点却是天人相应。

为什么《内经》要以天人相应、阴阳五行和气化学说为逻辑起点呢?我们且看《礼记》中的一句的话:“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6]

这里对人的本质的规定,比《内经》所述更浓缩。人的本质如此,需要用天人相应、阴阳、五行和气化学说来论述“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就理所当然了。

这样看来,天人相应等就是那时对人的最本原的抽象。或者说,《内经》体系是以人为逻辑起点。这个起点也大体符合黑格尔的看法。

值得注意的是,《内经》掘弃了(人为)“鬼神之会”之说。故《内经》作者很清楚其研究的学问属于什么领域。

《内经》对她的天人相应起点,也有很简明的表述,即:“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7]“请言解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故可为解。”[8]

总之,应该认为,《内经》体系的最重要的逻辑起点是天人相应。《内经》体系,主要是天人相应的体系。

2.《内经》的理论硬核与天人相应

《内经》的逻辑起点是它的超硬核——天人相应、阴阳、五行和气化学说等,且天人相应更重要,说明如上。略查其理论硬核,更有助于理解它的体系是天人相应的。如:

“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府,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藏六府之所以应天也。”[9]

显然,五藏六府、十二经脉这两个中医体系中的理论硬核,就是天人相应的推演,而且是至今奉行的核心理论。

不但藏府、经脉体系是天人相应的,穴位也是这样。如:“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凡三百六十五穴,针之所由行也。……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应一岁……溪谷三百六十五穴会,亦应一岁。……孙络之脉……亦三百六十五脉。”[10]

《内经》的九针之说,也是为了合于天道。如:“九针……上应天光星辰历纪,下副四时五行。”[11]“九针者,天地之大数也。”[12]“九针者……合于天道、人事、四时之变也。”[13]

有的朋友可能早已发现,五脏六腑和十二经脉之间是矛盾的。五脏六腑各联一条经脉,应该是十一经脉,不应该是十二经脉。又,《内经》也不是只有五脏六腑说。莫非,这些矛盾的或不同的说法都是天人相应的吗?

关于为什么《内经》凡总提脏腑只说“五脏六腑”,请参看旧作“藏五府六考”一文(网上即可搜索到)。从中可以看出,五脏六腑也是典型的天人相应模式。

关于脏腑数目的其他说法,也无不是天人相应的。限于篇幅,只举“九藏”说:“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藏。故形藏四,神藏五,合为九藏以应之也。”[14]

经脉也有过四经脉、十二从脉等说,却也是天人相应的。如:“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也?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15]

总之,尽管《内经》的理论硬核有明显的矛盾和不统一,却都是由天人相应推演而来。于是,更应该说:《内经》的体系就是天人相应体系。

至此,有的朋友可能还要问:《内经》还有病因、病机、诊法、治则、运气等学说,莫非它们也都是天人相应的推演吗?

答案是:基本上如此。

限于篇幅,不一一举经文详细说明,只略说一下脉诊和运气。

《内经》论脉象,主要讲四时五脏脉。其中这样讲平人:“所谓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15]显然,脉不应四时就是病人了。至于五脏脉怎样应四时,经文很多,也很容易查到,不再举。

运气学说更是完全在天人相应观念下推演出来的。我们且看两段经文:“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朞之日,周而复始。”[17]

“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帝曰:何谓也?岐伯曰:本气位也。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于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所谓治化而人应之也。”[18]

我想,初学者也能看出,这两段都是在讲人如何与天地相应。

3.天人相应的思想背景

为什么《内经》如此钟情于天人相应呢?

这是由于,天人相应思想被董仲舒发挥到极致,而董氏的思想正是《内经》成书时的主流思想。他说:“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19]又说:

“春生夏长,百物以兴,秋杀冬收,百物以藏。故莫精于气,莫富于地,莫神于天。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人受命乎天也,故超然有以倚……物疢疾莫能偶天地,唯人独能偶天地。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心有哀乐喜怒,神气之类也;观人之体,一何高物之甚,而类于天也。物旁折取天之阴阳以生活耳,而人乃烂然有其文理。是故凡物之形,莫不伏从旁折天地而行。人独题直立端尚正正当之。是故所取天地少者旁折之,所取天地多者正当之。此见人之绝于物而参天地。是故人之身首坌而员,象天容也;发象星辰也;耳目戾戾,象日月也;鼻口呼吸,象风气也;胸中达知,象神明也;腹胞实虚,象百物也;……阳,天气也,阴,地气也。故阴阳之动,使(按:似有脱文)人足病喉痹起,则地气上为云雨,而象亦应之也。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数与之相参,故命与之相连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乍哀乍乐,副阴阳也;心有计虑,副度数也;行有伦理,副天地也;此皆暗肤着身,与人俱生,比而偶之弇合。”[20]又说:

“求天数之微,莫若于人。人之身有四肢,每肢有三节,三四十二,十二节相持,而形体立矣。天有四时,每一时有三月,三四十二,十二月相受,而岁数终矣。[21]

当代人不大会同意董氏的上述见解。《内经》时代及以后的多数古人则认为是真理。由上述《内经》引文可知,董氏的思想在《内经》中无不具备。这是当时的思想背景使然,不值得奇怪。

关于人如何具体地与天地相应,《内经》的说法和《春秋繁露》不完全相同,《内经》本身也不完全一致。但毫无疑问,基本思想是一致的。不再引用《内经》关于天人相应的其他论述。

参考文献

[1]《灵枢·经别》

[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素问·金匮真言论》

[4]《灵枢·通天》

[5]《素问·宝命全角论》

[6]《礼记·礼运》

[7]《灵枢·岁露》

[8]《灵枢·刺节真邪》

[9]《灵枢·经别》

[10]《素问·气穴论》

[11]《素问·三部九候论》

[12]《灵枢·九针论》

[13]《灵枢·外揣》

[14]《素问·六节藏象论》

[15]《素问·阴阳别论》

[16]《灵枢·终始》

[17]《素问·天元纪大论》

[18]《素问·气交变大论》

[19]苏舆撰,钟哲点校《春秋繁露义证·为人者天》,中华书局,北京,1992,318~319页。

[20]上《人副天数》354~357页。

[21]《官制像天》218页。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247810.html

上一篇:[转载]肖建喜:隐喻对针灸学经典理论建构的研究(摘要)
下一篇:[转载]一场有关中华文明起源的论战:“观象制器”可能吗?
收藏 IP: 120.231.218.*|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