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广
[转载]李玉清: 宋代禁巫兴医原因之分析
2020-8-13 16:55
阅读:3359
标签:宋代, 禁巫兴医, 原因分析

资料来源:李玉清. 宋代禁巫兴医原因之分析.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12):58-59

有宋一代,宋朝廷及官吏针对广南西路、川峡四路等地信巫不信医之风炽盛的情况。实行了禁巫兴医的举措,现聊述如下:

1  宋代信巫尚鬼习俗

中国巫术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其中尤以吴楚等地为甚。如《列子·说符》“楚人鬼而越人禨。”[1]《汉书·地理》曰:“(楚地)信巫鬼重淫祀,”[2]楚越之人信巫鬼并向鬼祈福。迨至宋代吴楚及岭南等地,尤其是边远地区,山峦迭障交通极为不便,限制了其地与中原的沟通,信巫尚鬼的习俗仍盛。如《宋史·地理志》称“川峡四路......涪陵之民尤尚鬼俗。”[3]“归、峡信巫鬼重淫祀。”[3]这些习俗亦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如周去非《岭外代答》言宋代钦州的房屋设计中,留有鬼路,供鬼魂出入。其村家人门之右。必为小巷,升当小巷石壁穴隙二三寸,名曰鬼路,言祖考自此出入也。其民有病时,又有信巫不信医之俗。如《宋史》谓“涪陵之民……有父母疾病,多不省视医药及亲在多别籍异材。汉中,巴东俗尚颇同。”[3]《独醒杂志》云“广南风土不佳,人多死于瘴病。其俗又好巫尚鬼,疾病不进药饵惟与巫祝从事,至死而后已,方书药材未始见也。”[4]宋范致虚知洪州时,对民众患病之后治疗的方式进行了描述,其谓:“民户偶患瘟疫,止信师巫,谓之门师,为其设像,以祠瘟鬼谓之结痤。禁其服药,以与鬼竞,专一奉鬼,谓之具愿,祭于坛场,谓之传替;隔绝往来,谓之避难,偶自获安。邀求衣物,谓之代厄;病人死亡,祭以遣鬼,谓之解愿禁其哭泣。嫌于怨鬼,皆悖礼犯义。”[5]可见其时信巫不信医之习俗。 

2  宋代禁巫兴医之原因

宋朝廷及官吏对民间信巫不信医之风进行了干预分析其禁巫兴医的原因当有以下几点现分述如下。

2.1  巫觋所为有悖儒家伦常之举

禁巫兴医根本原因是巫觋之有悖儒家伦常之举。儒家讲求孝悌一人有病,家人应照顾有加,但信巫之人,常因疫病有传染性而抛弃家人是为有悖儒家伦常之举如程迥曰昔岷州之俗一人病疫,合家避之,病者多死。隋辛公义为刺史,命皆舆置已之厅事。暑月病人数百,公义设榻昼夜处其间 以秩禄具医药病愈。召其亲戚戒喻之曰死生有命,岂能相染。若相染者吾死久矣。皆慙谢而去,其后病者争诣使君,其家亲戚固有留养之,始相慈爱,风俗遂变。本朝太原侯可至和中调巴州化成县巴俗尚鬼而废医,惟巫言是用,虽父母之疾,皆弃而弗视可诲以义理严其禁戒。或亲至病家为视医所活既众,人亦知化其事见吾家明道先生文集。迥及见中原之人信医不信巫亲人未尝去其旁故多全活江南俚俗信巫不信医,亲人屏去故多死迥平生于亲戚朋友部曲仆使之病皆亲至卧内,款曲侯问,商量药证不啻数十百辈矣,考古验今,是知决无传染”[5]由上可知其一,中原之人信医不信巫,亲人加以照料故多痊愈。其二中原之外地区有信巫不信医之俗虽父母之疾得病辄弃多致枉死是有悖儒家之伦常之举其三许多官吏如隋辛公义、宋代侯可、程迥等人亲力亲为,示民疾之可医以实际行动教化众人程迥以著书的形式教化众人,如其作《医经正本书,谈辩伤寒温病热病并无传染之理”、“辩五运六气感伤名曰时气亦无传染辩四时不正之气谓之天行即非传染等篇力陈温热病无传染。言疫病无传染性此说不符合事实。究其原因程迥为经学大家他写书的目的完全是站在维护儒家伦理纲常的角度上写的,目的是助风教而长慈爱”[5],事实上宋代以前,医家已经认识到了温热病的传染性,但程氏不是站在医家的角度上写的,故而有此之论。

有的官吏用发榜文的方式教化众人如范致虚知洪州时曾发榜文教导治下之民移风易俗其曰昔李德裕之观察浙西以南方信巫,虽父母子弃不敢养。德裕择长老可语者论以孝慈大伦患难相收不可相弃之义,使归相晓。敕违者显置以法数年恶俗大变,天子下诏褒扬。今太守德薄不足以望此然赖学士大夫,名家巨室邦之奢老,乡之善士,相与传谕告诫推而达之,俾流风丕变共承国家美化善俗之意,跻于仁寿,导之孝慈,不亦为桑梓之美乎”[5]按李德裕是唐武宗会昌年间名相曾被李商隐誉为万古之良相。他在浙西观察使任上时,江岭之间信巫祝、惑鬼怪有父母兄弟厉疾者举室弃之而去。德裕欲变其风择乡人之识者,谕之以言,绳之以法数年之间弊风顿革。范致虚以李德裕为榜样希望借助学士大夫等人使流风丕变。

政府更以立法的形式对此风进行纠正。如今乾道敕同居亲疾病辄相弃绝者仗一百,盖谓有此陋俗故立法也。”[5]宋孝宗乾道年间立法不许弃有病之亲人于不顾否则处以刑罚。

2.2  禁巫以维护朝庭的统治及有利于社会安定

巫觋常利用病人的信任骗取财物甚至置病人于死地谋夺家产,夺人妻子,甚至会结党起事危害社会安定。如苏轼谪居岭南时,曾记曰岭外俗皆恬杀牛,而海南为甚。……病有饮药但杀牛以祷富者至杀十数牛,死者不复云。”[6]牛是重要的耕作工具,杀牛对穷人家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巫者不仅骗财,有时更是伤人性命。如》载广南东西路,尚淫祀,杀人祭鬼……人病不呼医服药。”[4]此举使百姓陷入恐慌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又夏辣在上仁宗乞断袄巫》假神而言,无求不可,其间有孤子单族、首面幼妻或绝户以图财,或害夫而纳妇。浸淫既久习熟为常民被非了不为怪。奉之愈谨信之愈深从其言甚于典章畏其威重于官吏”[7]正是百姓对巫觋的信任度很高甚至听从其言甚于遵从朝庭典章畏巫之心甚于朝庭这是朝庭忌讳之处。利用巫术起事代不乏人。当政治清明时,巫术还不足以危害当朝政权,但当政治溃烂到足够的程度时,必然有人以巫术,宗教相号召发动起义或割据一方,再造一个新的政权。如张角利用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东晋末年孙恩、卢循起义宋代方腊、钟相利用明教组织起义等都可看到巫医的影子如钟相自称有神灵以行医为名长期活动组织武装宣传等贵贱均贫富的思想当地人纷纷入教。建炎四年金兵破潭州,劫掠后北还宋军追击至此公然打劫百姓,钟相遂借机举事。故统治者禁巫的原因之一害怕有人利用巫术生事有碍其政权的稳固

2.3  兴医以拯救百姓之性命

病人患病家人为之营药,巫觋却禁绝病人服药曰神不许服病者欲食,亦禁之食,许多病人因此死于饥渴。许多官吏及士大夫采取惩治巫师散药于民的方式以拯救百姓之性命如《独醒杂志》载夏英公江西日,时豫章大疫。公命医制药分给居民医禀告夏英公谓药虽付之恐亦虚设”[4]夏氏问其故医曰江西之俗尚鬼信巫每有疾病,未尝亲药饵也”[4]

夏英公认为如此则民多死于非命,故下令捕为巫者杖之著闻者黥隶他州,一年之内,共治一千九百余家,江西自此淫巫道息。又蒋静为安仁令,其地俗好巫流行,病者宁死不服药,静悉论巫罪,聚其所事淫像得三百躯毁而投诸江”[3]

关于信巫不信医之原因,有识之士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如释继红《岭南卫生方》曾对此作了阐述其分析非常深刻其谓俗生有病, 必召巫觋, 而祭鬼神 士大夫咸笑其信巫不信医曾思之此殆可悯恻而不可以为笑也,夫民虽至愚而孰不能趋利避害况性命所系晓然易见。若医者能愈人疾彼何苦不用。盖岭外良医甚鲜。凡号为医术者率皆浅陋又郡县荒僻尤乏药材会府大邦间有医药且非高价不售,岂阎所能辨,况于山谷海屿之民何从得之彼既亲或有疾无所控告,则不免投诚于鬼因此而习以成风者也。”[8]由上可知,医药卫生知识的缺失、无有良医及缺乏药材等是巫术横行的原因

有鉴于此朝庭官吏及士大夫运用培训巫师医药知识以转变其职能,印刷医书或刻石以传播医学知识免费送药给民众等方法进行干预。如宋初范旻知邕州 此地俗好淫祀轻医药重鬼神旻下令禁之且割已俸市药以给病者愈者千计,复以方书刻石置于厅壁民感化之。”[3]宋初李惟清于出任涪陵,蜀民崇尚巫术,有病不去求医问药唯知求神问卦李惟清派人抓来巫师鞭笞一顿并治其假冒神灵之罪同时又教蜀民使用医药治病涪陵风俗稍有改变。太宗至道中,王嗣宗为淮南转运使江浙发运使选名医方刻于石州门,自是民风变。又如周湛通判州,其地俗不知医,病者以祈禳巫祝为事,湛取古方书刻石教之禁为巫者,自是人始为知医药”[3]又仁宗庆历五年蔡襄出知福州,托福州名医何希彭《太平圣惠方》中精选出来的六千余方,将其刻于石列牙门左右,以推广医药知识。陈尧叟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岭南风俗仍是病者祷神不服药。他辑成《集验方》刻石桂林驿,”[3]此举受到皇帝的后真宗还为陈尧叟《集验方》作序命刊版印行,除赐广南臣之处,还分赐诸道州军刘执中知虔州以其地近岭下,其民多疫,民俗不知因信巫祈鬼。乃集医作《正俗方》,专论伤寒之疾,尽籍管下巫师得三千七百余人勒之各授方一本以医为业”[4]宋朝庭、官吏期许用以上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信巫不信医的习俗。

总之,宋朝庭、官吏禁巫兴医之原因为1)巫觋所为有悖儒家伦常之举2)防止有人利用巫术生事有碍社会安定及威胁其政权3)基于拯救百姓之性命的考虑,实行禁巫兴医之举。

参考文献

1 . 列子.见诸子集(三.北京团结出版社,1996851.

3 班. . 北京中华书局19991327.

3 . 宋史. 北京中华书局,1999.

4 曾敏. 独醒杂.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5 程迥. 医经正本书. 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91.

6 . 苏轼文. 北京中华书局1986205.

7 赵汝. 宋朝诸臣奏议.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056.

8 释继洪. 岭南卫生方.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3,61.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聂广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24622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