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神奇的安慰剂效应

已有 2785 次阅读 2020-7-31 17:46 |个人分类:临床研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安慰剂, 效应, 医学真相 |文章来源:转载

1、什么是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很多人都应该听说过,指的是病人虽然接受的是一种无效的治疗,但却因为病人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情真的发生改善的现象。

二战期间,美军在攻占意大利南部海滩的战斗中,镇痛剂很快就用完。当不断增加的伤兵痛苦的嚎叫着要镇痛剂时,当时的军医H. K. Beecher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让护士给他们注射生理盐水并骗他们说里面加了强力镇痛剂。结果神奇的一幕发生了,这些注射了生理盐水后的伤兵,居然真的停止了哀嚎,疼痛止住了。

Beecher医生战后回到美国哈佛,开始了一系列新的测试药物疗效的实验。1955年,他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了著名的论文“The Powerful Placebo”(强力的安慰剂),描述了数十个常规药物的效果其实来自安慰剂效应。他第一次指出吃药这个动作本身就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起初医学界认为安慰剂效应只是一种心理作用,影响的只是人们的主观感受,并不会真正影响身体上的生理指标。但随着后续研究的进展,科学家们逐渐发现了大脑的神经元活动和免疫系统有着一些很密切的关联,这个关联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在胸腺和骨髓中都发现了有神经递质的受体,而这两处是免疫系统非常重要的部分,这就证明大脑神经元的活动确实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工作。

安慰剂对于缓解疼痛的效果是最明显的,如果我们从生物演化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其实是挺合理的。疼痛对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如果没有痛觉,那么受到的伤害就不能及时发现,这是很致命的。比如如果你脚上扎了一个钉子你还不知道,还在继续行走,那伤口就会越来越严重,伤口不能及时愈合,时间长了也会导致失血过多,而且也会引发严重的感染,本来很小的一个伤口可能就会变成致命的伤害。所以当身体组织受到伤害的时候,用痛感提醒人的主观意识,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当一个人切菜不小心切到手指的时候,马上会有一种钻心的疼痛,而当他把伤口处理好贴一个创可贴,痛感就会大幅减弱并逐渐消失。疼痛起到的就是提醒的作用,当主观意识接收到了这个信号,并且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后,也会把这个信号反馈给神经系统。当脑垂体收到这样的信号以后,就分泌出多巴胺,所以疼痛也就缓解了。否则如果还一直持续疼痛,不但没有必要,还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所以这是动物演化出来的至关重要的生理机制。

但是如果是身体内部发生疼痛,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时候你肯定是不知所措的,也不知道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因此也就不会给脑垂体传播已经解决问题的信号,所以疼痛就很难消失。这个时候如果你去找医生,医生给你一粒安慰剂药物,告诉你这是治疗你身上疼痛的特效药,吃了马上能见效。如果你很信任这个医生,当你吃下这颗药的时候,你心里就踏实了,然后你的大脑神经元就会告诉脑垂体,没事了,一切都已经搞定了,然后脑垂体分泌出多巴胺,疼痛就缓解了,这就是安慰剂缓解疼痛的生物学原理。

安慰剂效应除了有积极的一面,也会有相反的一面。有一项研究证明,79%的医学生都会表现出他们所研究疾病的症状,因为他们在研究时会接触很多病人,并且要了解他们得了这种病会有什么样的症状表现,结果他们了解的越多就越觉得这些症状自己身上也会有,于是就怀疑自己也得了这种病,久而久之就真的“如愿以偿”了。科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反安慰剂效应”。

大家可能在一些电视剧里看过这样的情节,两个病人拿错了病情诊断书,结果有病的那个人日益健康,而健康的那个人反倒是因此一蹶不振,这并不是电视剧瞎编,而是现实中存在的真实现象,压力和恐惧确实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让人更容易患病。

科学家们曾经对医学院的学生在考试前夕做了身体检测,发现他们的血液中抗击病毒的免疫细胞活性降低了,而且潜伏在人体内大部分时间都不会发作的第四型疱疹病毒的抗体也增多了,这些迹象都表明考试前夕的巨大压力,让学生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患病。

之后科学家们又在很多流行病学的统计中,都发现了长期的压力和患病几率的正相关,比如对3000名英国公务员长达20多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就显示,长期工作压力会增加冠心病、二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同时压力也会导致很多病毒的潜伏期变短发病率加快。

最新的研究还表明,安慰剂效应甚至还会通过基因修饰从而改变基因的表达。2007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神经免疫学教授科尔,对长期独居且感受到强烈孤独感的人,对他们白细胞里的DNA做了全面的测序,对比了这2.2万个基因,发现其中有209个基因和正常人有着显著不同。这些基因要不就是蛋白质表达量很低,要不就是很高。而表达量特别低的蛋白质,大都是具有抗病毒功能的蛋白质,而表达量特别高的那些蛋白质,大都是参与炎症反应的蛋白质。也就是说,那些孤独的不快乐的人,更容易患病,身体也更容易出现红肿、疼痛、过敏。

这些现象我们还是可以从生物演化的角度找到合理的解释,因为人类一直都是群居动物,而人们在和他人社交的过程中,受到细菌病毒感染的概率也会更大。如果能够在社交过程中通过生理信号传达给免疫系统,多生产一些抗病毒之类的蛋白质,那就能更好的抵御感染,而在独处的时候,就可以少生产一些抗病毒蛋白,这样就能更合理的使用资源,这是一种生存优势,这样的基因也就更容易被自然选择筛选出来。

现在科学家们已经通过大量的研究,证实了孤独感、压力等负面情绪确实会导致身体免疫力的下降,增加患各种疾病的概率。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幸福感、轻松、愉悦等正面情绪能够更好的激活免疫系统对抗疾病,而安慰剂效应正是因为病人相信治疗会有效果,从而减轻了疾病带来的压力,让免疫系统能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在现代医学出现以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实际上就是靠安慰剂效应实现治疗效果的,包括那些跳大神、祈祷、或者喝各种符水,也包括各个国家的古代医学体系。在意大利南方的一些城市一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他们生病了以后不是去医院看病,而是去教堂让很多人帮他们祈祷和祝福,然后再喝下祝福过的圣水。你听了可能会觉得这也太愚昧了,什么年代了还相信这种治疗方式。但是由于他们的宗教信仰是非常虔诚的,所以他们是真的相信这种治疗方法是有效的,这样就会产生很强的安慰剂效应。

2、各种“神医”“神药”是如何炼成的

每个国家的史书上都会记载一些名医,比如古希腊神医“希波克拉底”,古罗马神医“盖伦”,中国著名的古代四大名医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也有说孙思邈)。

按照我们现在的了解,古人对医学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几乎可以肯定真正被他们用治疗手段治好的疾病实际上是非常少的,但为何每个国家每个时期每个地区都会出现一些看起来神乎其神能治百病的名医呢?其实不止是古代,现在你要是去一些农村跟那些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打听,你肯定能打听到一些“神医”的存在。前段时间我就听我老婆说最近她老家那里很多人都跑去浙江义务东阳去找一个年纪很大的“神医”看病,据说每天找她看病的人队伍排的都有一百多米长,很多人都是从很远的地方慕名而来的。

我特地打听了一下那个老神医是如何治疗疾病的,就是你哪里痛或哪里不舒服她只需要用手轻轻摸一下你那里,然后给一段咒语之类的文字让你重复念,就这样简单。听着是不是跟上面提到的意大利南部地区的那些祈祷疗法很像啊。如果你稍微具备一点科学常识,你肯定会认为这种方法治病肯定是不靠谱的,这些治疗最多就是起到安慰剂的作用。但是如果仅仅只是凭借安慰剂效应,那些人又是如何脱颖而出成为闻名八方的“神医”的呢?答案很简单——运气。

用非常规治疗手段的神医其实也是有很多同行的,只要其中某个人运气特别号,一开始就连续治好了几个人(当然肯定不是真的治好而是自愈的),这几个人就会无意中帮你宣传,然后就会有更多的人慕名而来,只要来的人越多,大家就会越觉得靠谱。 

当很多人在排队等着看病的时候,大家都会认为既然有这么多人来看病,那就说明这个医生确实很厉害,而且他们在排队等待的过程中的一些聊天内容肯定也是围绕着这个神医的各自神奇事迹的,甲说自己的某个亲戚得了风湿性关节炎很多年了,找了很多医院都治不好,结果给这个神医摸一下就好了,乙说自己有个邻居的偏头痛很多年了一直没治好,也是被这个神医治好的,丙又说自己村里的某某人得了某某病很多年了看了很多医生都看不好,也是被这个神医摸好的。这样的聊天无疑又让大家更加确信了神医的神奇。 

这些人肯定是不懂幸存者偏差的这个道理的,来找神医看病的人这么多,肯定会有一部分因为安慰剂效应和自愈力让病情得到缓解改善甚至是完全治愈的,而那些大老远过来找神医治疗的人,他们正是听到了神医的神奇事迹并且深信不疑,才会不远千里跑来排队等待治疗,而那些人如果听到的是这个神医并没有什么治疗效果,或者是一些压根不信这种治疗的人,他就不会大老远跑这里排队了,所以这些在这里排队的人,本身就是已经被筛选过的人,他们讨论起神医的事迹肯定都是各种传奇故事了。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当他们越相信神医的神奇,安慰剂的效果也会越明显,所以名气大的神医确实看起来会有更高的治愈率,越高的治愈率就会有更好的口碑,就会有更强的安慰剂效应,这就是一个正反馈系统。而这种正反馈的系统其实我们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 

比如台湾歌手萧敬腾,他有一个响当当的外号——雨神。

网上流传说他比天气预报还准,走到哪儿雨就下到哪儿,有时候天气预报明明没报道要下雨,结果他一去开演唱会就大雨倾盆。其实哪有那么神奇,其实每个人碰到下雨天都有很大的概率,而当萧敬腾雨神的这么名号传开以后,每次只要他去哪里参加活动如果刚好遇到下雨天,就会有一些八卦媒体报道这个事蹭热度,很多他的歌迷也会把这些话题发到微博或朋友圈。而如果他开演唱会没有下雨,就不太会有人提这件事,所以很多人看到的雨神的神奇事迹实际上都是经过大家无意中筛选过的。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以为萧敬腾真的很神奇,而越是觉得他神奇就越会帮他传播神奇的事迹,这也是一种正反馈。

除了神医,还有各种“神药”也是这个逻辑,像是虫草,阿胶等价格高的离谱的保健品,简直成了有病治疗疾病没病强身健体的神药,而实际上虫草的营养价值跟普通的蘑菇是一样的,而阿胶仅仅是一种营养价值并不高的劣质蛋白质,它们都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成分,也没有任何临床试验证明它们有任何疗效或者养生保健的功效,但这些神奇的保健品却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支撑起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主要靠的就是安慰剂效应发挥的作用。

和那些神医一样,这些神药的安慰剂效应也是一种正反馈效应,由于价格高,人们更愿意相信它的神奇疗效,很多人会想如果不是真的有神奇的效果,为什么价格这么高还一直有人买呢?而越是相信有神奇的疗效,安慰剂的效果也会越强。而且出于炫耀的目的,这些花了高价格买了这些保健品的人,很喜欢跟人宣传自己吃了这些保健品德有哪些神奇的功效,所以这些神药就在安慰剂的这些正反馈效应中诞生了。

前段时间拼多多在纳斯达克上市,才让人们了解到这个平时大家都看不上眼的低端山寨货和假货聚集的购物平台居然有3亿用户。我看了一下拼多多的销量榜,发现总销量排名第二的居然是一款壮阳胶囊。FDA批准的万艾可(俗称伟哥)一粒卖128元,而这玩意一粒不到五毛钱,你自己想会有什么成分吧。但为何这样一款假到不能再假的壮阳药会有这么多人相信呢?看一下伟哥的临床试验数据也许你就能明白了。 

伟哥(万艾可)的临床试验中,有效率是63%---82%,而安慰剂的有效率是24%,也就是说就算是一款没有任何有效成分的壮阳药,100个人里也会有24个人觉得很有用。按照中国的人口基数,24%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用户群体,而这个群体里的大部分人都缺乏科学思维,所以这个群体把一款假药买成爆款并不稀奇。 

3、正确看待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虽然对疾病有一定的效果,但我们也不宜太过于高估安慰剂的效果。我们的免疫系统在长期与各种微生物的协同演化过程中,锻炼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对于普通的常见的疾病来说,即使没有安慰剂的辅助,人体的自愈力还是可以应付绝大部分疾病的,否则人类这个物种就不可能在跟微生物的长期斗争中一直繁衍至今了。而对于那些严重疾病和大面积感染,安慰剂效应起到的作用就比较有限,这时候唯一最值得信赖的也就只有现代医学,只有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叠加安慰剂的效应,才是目前治疗疾病的最有效手段。

虽然安慰剂或多或少都能对疾病带来正面的效果,但如果所使用的安慰剂治疗方法本身也会对对身体会产生实质性的伤害,那就不是明智之举了,像是很多古代医学实际上都在治疗的过程中对身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而这种伤害远远大于安慰剂带来的好处,所以这样的治疗肯定是得不偿失的。那到底什么样的安慰剂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什么样的安慰剂才是最好的安慰剂呢,这些话题我会在后续几篇文章里继续和你详细探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244452.html

上一篇:《中华疫病学源流》札记(43):三部参考书
下一篇:《中华疫病学源流》札记(44):五篇参考论文
收藏 IP: 120.229.7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