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Haif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Haifei

博文

我那时为何能考上大学?(四) 精选

已有 4403 次阅读 2020-12-30 12:13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我那时为何能考上大学?()

鲍海飞 2020-12-30

没有闲暇和空闲时间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闲暇和空闲,让人的头脑像激流的水,能够暂时平静下来,得以思考。就如一张中国的水墨画,留白是让人得以有想象的空间。一个人的创造力也与此有关。

八十年代,生活还很单调。餐馆很少,人们几乎很少会到外面去吃饭;歌厅、游戏厅几乎看不见,更不用说网络、iPad和大片了。当然,一个时代的人有一个时代的苦和乐。娱乐活动很少,看电视便是最大的娱乐了。电视紧紧地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电视打开了见识外面世界的精彩画卷,每晚的电视节目都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即使电视评书这样的节目,都成了人们喜爱的节目。

日本的动画片和电视连续剧成为当时的主旋律。《聪明的一休》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休息、休息一会儿’,还带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智慧;《铁臂阿童木》让我也仿佛有了十万马力和七大神力;《姿三四郎》和《排球女将》给我们带来了勇气和拼搏。还有美国的电视连续剧《加里森敢死队》,让我们学会了模仿,我甚至也学会了飞刀;《大西洋底来的人》、《火星叔叔马丁》把我带入一个异域的世界,让我对未来世界和星球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香港电视剧更是层出不穷,《上海滩》让我有了心中的偶像,许文强的风度翩翩,冯程程的柔情委婉,还有主题曲的荡气回肠;《霍元甲》的迷综拳让我和伙伴在一个一个的雪野下舞枪弄棒,浑身充满了斗志;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则带来了梦幻般的世外桃源和憧憬,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这世界竟然如此丰富精彩。至今还记得一幕,一次语文课的晚自习结束后,快八点了,为了赶快回家看电视。下课铃声一响,我就匆匆忙忙走到讲台前,把练习的试题卷子急匆匆放到讲台上,没有很规矩的递给老师,转身就往外奔,结果,老师很不客气地把我交上去的试题卷扔了下来,落到了地上。我立即返身捡起了试卷,恭敬地递给老师,然后向老师鞠了一个躬,跑了。老师撇了撇嘴,转了一下眼睛,高高在上的样子,也没有说什么。

有很多个夜晚,我和爸爸一起看国产的电视剧,那时国产电视剧不是很多,一部《敌营十八年》,看得也是惊心动魄。印象更深刻的还有电视剧《新星》,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改革开放,让我看到了剧中里面主人公李向南的老练和深沉。这些都是我那个时代的记忆。说起来可笑,高中时的我,竟然痴迷上了动画片。还记得,每天晚上5点半左右电视里总要播放动画片,比如《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米老鼠与唐老鸭》。这成为我每天的最爱,看完之后,就赶紧跑到学校上晚自习。有一段时间,我甚至自己编写童话故事。

逝水流年,谁说失去的将永远失去。

那个时代的电影,虽然少,但也让人记忆犹新,我似乎也没有错过精彩的几幕。一部《未来世界》让我恐怖到了极点,人被复制成机器人而替代了人,甚至让我有几个夜晚难以入眠,担心自己被复制了。《老枪》,让我见识了火焰喷射器的利害。似乎还有《珊瑚岛上的死光》和《阴谋与爱情》等。有些电影是在露天‘影院’下观看的。

 音乐与歌曲是时代的印记。歌声让人回到过去,歌声传递人的情感,歌唱激发人的斗志。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垄上行》,侯德健的《龙的传人》,还有电视剧中的歌曲,什么《万水千山总是情》、《大号是中华》,还有《军港之夜》,《牡丹之歌》,电影《少林寺》的牧羊曲等。还有太多太多。《再回首》《上海滩》时,一个《小小的我》,可我《一无所有》,但我就是《我多想唱》,唱那《光阴的故事》,唱那《在希望的田野上》。如一股股涌动的春风,从容而来。那些美好的,带有希望的,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时代的声音,精神的食粮,美好的记忆,纯朴的时光,一个都不能少。精彩的动物世界里,有赵忠祥磁性迷人的声音。宇宙牌香烟里透露出马季相声的幽默。夏日里的时光,每天中午放学回家吃饭时,隔壁邻居家总是播放着刘兰芳、单田方或田连元的评书,我也在吃饭的片刻间隙里,着迷地听着遥远的故事和传奇,岳飞、杨门女将、童林、瓦岗寨,一个个英雄人物扑面而来。陈佩斯、朱时茂的《吃面条》,《主角与配角》,简单的道具,夸张的表演,一遍一遍地看,一遍一遍地笑。而赵本山的小品才刚刚开始。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人内心永远的追求。生活中需要那些充满朝气向上的正能量。在我不到十岁的时候,有一次,当我站在山坡上,忽然听到远处传来阵阵的歌声:‘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心便和那轻风一起,追逐着云朵飞翔。当我听到:‘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我的心也仿佛长了翅膀,在那夜空、在那云朵里一起飞扬。

 那时候,心里总是艳阳天,感觉天空总是很蓝,日子总是很遥远。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叫故乡和遥远,不知道什么是岁月和时光,这些仿佛都与我无关。那时候总觉得生活会越来越美好。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头似乎总有一股劲,一股干劲。‘一定要在本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五讲四美三热爱’,小镇里的标语格外醒目,几条街道也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切都显得欣欣向荣。

一个时代总有一些让人激奋的东西。八十年代,今天想来,似乎就像人们所形容的:‘这睡狮已渐醒’的时代。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有奔头,笼罩在迷雾下前进的道路向前伸展,方向越来越清晰,道路越来越宽广。炊烟袅袅升起,一切都渐渐的有了起色,有了生机和活力。

那时候,我的偶像是《上海滩》中的许文强,是《大西洋底来的人》的麦克哈里斯,是《聪明的一休》中的一休,是《铁臂阿童木》中的阿童木。然而,还有一个偶像,确切地说是一个群体偶像,那就是中国女排,还有最出名的铁榔头郎平。

八十年代初的时候,我甚至没有玩过排球,而就在1984年这一年,我懂了排球。我父亲的一个同事,经常到我们家来。他也是一个工程师,为人文雅,会打排球。而当时,正是中国女排崛起的时候。那几年,电视里,经常转播中国女排和外国女排对阵的精彩画面,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更是这一时期最精彩的运动会。而这位工程师叔叔每每一边观看排球比赛,一边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解,如何打排球,如何获得发球权,什么是一传二传。当时比赛的赛制是15分,为了争夺一个发球权,双方球队来来回回好不容易,赢得一分十分艰难。古巴女排,日本女排,美国女排,世界顶级的球队,一个一个都是难缠的对手。但奥运会的最后,是我们中国女排经过拼搏成为世界冠军!正是因为女排的感召,我在大学选修体育课时,我选修了排球。曾经有一次,我所在的物理系的两个班级举行排球比赛,其实就是打着玩,我还做了裁判兼解说。

其后的多年,每当有排球比赛,只要有时间,我必看无疑。尤其是有中国女排的比赛,更是看个没够。胜利,和他们一起欢呼,败了,和他们一起掉眼泪。即使在今年2020年新冠病毒时,没有什么新的体育赛事可看,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重新播放排球比赛时,我也看得相当来劲。而今,女排在郎平执导下,中国女排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辉煌的胜利。最让人鼓舞人心的是2019年,中国女排以11连胜的完美战绩夺得第十三届女排世界杯冠军。让人尊敬的郎平,从一个球员到教练,奋斗,不断的奋斗,她走向了成功。女排和女排精神伴随着我一生的成长,也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和国家的成长。

当我大学毕业以后,接近中年的时候,随着专业研究和阅读的深入,我的偶像愈加丰满和更加专业性质了。这个偶像变成了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阿基米德……但女排,郎平依然在心中。

八十年代依然是物质匮乏的年代,不仅书本少得可怜,电子产品更是稀罕物。电子产品一度是时髦的象征,比如电子手表和计算器。父亲有一位工程师的同事,一次来到我们家。看见我在演算,他于是从衣服的口袋里掏出了一个卡西欧计算器。天哪!那真是一个让我开了眼的神奇家伙,居然能够自动计算。那个计算器其实就是个最简单的计算器,记忆中只有加减乘除的功能,但让我爱不释手。我于是有点害羞的问他,是否能把这个计算器送给我。当然了,结局是自然的。那是人家工程计算用的,岂能送人。写到这里,可能有人问,你不是还有电视吗?那我就再补充两句。记忆中,那台电视大概花了我们家451元,本来以为是索尼牌,但拿回到家后,细看,铭牌上标注的是SOMY。反正不管是什么牌子了,电视是新的,效果还不错,那就看呗。但你知道吗?这台电视是爸爸妈妈带领一家人几个月省吃俭用,愣是节省出来买的。据说,本来没有购买的打算,后来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大概是我们经常跑到别人家去看电视的缘故才买的。

八十年代虽然是物质匮乏的年代,但我们的精神似乎从来就没有匮乏。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班级里静悄悄,高考的前夕,不知哪位同学递给了我一本有关UFO(不明飞行物)的小薄书。那个下午,那本小薄册子,伴着我,我一头沉浸遨游在星际穿梭之中。向往,梦想,梦想那明天的飞船,梦想地平线上升起一个又一个灿烂的星球。

或许,就是那一首首婉转动听的歌,一部部让人流连和神往的电视剧,还有那飞来飞去的排球,让人琢磨不定的UFO启蒙着我,激励着我。我的心中本没有方向,但在不知不觉中我似乎一直在向着梦想的方向奔跑。或许,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8905-1264889.html

上一篇:自然的先驱---音乐深处的灵魂(III)
下一篇:2020年启示
收藏 IP: 180.169.212.*| 热度|

16 刘用生 李学宽 韦四江 刁承泰 叶春浓 夏炎 黄永义 农绍庄 晏成和 籍利平 刘欣 王从彦 李东风 孙冰 郁志勇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3: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