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海飞
从张爱玲的‘三恨’说起
2019-4-26 12:36
阅读:5726

从张爱玲的‘三恨’说起

鲍海飞 2019-4-26

    人间四月天,时光匆匆。春来了,春去了。

    《东方航空》第四期后半部分刊载了几篇小文,大都是一些家长里短、名人趣事、或闲情逸致等,都是些有情有意有趣的小短文,

    一篇文章是从张爱玲开始说起,说张爱玲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鱼有刺,不奇怪。多刺,则让人烦。从这里可以推测,张爱玲是喜欢吃鱼的,更喜欢吃鲥鱼。鱼的特点自不必说,‘鲜’吗,有了它,才有滋味,‘鲜’它占了一半。我想到了一种植物,也是多刺,那就是玫瑰。玫瑰的美是外在的,刺却是真实存在的,因而适合于观赏。但一种食品,虽好吃,但多刺,无疑让人心里总是有些丝丝哈哈的。我今天忽然有了一种感觉,鱼这种东西,不正是‘外柔内刚’的体现吗?而且,鱼比较滑腻,还有顺遂之意。莫非这是暗示在说她自己。虽然外表柔弱,但内心里却是刚强。但‘多刺’,似乎又再说自己过于刚强了吧,甚至有些令自己讨厌。当然,我们无从得知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这里也只是附庸风雅胡乱猜想罢了。

    她的第二恨,是恨海棠无香。检索得知,棠是指落叶乔木,木”与“尚”合在一起表示“一种树冠开展、枝叶开张的木本植物;而‘海’自然是指广大了。因此,海棠合在一起,便是无边无沿之花之海了。今天听起来,海棠这名字,似乎俗气了些。但细细品味,这是一个多么优雅的名字。每当初春时节,满园春意闹的时候,海棠无疑是最有风景和姿色的了。一树一树的花,煞是喜人。绿叶掩不住她的美,花儿也不过于争色,绿叶红花,相得益彰,粉红色的花朵和绿叶在微风中和谐地一起摇摆。我只知道一种垂丝海棠。海棠花的出众,自是无需多言。遗憾的是,却没有一丝丝幽香。心中感觉,所谓恨海棠无香,不过应是‘内在与外在’的表现了。本已经有了倾国之色,还何必要倾国之香呢?人有时,或许过于贪心了,或求全责备了。

如果说,前两恨不过是食之恨,色之恨,或有些小女子气的哀怨罢了,仿佛黛玉之葬花。写到这里,头脑中忽然蹦出了孔老夫子的名言:食色,性也。就是说,某种意义上,张爱玲的这两恨‘鲥鱼多刺’、‘海棠无香’,不正是寓意着‘食’与‘色’吗?她的恨,不就是这‘人之性’之恨了!想到这里,我真的有些大吃一惊。那么她的第三恨,则有些感天动地了。

那么她的第三恨是什么呢?说起来,说大就大,说小就小。这第三恨便是红楼梦未完。据说张爱玲深受《红楼梦》之影响,写作风格、格调甚至都是在模仿红楼梦。因此,这第三恨里面是否恰包含了某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红楼之梦,说小了,是私房事,是一厢情愿之事,说大了,便是家、国和天下。她爱红楼什么呢?是里面的大气优雅,还是诗情画意?她的‘红楼梦’未完,又意味着什么呢?是那些风花雪月的故事,本应继续,却戛然而止,还是她自己的理想不得已实现。我们就无从得知了。

不知道是否有人解读过她这一段文字,而我则是在此涂鸦了。

 

岁月流转,时过境迁,人生有许多不完美和遗憾。看待事物,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经历而已,而人往往又只是看到某一个侧面,于是衍生出许多哀怨和情思。

    偶尔见诸于报端,断臂的维纳斯之美被人如何如何赞美颂扬,乃至赞不绝口。而我在了解欧洲早期的那一段历史之后,却有了挥之不去的痛楚。曾经的战火,弥漫的硝烟,还有无情的刀剑。对异己者、世仇、或所谓的剥削者、占有者、或侵略者的憎恨,一座又一座城市被炮火洗礼,随之而来的便是烧沙掠夺和毁灭,那是人类对文明无情的摧毁。那断臂不正是一把锋利的战刀狂舞之下的结果吗!其中,蕴含着多少仇恨!?我感觉,维纳斯之美固然是不可否认的,但终究是断臂的。有人述说,一直在有人试图恢复其断臂,采用了各种方案、设计和措施,试图为之复原完整,但无论如何复原,无论安插上一个什么样的手臂,结局似乎都是徒劳的,就是说无论如何修复,他们都觉得还是断臂的维纳斯是最美的。我真就不理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和情感沉浸在其中。我还是愿意看到完整完美的维纳斯。不过,这或许就是悲剧展示它力量的又一个明证,其背后却是刀光剑影。

 

人们更喜欢关注名人逸事,包括其喜怒哀乐等。因为她(他)是名人,她(他)就与众不同,至少在感觉上,她(他)已经展示出了她(他)的某一个方面天赋或才能,甚至经历过不同的人生之悲喜剧,无论是出身、为人,还是其它什么创造力和洞察力等。因为不同,进而彰显,所以关注。故,她的爱恨定然与众不同。   

 

此恨绵绵无绝期。项羽之遗恨,在乌江,在刘邦,在遥远的故乡。

凡人的恨与爱又如何?国之恨与爱又如何?民恨流离失所,民喜安居乐业。吾喜高山流水,吾喜日月星辰,吾喜真善爱美,吾喜冬日红梅,吾喜青青翠竹……吾恨春花易逝,吾恨流水不回,吾恨家人别离,吾恨痴心难改…….

    平凡的人生中,谁又不是那江中的小鱼,但谁又不企盼着那花无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世间本来就不是完美的。

鱼还是那鱼,在水中游,花还是那花,在地上开,红楼还是那红楼,独立春秋。

彼非鱼!焉知鱼之乐。浮想联翩,拈花一笑,只能说在这世间,是凡人的一种自娱自乐。

恨与爱交织在一起,这就是人生。又有几个人能够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大彻大悟的境地,而仅凭一苇渡江,到达彼岸。其实,若把这文字中的‘恨’改成‘爱’,境界又不一样了,其格调和情怀就截然不同。于是乎便成为:一爱鲥鱼之鲜,二喜海棠之色,三乐红楼梦悠悠,则又不同了。一念之间,一字之间,人生的态度就展示无疑,积极的、消极的,乐观的、悲观的。但人们往往更关注‘恨’,这或许就是‘悲剧’更能感染人,更具有力量的原因了。

鲥鱼少一点刺,或者没有刺,该有多好;海棠再有四溢的香,该有多诱人。红楼的梦,温情脉脉,徐徐而来,该有多妙。这就叫一厢情愿,两全其美吧。或许,就这么一点奢求,而没有别的什么非分之想而已。

江上往来人。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鲍海飞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8905-117561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9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