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海飞
企业创造力的源泉---从华为的认识说起 精选
2017-10-11 12:22
阅读:8828

企业创造力的源泉---从华为的认识说起

鲍海飞 2017-10-11

        一个企业、一个实验室、一个研究部门,它的创新力,它的创造力的源泉来自于哪里?一个企业如何通过它的研究产品、研究方向和内容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不断地取得突破?使它能够成为一个方向的引领?它又如何保持自身活力和可持续性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近期,一篇关于华为公司总负责人任正非的讲话文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这对正处于大力发展的企业和我国在各方面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来说,无疑是一篇很好的启示和警示的文章。他的主要观点是:

     “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教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而对大流量、低时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没有理论突破,没有技术突破,没有大量的技术积累,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的。
       
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华为跟着人跑的“机会主义”高速度,会逐步慢下来,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已经到来。”
 

       个人感觉,这是发自内心肺腑切实的体会和感受,是自我的深入认识和觉醒,是是实实在在、恳恳切切的心里话和忧虑:‘…..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面对快速发展的大数据信息移动交互的智能时代,面对处于行业暂时领先的地位,不是大谈成就成绩,而是面对现实,谈机遇,谈理想,谈现实,更谈困境和忧患,谈我们的不足和缺欠,这绝非杞人忧天,而是先天下之忧,而是因为独上高楼望远的深度思考。进一步说,这是只有在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下,一个真正关注本领域、本学科发展的人,一个站在高处从底处思考的人,一个真正的思考者才能领略到的‘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和境地。这里面因为涉及到极端条件下所面临的技术问题,进而甚至将牵扯到哲学层面的问题,忧思以致远。

        一个企业的发展往往先是从盲目的跟跑,然后是在不知不觉中前行,最后到领跑的过程中。有许多企业跑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不知道去向,剩下的企业真就是大浪淘沙了。这中间,每一个阶段的感受都非常不同,从小到大,从有方向到迷失方向,从有动力到无动力,从有知到无知。如何驾驶和指挥这艘企业的大船确实需要智慧、动力和勇气。只有对自己的境地有个清楚的认识,才能带动企业有所发展。诚如中国古人的一句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近些年,中国在许多方面一直在大力和快速发展成为有目共睹,如电子商务,大飞机工程,智能手机等各方面的巨大发展,但如何开展原始创新、如何确定发展方向,甚至如何去领跑确实是一个要面对的棘手问题,而是一个要勇于面对的问题。说实话,有这样的认识是件好事,只有这样的认识,才能在一些关键领域有机会有所突破和创新。否则,盲目乐观、固步自封和夜郎自大不会导致真正的进步和领航。话说回来,即使在今天,在许多重要的科技方面,我们依然不是龙头老大,依然在跟跑和摸索之中,更不用说去领跑了。没有财富的积累,没有岁月的历练,没有几代人的奋斗,我们是难以走向高处。

科技创新的源头在哪里?纵观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一段科学发展史,我们会发现一些很好的例子给我们以借鉴和启示。

第一,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所面临问题和困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走向研究的一个起点。贝尔实验室晶体管的发现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二战和平之后,许多研究人员回到了贝尔实验室开始了新的研究工作。面对越洋通讯电子器件的可靠性和雷达精确探测定位的需求,需要高可靠性、长寿命的高频响的固体电子放大器和整流器器件。但已经成熟的、体积较大且易碎的电子管器件难以满足这样的要求。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贝尔实验室的领导者未雨绸缪,预见到了未来电子器件发展的瓶颈所在,组织了一批科学家,从基础性科学研究出发,经过贝尔试验科研人员几年坚持不懈的研究,终于发明了固体上的晶体管,在理论上和实验上均有重大突破,建立了半导体晶体管载流子的输运理论,发明了点接触型晶体管和结型晶体管,开发了一系列硅、锗晶体管的制造工艺和方法,使之能够在未来通讯中能够胜任。发掘、发现问题的能力需要一个人的眼光。

第二,如何精诚毫无保留地交流和合作。在项目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就需要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有计划系统地开展研究工作。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应该包含拥有各种能力的人才,物理专业的、化学的、机械的,各行各业,可以说缺一不可。这样,每当遇到问题讨论时,才能让大家开阔眼界,集思广益。每个人既做自己的事情,又都做不同的事情,而又都是朝向同一个目标,看似不相关,实则紧密相关。贝尔实验室当时就是这样的,有搞晶体生长的,有做物理的、还有做化学的等,人才济济。合作小组中,每当有人有好的想法,其他人便立即去实验验证。一旦有重大的实验发现,便通过组会向大家发布,以便研究和探讨。研究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事业,只有有热情、有干劲,大家都真心实意,那么每个人都会不遗余力为这个组织奋斗,因为这里有集体和个人的荣光。研究也需要大家竞赛,这个竞赛是每个人内心中都想着如何去解决一个问题的竞赛。更重要的是,研究与交流需要平等的交流与坦诚地对话,又需要合理地对待贡献和成绩。没有这个前提,谁会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智慧。因此,这里也有领导和管理的艺术,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使每个科研人员最大程度的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如何简洁和高效的工作与办事。许多时候,我们没有注意到,高效的科研,或者说有实际价值产出的科研与我们的工作和办事效率紧密相关。早期美国的半导体公司,他们的办事效率很高。比如,需要购买的材料和设备,工作人员可以直接与销售商联系,而不需要层层的领导审批和等待。这无疑为科研人员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另外,科研人员也不被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缠身,什么填这个表格、那个预算提纲之类的。摩尔定律的创始人摩尔就曾深有体会地谈及此类问题。实际上,无休止地内耗会消磨科研人员的干劲和斗志。

        第四,创新离不开雄厚的财力与物力支持。创新的源头之一是来源于面对的困境和问题,促使人不断地思考并力图探寻到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首要的,但关键是要如何解决问题。实际中,许多人都能看出问题和症结所在,也能够提出问题,但关键是无力解决。这因为,一些重要的发明创造需要雄厚的财力与物力支持。没有投资人的投资、甚至政府的支持,许多重大发明发现难以实现。硅谷早期的半导体公司,无论是英特尔还是德州仪器等其早期产品都得到国家某些重要部门的采纳和应用。此外,工作人员的工资,一些重要材料和设备的购买、稳定的研究队伍、构造自己的企业文化等,这都离不开雄厚的资金。而研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资金投入部分。一个企业没有研发哪里有后劲!没有研发哪里会有前进的方向。试想,一个科研人员每天都为那柴米油盐酱醋茶而计较时,他又能有多少时间,又能有多少心思放在研究上。从某种意义上,科研是富人的游戏是有一定道理的。雄厚的财力与物力的支持是对研究人员和创新发现的保障。

第五,创新的源头是承前启后有特色的研究与跟进。科学发展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业,而是许多人前仆后继的事业,是许多人不辞辛劳智慧的结晶。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之后,并没有立即公布他们的成果,而是保留了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继续完善晶体管的理论和专利的申请,在完成了一系列的权利保障之后,便公布了晶体管的制造技术,使得其他公司和研究部门有机会能够获取和跟进研究和开发。但我们注意到,比如,德州仪器和仙童公司,他们的跟进研究不是简单的跟风,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做他们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就使得晶体管的研究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走向了广阔而又美妙的集成电路的天地世界。这让今天的人们享受到了智能手机和网络数字集成时代的到来。这也说明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集成电路的发明极大地拓展了晶体管的使用。因此,科研的拓展能力,从来不是一个人、一家公司所能够做到的,而是整个行业的事业,是多少年承前启后的创新事业。科研的创造力不是固守和故步自封,而是由此及彼的过程,是长江前浪推后浪的过程,是一个前仆后继的过程。

       
每当一个公司推陈出新一个新产品的时候,它都要面临着重大的考验,这既是它生存的基础,又是它下一步公司的生存问题,同时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而公司生存问题的背后是它是否有一步一步重大原始创新的过程。如果说得再远一些的话,就是能否按照摩尔或者超越摩尔定律的规律前行,而这个前行就需要不断地超越对手和超越自我,因此,需要不断拓展和发掘自己的技术,从更深层次去思考基本原理问题和技术问题。比如,今天晶体管的制造已经达到10nm的尺度,其制造技术和栅极控制等原理与微米尺度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模式早已今非惜比。在晶体管从微米到纳米尺度的发展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新的实验现象和制造技术,由于对这些基本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使得人们的认识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制造技术不断得到提升,一直按照摩尔定律前行。因为,你需要不断突破一个又一个瓶颈难题。你每克服一个难题,你就会有所发现和突破,从而自然而然地就衍生出新的技术,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华为公司他们对自己的发展还是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和评价,虽然已经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没有理论突破,没有技术突破,没有大量的技术积累,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的。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但他们依然在奋力前行,而这个时候往往会有重大突破的可能,所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二十几年前,我就知道华为这个公司,因为我曾经带过的一个研究生就去该公司面试过,回来跟我讲的时候,他是那样的激动和兴奋。从他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华为的希望,看到了中国的希望。而今,华为已经腾飞为世界上瞩目的通讯大公司,靠的是自己货真价实的技术和本事,有自己的硬件和软件技术,有自己的研发队伍和专门的研发资金。狭隘一点说,华为的发展,不只是制定标准,而是创造有自己特色的、能够不断推陈出新的硬件和技术,在对一定程度上,又能够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这才是华为!华为各项产品和技术的发展,能够极大地提高民族自信心,提高我们科研创造力的自信心,提升国家的自信心和在世界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这是中国的希望。

我们一直在追求原创,但原创来自不易。一般的公司在成长之初,都离不开模仿。我想,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只有从模仿中才能探索出自己的道路,但应该做出自己的特色。因此,一个公司一开始可以跟风,可以急功近利,捞到第一桶金。但当它成长起来之后,此时,已经无风可跟,只能靠自己往前走的时候,他就要有自己的担当和责任,它就要为自己的发展从长计议。华为今天的成就和它的迷茫恰让我们看到原创道路之艰难!创新的‘带头大哥’谈何容易!

写到这里,忽然又想到了一点。如果说创新的源头,还有就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急功近利。就像我们吃饭一样,如果吃的是稀粥米饭,营养不多,消化的时间就少。反过来,我们吃的若是肉,还有排骨,骨头上还有筋,那么我们消化的时间就要长。消化的时间长,我们就能吸收到更多的营养,我们也就能够积蓄更多的内劲和力量能够走更远的路。因此,创新不是急出来的(当然不排除)。此外,创新离不开传承,离不开企业的凝聚力,更离不开自信和勇气,也离不开敢作敢为和敢于担当的责任。

今天的中国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比如,‘超级工程’就让人耳目一新,让我们感受到国家一直在大力发展。在极端的条件下,我们做出了一个又一个让人难以想象的杰作。在今天大力协同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借鉴有益的思想和技术,挖掘自己内在的原生动力。

       我们不经历风雨,不经历迷茫,没有忧患意识,我们何以得见彩虹?我们何以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我们何以构筑我们自己的百年老店?我们又如何贪恋诺奖?当今时代,一方面要面向基础研究,另一方面,更要面向工程,走向工程!我们才能有所发现和突破,才能一览众山小。我们只有脚踏实地,在技术上,在原理上,一步一步向前摸索,在思想上,敢于不断突破,我们才能高瞻远瞩做引领性和拓展性的东西。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避免柯达、诺基亚公司的覆辙。在大刀阔斧中稳步向前。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需要思想的解放和灵魂的觉醒。

或许,当我们在技术上一步一步前行获得突破时,我们在哲学层面上,在对物质行为和运动控制规律上的认识也将一步一步走向深入。

在路上,我们一直紧跑慢跑,忽然有一天,一回头发现,我们已经把对手远远地抛在身后了,我们或许露出了得意的微笑!但我们不该得意忘形,因为这比赛只是刚刚开始。我们要擦干汗水,不能停息,前面还有很长的路等待我们去跑,而在没有路的地方,往哪里跑,却需要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边跑边思。这不是一场一时兴起的短跑和一蹴而就的事情,这是人类的一场智慧和耐力的长跑比赛,而一旦踏上了起跑线,就开始了万里征程,这个征程没有终点,不能领先,就要掉队,掉队就要被淘汰。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鲍海飞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8905-108016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