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从“高之渠弥”等人名说清华简《系年》或伪

已有 1234 次阅读 2024-3-20 21:36 |个人分类:清华简|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1  购于海外地摊的浙大简曾通过专家鉴定,但欠妥之处颇多;在邢文先生等辨伪之后,学界似乎默认浙大简不真(? 相关学会为什么不给出一个正式结论)。略述一条。

简11 “晋侯问于士之弱”,今本《左传》“晋侯问于士弱”,邢文先生[1]认为“‘士弱’是人名,作伪者妄改,在人名之中插入‘之’字,是作伪的硬伤”。其后简39+40 有“崔之杼”,文[1]未提及。

[1] 邢文. 浙大藏简辨伪(上). 光明日报,2012.05.28.第15 版

[2] 曹锦炎. 浙大楚简,毋庸置疑. 光明日报, 2012.06.08.第15 版

[3] 邢文. 浙大藏简再辨伪. 光明日报,2012.06. 25.第15 版

收藏者曹锦炎先生[2]认为,

恰恰相反,这是一条证明浙大简属真的硬证!凡是对先秦文献有所涉猎的学者都知道,在人名之中插入一“之”字是常识问题,先秦文献中比比皆是,如《左传》“舟之侨”、“烛之武”、“介之推”;《论语》“孟之皮”;《孟子》“庾公之斯”等。最近发表的清华楚简《系年》中也有好几个例子,如今本《左传》里的人名“高渠弥”、“里克”、“高固”、“籴茷”,清华简《系年》作“高之渠弥”、“里之克”、“高之固”、“籴之茷”。

邢文先生[3]说“先秦人名常见有‘之’,并不意味着人名之中可以随意加‘之’”。

屏幕截图 2024-03-21 075257.png

2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https://ctext.org/zh”中先秦两汉文献(上)

(1)  浙大简“士之弱、崔之杼”检索结果为零,而“士弱、崔杼”有4例和135例

(2)  清华简《系年》“高之渠弥、里之克、高之固、籴之茷” 检索结果为,而“高渠弥、里克、高固、籴茷”分别有9、99、19和4例,后者用词显示为“糴茷”。又及,《系年》第十七章有“齐崔杼杀其君庄公,以为成于晋”,未如浙大简用“崔之杼”。《左传》有“里克” 13例,但经文有“僖公九年冬,晋里克杀其君之子奚齐”,仅此一例或为衍误。

“国学大师”《二十四史》https://www.guoxuedashi.net/24shi/

(3)  浙大简“士之弱、崔之杼”检索结果为零,而“士弱、崔杼”有3例和27例。

(4)  清华简《系年》“高之渠弥、里之克、高之固、籴之茷和糴之茷” 检索结果为零,而“高渠弥、里克、高固、籴茷和糴茷”分别有3、15、8和0例。 郤克.jpeg

李松儒清华简《系年》集释中西书局,2015. P202, 224

(5) 《系年》第十四章还有“驹克”七例(上)。搜索先秦两汉文献未见“驹之克、驹克”,“驹伯5例郤克”有42例,但未见“郤之克”。就此而言,“驹伯”因地名而得的尊称,“郤克”则是本名。

第十五章更有“其子伍员与逃归吴”、“伍鸡将吴人以围州来,为长壑而洍之,以败楚师,是鸡父之洍(下),专家有各种各样的解读,也就不再截图介绍伍员.jpeg

屏幕截图 2024-03-21 101900.png

可以判断,清华简《系年》浙大简上述人名中“”为误写,同一作者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3  曹锦炎先生提及《论语》“孟之皮”、《孟子》“庾公之斯”以及《左传》“舟之侨、烛之武、介之推”,略有些复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https://ctext.org/zh”先秦两汉文献的检索结果皆直接写出而省略出处。

(6) “孟之皮”未见。“孟皮” 两见于《孔子家语•本姓解》而非《论语》,“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即孔子同父异母之兄;一见于《禮記•檀弓上》“吾聞之:古者不降,上下各以其親。滕伯文為孟虎齊衰,其叔父也;為孟皮齊衰,其叔父也”——有网文解释为滕伯文为叔父孟虎和叔侄孟皮服丧。

(7)  未见“庾公斯、庾之斯、庾斯”,“庾公之斯”5例皆出《孟子•離婁下》同一小节,想来本名“庾之斯”,“庾公之斯”乃是尊称或敬称。

73624FCB-53FC-4D4D-9A5E-01E2A6AD3256.jpeg

(8) “舟之侨、烛之武”有13和7例;“舟侨、烛武”各有1例。“烛武”见于 《後漢書•張衡列傳》“夫戰國交爭,戎車競驅,君若綴旒,人無所麗。燭武縣縋而秦伯退師,魯連係箭而聊城弛柝”。汉代以后文献有“烛之武”15例,人名“烛武”仅见于《文心雕龙•卷四》“說之善者:伊尹以論味隆殷,太公以辨釣興周,及燭武行而紓鄭,端木出而存魯:亦其美也”。总而言之,“烛之武”22例为本名,而“烛武”仅两例,或许为了句式整齐而删除”,也不能作为人名中可以插入“之”的例证。

(9) 先秦两汉文献中,“推、介推和介推”各有3、4和31;汉代以后文献则有18、11和38 。《史记•晋世家》未见”,而有介推、介推”1和5例,如“介子推從者憐之,……文公環綿上山中而封之,以為介推田,號曰介山,……”。似可猜测,本名“介推”,尊称推”,而推”或许为后世雕版时误刻 

4  邢文先生对浙大简的辨伪有力,而曹锦炎先生的护真稍欠严谨(文章链接和结语如下)。浙大简不真已是学界默认(? 相关学会为什么不给出一个正式结论)同购于海外地摊的清华简同有误添“之”的人名,您怎么看。我觉得,清华简收藏者最好对有字竹简取样测年,如此才能让莘莘学子安心研读——题名含“清华简”的学位论文已见134 篇,且不说刊物和会议的论文。

浙大楚简 毋庸置疑-光明日报-光明网 (gmw.cn)

屏幕截图 2024-03-21 085057.png

附注:

清华简护真者所说与曹锦炎先生上述言语没有区别。笔者没有见过清华简实物,核心学术圈的专家当然可以藐视我等文史爱好者,但学界不能无视四篇拙稿中详尽搜检的数字——二十年前的顶级文史学者也难以给出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5648-1426141.html

上一篇:从“焉始、焉将”说清华简《系年》或伪
下一篇:从“不寅”和“厉王生宣王”说清华简《系年》或伪
收藏 IP: 202.102.253.*| 热度|

21 杨正瓴 刘进平 王从彦 张晓良 杜占池 宁利中 高宏 朱晓刚 崔锦华 陆仲绩 马昌凤 李毅伟 王成玉 杨学祥 郑永军 郭战胜 何青 孙颉 周少祥 许培扬 刘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