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
唐宋名画有尺寸 精选
2020-11-15 11:24
阅读:9097

0   博文铸客和剑客”中曾说“宝剑是有尺寸的”—— 件越王剑全长与整尺寸差别 1 mm 之内,另有越王勾践、秦始王陵的青铜剑,剑身长二尺二寸和三尺三寸,偏差是 0 0.5 mm,均适用周尺 21.5 cm。尺寸不整的原因可能是,加工偏差、剑锋缺损、剑首脱落或后世仿制。以下单位cm省略,计算结果保留至0.01,即 0.1 mm

杜迺松《青铜器收藏鉴赏全集》最后专门讨论“仿造、伪造与辨识”(PP376-416),称《韩非子·说林》就有赝鼎的故事;并说“大量仿制和伪造青铜器始自宋代,以后经元明清至民国都有一定的数量。随着时代的发展,伪造技术也逐渐进步,几乎可以鱼目混珠” (P378)。曾从图书馆借阅“鉴宝专家”写的青铜器书籍,次日赶紧还了——害怕自己手滑而指认仿品。我等应该知道,剑客出手也是有分寸的。

博文“铸客和剑客”最后所说铜板,最初发现者就对其真伪有些疑问,有专家明确指出其赝品,但证据不够清晰;现持有者称量之后,确认其直径 2.99 英寸、重2.2 盎司。就此而言,仅凭上面非楷非篆的“大明宣德”四字和不清不白的“弯扭线条”两团,似乎不会是明朝皇帝送给美洲人的名片。“金牌”真伪已定,大家都该安心呢。

1    我觉得青铜器的鉴宝专家真应该定制商尺19.7、周尺21.5 和秦尺或汉尺23.1 各一把,将器物尺寸作为判断年代或真伪的参考,当然只是参考。顺便做个声明,我只是课余看些各地博物馆所藏珍品,以期确定三代尺长,并不“鉴宝”呢——有亲戚朋友询问,也只是摇头一笑,“实际情况比较复杂,请去博物馆找专家啊”。

2    实际情况比较复杂,真是这样呢。下面仅以一例说明自己写作时的困惑。又,上篇博文说了几幅名画的尺寸,具体计算的固然很多很多,但博文不能过长,得对材料有所选择;贴出后又稍作格式调整,时间已过一点,自己还得做饭而两点半有课,忙乱之中将《步辇图》数据写错,多亏博友质疑而得以更正,且做了许多修改和补充。就此而言,大家相互提醒而减少文章差错,实在是博客的优点啊。

3    故宫博物院所藏北宋李公麟(10401106)临韦偃牧放图》卷,绢本,水墨淡设色,46.2厘米,横429.8厘米。唐朝画家韦偃已无可靠的作品存世。全图共画了人一百四十余口、马一千二百多匹。请点击链接欣赏4.3米长的画图全貌及馆藏介绍。

fangzuo.jpg

韦偃生卒年未存,但杜甫(712—770)《戏为韦偃双松图歌》可供参考: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偃少。绝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两株惨裂苔藓皮,屈铁交错回高枝。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松根胡僧憩寂寞,庞眉皓首无住著。偏袒右肩露双脚,叶里松子僧前落。韦侯韦侯数相见,我有一匹好东绢。重之不减锦绣段,已令拂拭光凌乱。请公放笔为直干。 

画幅长宽都精确到mm,实在是好极了。这是北宋人临摹唐人画作,用绢尺寸如何确定呢。似乎唐大尺29.6 和小尺24.6 都不能适用。

宋徽宗赵佶(1082-1135)祥龙石图》卷,绢本,纵53.9一尺七寸半(30.80*1.75=53.90)尺长是 30.80。依着同样尺长,《牧放图》纵46.2 正好一尺半(30.80*1.50=46.20),真是不差毫不过,横 429.814 14 mm (30.8*14.00 = 431.20);或者说,倘若尺长 30.70 则14 不差毫厘 似乎绢布的变形不足以影响总长。

织品有经纬或长宽两个方向。宽度或门幅是固定的,笔者基于多幅名画确认唐宋绢布门幅为一尺二寸半或一尺七寸半。《牧放图》纵一尺五寸,是(1) 特别织就的门幅;(2) 由一尺七寸半裁减而来;(3) 绢的长度方向,即画绢是门幅一尺七寸半的八幅拼接而成正好与全长14 尺协调(1.75*8.0 = 14.0)

笔者不能见到实物,只能猜测第三种可能性较大,即长度为一尺五寸的八幅拼接。那么,拼接对尺寸有影响吗?从其他名画来看,似乎没有影响,即织绢时用尺为30.70而不是30.80,有 1 mm 的差别。拼接时用尺呢,是不是已经长30.80——《牧放图》纵46.2 正好一尺半,而前篇博文已给出三幅名画用尺是精确的30.80

李公麟生年比徽宗赵佶早42年,北宋后期尺长或许已不是立国之时的制度。南宋马远(1140-1225) 又比赵佶晚58年,其《踏歌图》轴,纵192.5六尺二寸半(30.80*6.25=192.50),是宽一尺二寸半的五幅拼接,尺长也是 30.80;那么宋南渡之后重新规整的尺长想来要短于30.8,因为社会用尺总在变长。

4    尽管唐宋的尺长在变化,但名画有准确的尺寸

A6E5D307-45F5-4C45-9735-12AF76B34798.jpeg

注:《韩非子·说林》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雁往。齐人曰:“雁也。”鲁人曰:“真也。”齐曰:“使乐正子春来,吾将听子。”鲁君请乐正子春,乐正子春曰:“胡不以其真往也?”君曰:“我爱之。”答曰:“臣亦爱臣之信。”乐正子春为战国初期鲁人,曾参弟子。

补充:五代卫贤《高士图》卷,绢本,设色,纵134.5厘米,横52.5厘米显然,横为整幅一尺七寸半尺长为30.00;而纵为四尺五寸欠5 mm,或许装裱时画幅有所裁剪。不过,画绢宽度是织者的尺所量,而长度是画者的尺所量;两件尺长可能会略有差异,后者可能长度稍短 1 mm 即画幅并没有裁剪重要的是,其时尺长 30.0  介于唐宋制度尺长29.6和30.8 之间,支持五代作品的判断。

weixian.jpg 

馆藏介绍摘录:本幅无款识,卷前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标题“衛賢高士圖”,虽为立幅,但装裱成手卷形式,是北宋内府“宣和装”。此图曾经宋周密《云烟过眼录》、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安岐《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阮元《石渠随笔》等书著录,是一件递藏有绪、鉴定界公认的五代卫贤真迹。请点击链接欣赏全貌。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尤明庆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5648-125842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