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学习好文献,感悟颇深刻 精选

已有 3823 次阅读 2022-1-28 23:5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学习好的文献,不仅能让人获得专业知识,充分扩大专业视野,而且能让人感悟研究思想,切实提高认识水平。这样的思想感悟和水平提高,是世界观与方法论层次的,对个人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近来,本人关于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文献的学习,就产生了这样的研究思想感悟,体验了这样的认识水平提高。

首先,从一篇文献中学习到,tDCS技术在医疗中的效果显得不太稳定(Nitsche, Polania, & Kuo, 2015)。例如,用tDCS治疗抑郁症,有时疗效显著,有时疗效不佳。倘若要问:“tDCS究竟能不能治疗抑郁症?”“有时能治疗,有时又不能治疗”的答案估计会令人失望,毕竟,人们希望甚至要求一种疗法的效果应当具有确定性,不能是或然性的。

倘若再问:“tDCS究竟何时能治疗抑郁症,何时又不能治疗抑郁症?”如果答案是:“当刺激较强、疗程较多、病情较轻时,tDCS能治疗抑郁症;当刺激较弱、疗程较少、病情严重时,tDCS治疗抑郁症的效果不明显,或者说难以有效治疗抑郁症。”那么,人们就能大致理解tDCS作为一种治疗抑郁症或其他神经精神疾病的技术,为何疗效会存在差异,乃至性质不同的差异。

其实,除了某些特异性的速效药物,更多的药物在使用时疗效都有差异。病人的病程、体质、所处环境、生活习惯、心理状态,以及药物剂量(比如,成人量或儿童量)、用药时机(比如,饭前或饭后)、用药时间(比如,1/天或3/天),等等,均可能影响疗效。

基于医疗的这种现实情况,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tDCS治疗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的问题。例如,医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病人开出处方,相应地,使用tDCS的人员,也需要开展研究、积累经验,根据研究结果和经验提出并实施对应的治疗方案。

从研究的角度讲,如果把tDCS作为自变量(例如,分为有刺激和无刺激两个水平),把抑郁症状作为因变量,那么,前述的刺激强度、疗程数量、病情程度等,都可以作为调节变量。于是,精细考察tDCS治疗抑郁症的问题,就成了研究这些调节变量的问题。当前,一些学科的研究非常重视中介变量和/或调节变量,结合应用问题,能够真正理解考察这些变量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从另一篇文献中学习到,tDCS技术在研究中也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Bolling, King, Enam, & McDonough, 2021)。例如,对于外语学习这样的认知任务,tDCS的效应就很不一致。研究者推测,tDCS对外语学习的促进效应,对于那些在成绩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的人,可能更明显。也就是说,在tDCS促进外语学习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他们考察测试时间(上午或下午、白天或夜晚)、睡眠质量、性别、利手(右利手或左利手)等因素的调节作用。

研究者采用tDCS刺激DLPFC的方法,以美国人为被试进行实验,要求被试在连续的两天里学习斯瓦希里语-英语单词对子。学习前,每次都接受1毫安、1.5毫安的经颅直流电刺激或假的刺激。学后1天和1周后,被试接受有线索的回忆测验。

结果表明,睡眠质量和利手的调节效应显著,其中,在1.5毫安直流电刺激的条件下,那些睡眠质量较差的被试比睡眠质量较好的被试得到更好的外语学习成绩;那些左利手的被试比右利手的被试得到更好的外语学习成绩。此外,测试时间和性别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这一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像tDCS这样的神经调节技术,其效应是非常微妙的,如果不考察一些重要的调节变量,可能发现不了有关的效应。这也再次显示,在研究中涉及调节变量或中介变量是极为重要的。现实世界极为复杂,人类个体存在各种差异,因此,涉及某种方法或技术对人类效应的研究,考察调节变量尤其关键和重要。

其实,调节变量涉及的情况,是哲学上所说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Bolling, A. J., King, V. L., Enam, T., & McDonough, I. M. (2021). Using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 on the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to promote long-term foreign language vocabulary learning. Brain and Cognition, 154, 105789.

Nitsche, M. A., Polania, R., & Kuo, M. (2015).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Modulation of brain pathways and potential clinical applications. In I. M. Reti (Ed.), Brain Stimulation: Methodologies and Interventions (pp.233-254). 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Inc.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23153.html

上一篇:经颅直流电,可治抑郁症
下一篇:深脑电刺激,能治强迫症
收藏 IP: 116.9.46.*| 热度|

18 周忠浩 黄永义 杨正瓴 王平平 张晓良 李世斌 孙颉 尤明庆 范振英 郑永军 李东风 陆仲绩 张鹰 马鸣 张俊鹏 李毅伟 李星苇 何应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23: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