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翰
艰苦卓绝与科学探索 精选
2021-10-16 23:59
阅读:5887

人们常说“梅花香自苦寒来”,科学发现的“梅花之香”,通常也是“来自苦寒”——科学家艰苦卓绝的研究工作。这种艰苦,可能是研究条件方面的,也可能是研究内容方面的。研究条件方面的艰苦,主要是对科学家生理因素的考验,研究内容方面的艰苦,主要是对科学家心理因素的考验。心理考验往往大于生理考验。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是心理学中的一枝梅花,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堪称艰苦卓绝的典范。

说话艾宾浩斯通过无意义音节的实验,得到了遗忘曲线。他没有止步,而是继续研究,探索影响遗忘曲线形状与速率的有关因素。例如,如果原初学习时过度学习字单,会怎么样呢?也就是说,如果他记忆一个字单达到能不出任何错误地复述了,再多学几遍,是否可以减缓对这个字单的遗忘速率?答案是肯定的,的确如此。

艾宾浩斯认为,可以把学习和记忆字单看成是,对字单上一个音节与其后一个音节之间形成联系的问题。比如,一个字单上有这样的系列:MEB, DAK, FUT, GOL, PON, LIG。这里,MEBDAK联系,DAKFUT联系,等等。在不相邻的音节之间,是否也会形成联系呢?比如,MEBFUT之间也会形成联系吗?这是可以检验的。原初的字单学会之后,把字单中相隔一个的音节形成一个新的字单,从而,得到MEB, FUT, PON, DAK, GOL, LIG。如果对这个新字单的记忆快于原初的字单,那么,就可以表明一个音节与不相邻的音节在学习原初字单时形成了联系,从而使学习新字单时获益。研究表明是这样的,随着音节在原初字单上间隔的增大,获益程度是下降的。这也显示,新字单学习得更快,并非只是因为字单上的音节已经更为熟悉。可能的情况是,一个音节与其后相隔一个的音节可以形成较强的联系,与其后相隔两个的音节可以形成弱一些的联系,依此类推。这些不相邻音节之间均会形成强度不同的联系,虽然学习者并非有意形成这些联系。这种情形,在当代心理学中称为附带学习(incidental learning),亦即无意学习——与有意学习相对。

对于艾宾浩斯的实验来说,是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做的。被试必须去记一个字单,稍停一下,重新记忆这个字单。对于遗忘曲线上的每个数据点,至少需要一个这样的完整实验,即,学习,之后再学习;然后,按照学习与重学不同间隔的程序,再次进行实验。如此等等,做不同时间间隔的实验。这些工作,就是为了得到一条遗忘曲线。

接着,被试再次来做整个过程。不过,这次是过度学习原初记忆的字单,看看这样的过度学习是否影响遗忘曲线的形状。结果表明会影响。

艾宾浩斯以自己为被试,一个晚上接一个晚上地做实验——实际上,是成年累月地做。他的所有实验,都是在每天大致相同的时间来做的,用一个节拍器使音节之间的时距保持恒定,即学习步子都是一致的。

不仅如此,在这个记忆研究课题的后面部分,艾宾浩斯还要重复前面的一些实验,检验数据是否可靠。因此,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是科学家在研究中坚持不懈的一个标杆,一个象征,也展示了科学家的好奇心是多么强烈。

艾宾浩斯的这项记忆研究得到了一系列的发现,比如,记忆是如何随着时间而衰退的、过度学习在不同条件下如何影响衰退过程、音节之间的间隔如何在不同条件下影响衰退过程,等等。

这些发现的科学地位如何?艾宾浩斯只用了一个被试,就是他本人,人们可能提出疑问,他的结论能适用于别人吗?研究表明,可以适用于别人。一些实验用群体被试而非单一被试,验证了艾宾浩斯无意义音节研究的每一个主要结论。

这些结论只是关于无意义音节的吗?如果选取有意义的材料,比如,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不是没有关联的音节,那么,情况肯定就复杂了。巴特利特的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不仅会衰退,而且会歪曲。歪曲也能由诱导性提问产生,正如洛芙塔丝等研究发现的那样。现在已经清楚了,存在不同类型的记忆,而非只有联系形成这一种情况。

艾宾浩斯采用他的研究方法,永远也发现不了此类复杂情况。他所关注的只是无意义音节这种材料的记忆强度,在他的条件下学习、用他的方式测量的情况。艾宾浩斯使用无意义音节排除了已有经验、知识等因素的影响,他本来就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

这也意味着,非人为的、有意义材料的记忆可能是不同的,并且必须用其他方法来研究。如果要研究有意义材料的记忆,就需要向被试呈现有意义的材料,就像巴特利特做的那样。

这是否说明艾宾浩斯的实验是无用的呢?当然不是。许多当代记忆理论仍然包含这种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之间联系的概念,称为提取线索,也依然部分地把记忆看成这类联系的网络。艾宾浩斯的实验,呈现了记忆的部分图景,毫无疑问,这样的部分图景为人类记忆提供了相应部分的理解。

此外,人类以及其它动物,甚至更简单的生物能形成这样的人为联系,引出了更多的问题。例如,形成联系的时候,脑内发生了什么过程?这个问题是当代记忆研究的一个热点。

艾宾浩斯研究发现的局限性也是极有意义的,因为这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科学家能够得到什么,取决于他们做的是什么——他们对一个问题能发现什么,取决于他们是如何研究这个问题的。艾宾浩斯的方法不能得到巴特利特的发现,而巴特利特的方法也不能得到艾宾浩斯的发现。这不是因为哪个研究者错了,而是因为他们方法的差异意味着他们在研究不同的层面,艾宾浩斯研究全新联系的形成,巴特利特研究已有图式知识的作用。他们的研究都是重要的,虽然,考察的是不同层面的问题。

艾宾浩斯的被试为什么是他自己呢?他开始找了一个表弟做被试,但是,人家实在无法坚持下去,再也不愿当被试了。对于有意思、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很多人都感到学不下去,甚至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命运,都不肯下功夫学习。由此对照,愈加可以想像艾宾浩斯在各种条件下,死记硬背地学习不计其数的无意义音节,是需要花费多么大的心血,又是何其艰难。做这样的实验,不是有力气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特别的忍受和耐心。人前显贵,人后受罪。信矣!当然,推动艾宾浩斯这样做的力量是更崇高和伟大的,那就是考察人类记忆的规律。这是一种值得称道和学习的科学探索精神!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宏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0822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