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翰
荣格其人与自身实现 精选
2021-9-21 23:59
阅读:21010

有一位心理学家,与著名物理学家泡利保持着长期的友谊;默里与他相处3周,感觉自己是重生的人;弗洛伊德跟他一见如故、促膝长谈——对比奥尔波特的遭遇,尤其可见此人的非凡。马斯洛的重要术语——自我实现,脱胎于他的术语——自身实现。现在人们自评或他评的说法——内向、外向,亦是源于此人。他是谁呢?瑞士荣格。

荣格(Carl Jung, 1875-1961)出瑞士的一个小村庄凯斯威尔。他父亲是一个乡村穷牧师传统、善良而软弱。荣格向父亲提出犀利宗教问题时,父亲通常是回答不上来的荣格认为自己的母亲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是一位好母亲,不过,长得又老又胖,情绪异常。他是父母唯一存活的儿子。

荣格的童年孤独的,他把自己的性格描述成内向的。由于缺少伙伴,他自行刻了一个木头人儿,藏在家中阁楼里,苦闷时就去找他玩儿。在童年阶段荣格有几次差点儿死掉,并且多病。上学后,他曾多次发生昏厥,结果休学在家6个多月。他很满意于疾病给自己带来的这种不去进行正规学习的自由和机会。

有一次,他听到父亲向别人诉苦:这孩子将来可怎么办不久,荣格就恢复了健康,重返学校。这次经历使荣格理解了神经病的意义:一个人之所以患病,是因为他有患病的愿望

荣格本想成为一名考古学家,由于经济原因,他只能上巴塞尔大学。该校没有考古专业,他就选择了学习医学。1900年毕业后,荣格在一家精神病院当过助手,在苏黎世大学当过讲师,还开了一家私人诊所。

1907,荣格第一次见到弗洛伊德。这次会面,是激动人心的,二人都被对方及对方的工作所深深折服他们连续谈了13个小时。从此,他们形成了一种个人与职业的密切关系。

弗洛伊德荣格看成是自己精神分析事业的继承人,用父亲对孩子的全部感情来对待荣格。当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成立时,弗洛伊德力排众议,让荣格当了第一任主席。

荣格也的确追随弗洛伊德的步伐。1909年,美国克拉克大学校长霍尔邀请弗洛伊德到校演讲,荣格也一同前往,并作了演讲。在演讲中,荣格捍卫弗洛伊德的观点。作为一名精神分析学家,荣格在苏黎世大学讲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荣格希望自己与弗洛伊德的关系是合作性质的,彼此都能追求自己的学术思想。他通过分析精神病患者的妄想与幻觉,相信存在带有普遍性的原型(archetype),从而,他对人格的看法与弗洛伊德就不相同了。

当荣格继续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他与弗洛伊德的分裂就是不可避免的了。荣格1913年离开了弗洛伊德及其学派。这一分裂,对弗洛伊德来说是一个重大损失,他器重并悉心培养的接班人,弃他而去,他昏倒了两次。荣格来说,也是一次精神伤害他陷入了一个广泛的心理失常时期,变得既不能阅读,也不能写作。

后来荣格开始进行自我分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学派——分析心理学(analytical psychology)。1923年,荣格在博利根附近建造了一所带有原始风格的塔形房子,作为他反思和冥想的场所。此后,他成了一个活跃而充满活力的人。荣格身材高大,肩膀宽阔。除了追求学术,他还喜欢划船和登山。荣格善于倾听、善于交流,可以轻松地与各种人打交道。作为一名具有非凡技巧的心理治疗师,荣格广受赞誉,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去拜访。他还获得了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荣格认为,每个人生来就有一个完整的人格。一个人在一生中应该做的是在这个固有的完整人格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展其多样化、连惯性和谐性,不让人格破裂成彼此分散的、相互冲突的系统。完整的人格包括个体所有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最基本的部分是自我、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个体无意识有许多意结,集体无意识有许多原型。

荣格认为自我(ego)是个体对自身(self)的意识觉知,自我对应着个体的整体感和连续感。个体无意识(personal unconscious)包括已被压抑的或遗忘的个人生活经历,它们可以达到意识状态。意结(complex)是个体的经验在其个体无意识中形成的观念基团,一个意结就是关于特定概念的思想、情感和记忆组成的观念基团。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是一切人都共有的发展潜能,通过梦、神话及跨文化资料可以表明其存在由原型构成。原型是以某种方式知觉世界的普遍的思想形式或倾向。

其中的一种原型是自身(self,它代表个体努力追求人格各部分的统一真正的自身处于意识和无意识、理性和非理性的边界上。自身的发展是个体人生的目标,只有当其他人格系统都充分发展之后,自身才开始出现或者说显现——这就是自身实现(self-realization)。

如果做个比喻,只有当一朵花完全开放之后,方能显现它的样子,而它之所以能成为这个样子,是早就确定了的,只待真正充分绽放。同时,这朵花在开放之前,很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根本就没等到开放就枯萎了,或者即使开放了,但是,开放得并不充分、并不完整,那也是没有自身实现。后来,马斯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理论。

可以看出,荣格本人达到了自身实现——小时候孤独、乖僻、内向,后来则是善于交往、宽以待人、魅力四射。同时,自身实现,要求个人各方面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充分发展、全面发展,这对于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乃至整个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宏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0513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