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追随七年,写博半年 精选

已有 12416 次阅读 2021-9-9 23:5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从今年0309日开始在科学网写博文,到今天有半年了,也想做个回顾。其实,几个月前的0623日,当写满100篇博文时,我就想小结一下,当时已经分析了那些博文,细想之下,觉得不甚合适,就作罢了。现在写的这篇博文是第202篇——不需要逐篇去数,个人博客首页左下角“统计信息”栏下有准确的数字。

我若干年前就开始浏览科学网了,主要学习首页的内容,当然包括首页可见的一些博文。至于自己是怎么知道科学网的,我现在居然忘记了,印象中是在网上看到相关材料,才转到科学网的。我后来也在科学网上申请了账号。今天查找,在邮箱里有一封“科学网(www.sciencenet.cn)注册确认邮件”,收件时间2015061210:12(星期五),里面有如下内容:

moralscience,您好:

感谢您使用科学网www.sciencenet.cn匿名用户!

请您先按以下操作激活您的注册账号(激活账号后,您将自动拥有本站除博客外的其他权限)。

如此看来,我追随科学网至少有7年了。在这7年里,我几乎每天都会浏览科学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点击科学网首页顶端“我的中心”,可以进入一个界面,找到右边“评论留言”栏,点击后进入下一个界面,找到“我发表的评论/回复”,可以看到我目前已经“发表了回复”1142条。点击本页右下角“...115”,来到一个界面,显示我20150804, 18:54“发表了”第一条“评论”。统计一下,2015年,我共发表评论2条;2016年,我发表评论45条;2017年,发表评论28条,其中该年最后一条评论的发表时间是20170825, 22:24。后来,匿名用户不能发表评论,所以,直到20210311日,我才再次能够发表评论——因此,其余1067条评论都是这半年发表的。我开始写博文,需要回复博友的评论,发表的评论也就额外地多起来了。

我几年前就想写博文,但是不想实名——原因很简单,我知道自己说话太直,又喜欢讲具体的情况,很容易就写出身边的人和事了,这样会伤害到熟人。由于没有实名,申请过几次,自然不能成功。今年03月初,我下定决心实名申请开通博客功能,终于获得通过。于是,从0309日开始,我就写博文了。

对于自己发布的201篇博文,有149篇属于“科研笔记”,占74.13%28篇属于“教学心得”,占13.93%24篇是图片博文,属于“生活其它”,占11.94%。如果对纯粹文字的177篇博文进行统计,则“科学笔记”类占84.18%,“教学心得”类占15.82%

我原来想每天写一篇博文,但是,开始不熟悉操作过程,出现提交时已经过了午夜,只能算第二天博文的情况,也就随意了。不过,我后来力争做到每天写出一篇博文,认为这样做有3点意义:其一,对自己是一种约束,约束自己不能像以前那样看得多、写得少;其二,对他人是一种证明,证明本人是勤奋的、是有不少想法的;其三,对自己的学生是一个榜样,启发和引导学生每天也能写点文字材料,这不仅可以促进动脑、积累科研素材,而且可以促进动手、训练写作技巧。

我所写的博文,基本都与自己的专业有关,并且大都围绕自己当前和曾经讲授的课程,以及自己曾经做过、当前在做或即将要做的研究,涉及的科目主要有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当然,其中有些内容是我的初步思考,比如,镜头说、生活流等。运用镜头说,我提出了一些心理效应;借用时间透视,我分析了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

在写博文的过程中,我往往有新的想法闪过,一些题目、例子或措辞显得是突然出现的。这种体验十分美妙,我知道,它就是积极心理学所说的心流。因此,我很享受写博文。同时,我也诚挚地感谢科学网的编辑、一直支持和鼓励我的很多博友,大家的肯定和关爱,是我持续前进的动力。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愿继续追随科学网,不断地写博文,写出更多、更好的博文。



博客感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03570.html

上一篇:尴尬与时间透视
下一篇:新学期的打算
收藏 IP: 116.1.49.*| 热度|

24 周忠浩 黄河宁 孟利军 李东风 刘秀梅 杨正瓴 吕秀齐 彭真明 陈志飞 徐长庆 黄永义 王平平 王启云 郑永军 张晓良 程少堂 王安良 吴仕海 许培扬 史晓雷 檀成龙 周浙昆 李毅伟 刘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3: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