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呈现序列:布鲁纳教学理论的技巧 精选

已有 7426 次阅读 2021-5-30 23:54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我们都有切身体会,同样的科目类似的内容,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学起来容易,在另一些教师的课堂上学起来困难。我们自然想到,这是因为不同教师的授课水平不同。那么,让我们学起来感到容易的教师,他们有何高明之处呢?布鲁纳教学理论强调的呈现序列,能为我们提供一个镜头,让我们看到优秀教师授课的一个技巧。

一、基本原理

布鲁纳(1966)认为,智力发展是序列性的,即,从活动表征到图像表征,再到符号表征,所以,这很可能也是学习任何学科的最好序列。因此,教师应当运用活动表征的材料开始讲授任何一门新的学科,主要是引起学生的肌肉反应;接下来,应当鼓励学生探索用图示及各种图画表征来加工学习材料;最后,教师通过语词,以符号表征的内容来传授知识。

显然,这是一种十分保守的方法。例如,对于某些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和背景关系,他们可能开始接触一个新的领域时,就达到了符号水平。同时,有些科目,似乎也不易找到活动表征的材料。

不过,这一呈现序列虽然保守,却是保险的。毕竟,那些显得可以在符号水平接受新知识的学生,可能突然变得迷茫和混乱。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基本的想像作为铺垫的缘故。我们可能觉得有些学科本身就是符号表征的,没有或少有活动表征、图像表征。这或许是真实的,然而,几乎所有学科都与我们的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要找到相应的活动表征、图像表征方面的材料,也总是可能的。

关照现实,学生掌握某一学科的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的呈现序列。不少课程的材料都过于跳跃了,学生在学习时缺少活动表征、图像表征,特别是活动表征,感到所学内容太抽象、太难把握。从哲学的角度讲,就是没有感性认识,直接让学生进行理性认识,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

有时,虽然不一定直接呈现活动表征、图像表征的材料,但是,教师从学生能够接触的现实生活入手,即用现实情形或例子切入,要远比直接从教科书上的概念入手好得多。

无论如何,教学涉及的都是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有关学科不同层面的某一序列,如何呈现这一序列,是极为重要的。学生在学习这些学科时都可能出现困难,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也应当有能力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活动表征和图像表征的材料。

二、一点推论

布鲁纳所讲的呈现序列,其实是关于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层面的序列,即所谓由活动表征到图象表征再到符号表征。不过,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某一学科或知识体系的呈现序列——因为,呈现序列,就是呈现顺序。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觉得某些内容比较难以理解,而当我们学到后面的内容时,再反过来认识先前难学的部分,却发现并不真的难学。

由此推论,如果我们先学后面的内容,岂不更利于我们的学习进程?

一些人的反应可能是:这怎么行呢?我们学习需要一定的基础,必须先学习这部分知识,然后才能学习那一部分知识。

问题是,你怎么知道存在这样的先后次序?更为重要的是,一些呈现序列是没有经过实验或实践检验的,只是某个或某些专家认为应当是那样的,于是就固定下来,成为那样的。

例如,中学物理课程,一些章节的内容是相对独立的,从而,先学哪一章、后学哪一章,其实并没有关系,但是,相应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可能是极为不同的。又如,我们当年学习的中学语文课本,总是把文言文放在最后几课,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文言文难学。其实,一册语文课本中前面现代文的学习,未必是后面文言文学习的基础,相反,后面文言文倒可能是前面现代文学习的基础。

再说个跨学段的。我们在小学学习数学时,许多学生都怕遇到复杂的应用题,特别是要求列出综合算式时,尤其感到困难。当我们读初中一年级,学习了代数的基本知识后,对于复杂的应用题,根据题意,设出未知数,都可以方便地列出方程式。通过简单的代数变换,我们就可以将未知数置于方程的一端;其他数字及其关系置于方程的另一端。抹去未知数及等号,不就是小学数学上要求列出的综合算式吗?如果教给小学生这些简单的代数知识,那么,他们对复杂的应用题列综合算式还会有困难吗?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勤于思考,给学生呈现有效的知识序列。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其中一个授课技巧就是设计的呈现序列是合理有效的——让学生形成所学内容的活动表征、图像表征、符号表征,并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表征理解和同化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Bruner, J. S. (1966). 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19783-1288938.html

上一篇:学习动机:布鲁纳教学理论的支点
下一篇:强化机制:布鲁纳教学理论的关键
收藏 IP: 116.1.49.*| 热度|

11 郑永军 李毅伟 尤明庆 杨正瓴 宁利中 李东风 晏成和 刘全慧 刘秀梅 范会勇 张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