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heg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hegao

博文

学术评价不能回归学术本身是因为杂志对所谓“质量”的追求吗? 精选

已有 9695 次阅读 2017-3-27 09:4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学术评价应该回归到评价文章而不是杂志,这个似乎有了共识,但是却一直很难实现,主要是大家还都按照老的传统数着杂志的点数和文章的篇数。

不能说杂志的点数不能反映学术,但是不准确。可惜的是最不准确的部分恰恰是对最创新的文章的评价。科学的发展主要靠那几个关键的创新文章,而在这么关键的地方失误是科学出版的致命弱点。

创新和垃圾文章可能在本质上早期有时确实不是很容易分开。比如两者都不是特别完整。有时都有些荒唐,有些不合常规,未必都合逻辑,有些牵强,都有些不可思议,有时都像是too good to be true。让那几个审稿人,那几个编辑做质量控制,掌握整个科学发展的命脉是不现实的。比较创新的作者对这个的理解最深刻。这世界上有很多有见识的编辑,有见识的审稿人。但是好文章和有见识的审稿人的错配是总是发生的。碰上是缘分,碰不上是常态。

下一代的科学出版应该会是什么样子才好呢?怎么样才能对最创新的文章敞开大门呢?要改善传统的领先杂志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它们是既得利益者,维持现有体制对它们的益处最大。但是对于后来者现在有一个极大的机会可以弯道超车。如果只是按照领先者的规则走下去,后来者赶上的希望很小。

后来者超车的希望应该寄托在改变现有规则和评价体系。把好杂志定义为包括创新的好文章的杂志,而不是领先者定义的没有质量差文章只发表纯高质量文章的杂志。

中国科学的希望在于科学制度的创新,没有这方面的创新,只是砸钱不是最优的选择,虽然砸钱也是必需的,是个笨办法。

在这个方面PLoS one的放弃审稿人对文章创新性的评价是有创意的。但是那只是一小步,而且执行的并不好。很多审稿人并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他们唯一的权力就是指出作者的结果不能说明结论,所以又看到一些审稿人滥用这一条,提出一些自己都不能自圆其说的“问题”尽管这些所谓问题并不能说明作者的结果不能得出结论。

总体上审稿的弊端逐渐变得越来越大,主要是扼制创新,延缓科学交流。中国必须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才能在科学上一举领先。中国的评价机构应该公开地表明出版在未经评审的预印本的科学贡献等同于其他所谓正式发表的论文,特别是对在中国自己的预印本网站上的文章。我们的评价机构要高度评价一直被低估的一系列短小连续的成体系的研究论文和思想评论。

这个做法将导致大多数中国科学家回到对科学本身的追求,而不是对领先杂志文章苛刻的审稿要求。中国科学发展的速度,交流的频率会大大加快。这是对传统领先期刊的宣战,对传统科学评价的最后一根稻草。

没有这样的制度冲击,中国科学真正离赶超应该说会花更多的时间。看到太多的博文都在说如何提高期刊的质量,都没有摆脱那种把垃圾论文剔除出去的旧观念。越来越严的审稿与保护科学创新是背道而驰的。

再重复说一遍本文的观点,应该把杂志的质量定义为保护创新包含最创新文章的杂志,而不是不含有低水平有错误文章的杂志。当杂志自己没有了所谓“质量”的追求,科学才有了对文章本身的追求。靠杂志的评价体系才会彻底终结。

欢迎大家拍砖!大家一起讨论!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44733-1041842.html

上一篇:想给百科全书和教材加一个词条-尿蛋白
下一篇:不收费的杂志该如何运转?
收藏 IP: 202.112.87.*| 热度|

28 张江敏 杨建军 檀成龙 李东风 陈冬生 杨正瓴 吕洪波 白禹 郭娟 晏成和 徐耀 陈南晖 张拥军 章雨旭 王贵林 罗春元 翁巨扬 喻海良 梅卫平 刘俊华 吕健 陶俊波 xlsd xiyouxiyou gaoshannankai shanying536 tm66jjbj ericmape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