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nanp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nanping

博文

杂说混凝土(备课杂记)

已有 3835 次阅读 2015-1-12 11:09 |个人分类:杂说|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混凝土, 繁体字, 简体字, 拉丁文, 三合土

混凝土一词源自拉丁文动词“Concretus”意为共同生长。揣测一下该词的翻译:翻译成中文“混凝土”,虽然发音上毫不相干,意思上应是经过推敲的,一堆原料混合,而后凝固,成为三合土那样的东西,似有词源的意思,又含制造工艺。混凝土三字笔划很多,频繁书写很费时,于是有工人创造符号“砼”代替之,省去二十划,又有“人工石”之意。混凝土—砼,当它繁体字和简体字吧。如果仿照cement—士敏土似的音译,concrete译成“空壳立土”之类……,确实还不如舍音取意。

建设者一直在寻找能方便地将砂石等散粒胶结成坚固整体的材料,混凝土就是。制作很方便,一浇就成了由连续相和分散相组成的颗粒增强复合材料,与银河系的构成很像。是巧合?未必,分散相悬浮于连续相的体系构成应带有普遍性。

咋一看混凝土的断面都一样,骨料和水泥桨。其实任意两骨料的间距都不一样,测不准。假想抽去某一粒骨料,世上没有第二粒可以严丝合缝地代替。确定与随机的统一。


由于墙壁效应(边界效应、皮层效应),大颗粒骨料表面的组成必定与远离表面的连续相本体不同,即为界面。界面几乎可忽略体积,却成了体系的短板,可决定体系的一系列性能参数,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地球就像一颗骨料,与天体的交界面是我们人类的生息地,这块地无论与天体或地球相比,体积都可忽略不计。宇宙之宽广远超我们的想象,人类为何偏偏局限在这逼仄的一隅。混凝土界面重要却不易探究,与地球表面类比或有助于其研究。

上世纪后几十年混凝土界面改进取得了很大进步,界面短板问题有办法解决了。然而,界面越差的混凝土,再生利用越方便,反之越困难。如今建筑垃圾围城,资源环境问题迟早要压倒无节制盖新房。现在的新技术说不定成为将来发展的桎梏?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新材料(或技术)要不要具有可操作的再生利用措施后再推向社会?

还是相信我们的后代有更高的智商能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些问题?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300375-858685.html

上一篇:说说抄作业
下一篇:地陷与联想
收藏 IP: 119.129.180.*| 热度|

3 赵新铭 郑永军 qzw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6: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