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大学教育普及可解房地产困境:教育部称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

已有 574 次阅读 2024-2-5 08:36 |个人分类:科技创新|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大学教育普及可解房地产困境:教育部称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 

                                                       杨学祥

 

旅游经济的火爆是当前中国经济的最大亮点,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教育产业的升级发展已经蓄势待发。教育是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发展,为经济发展助力。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扩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培训。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教育的升级换代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高考和中考牵动着全国亿万家长和学生的心,由于升学率的追求,高考移民应运而生,高考排名屡禁不止,补习班泛滥成灾,家长和教师压力难减,高考公平呼唤大学教育普及。 

中国大学普及的理由:

其一、经济基础决定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其二、大学教育的升级换代助力教育产业发展。

其三、教育产业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举一个例子:大学扩招可形成众心所向的教育产业,学校宿舍不够可以在社会租房,解决房地产的困境;师资不足可以从应届毕业生中选拔,解决就业问题;几千万学生的吃、穿、住、培训,可以带来无限的商机和后备人才。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1420422

  

相关报道

房地产供应过剩危机,14亿人住不完

原创 是骡是马 罗sir职话 2023-10-04 20:00 发表于四川

在国内房地产行业持续疲软的背景下,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提醒,国内房地产目前供应过剩,14亿人可能住不完,并呼吁房地产企业早早转型。

事实上,此前统计局就曾发布过一组数据,我国有6亿栋房屋,按照这个基数来计算的话,14亿人完全够住了。

因此,从供给端来看的话,我们几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房屋供给和需求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接下来就是重点发展在于解决住房的分配不均。

何为住房分配不均?

从基数上看,虽然我国的房地产供应已经过剩,但从一二线城市的供应需求来看,可能还有一定的空间,尽管这个空间已经不多了。

究其原因,就在于人口负增长。

早在2015年左右,我国的人口红利基本上就已经过去了,因为按照人口红利的定义来看,当时我国的老龄化已经超过了这个定义标准。

人口红利退却仅仅几年时间,我们就迎来了人口负增长,叠加过去四十多年来的城镇化,大量的农村人口已经来到城市,从这几年一二线城市的人口增量来看,也已经无限接近饱和了。

因此,哪怕是一二线城市,在没有外来人口甚至是移民的大基数增长之下,我们的房价瓶颈,在一二线城市应该也是见顶的。

正如贺铿所说,房地产供应过剩,也就是产能过剩,现在空置的房屋究竟有多少,各个专家给出来的数字相差很大,但是总的来说,14亿人可能住不完。

贺铿就减少部分空置房还提出了三点建议。他认为,可以效仿新加坡模式,成立廉租房公司解决一部分没有购买能力、收入又很低人群的租房问题,并鼓励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做公租房公司买房。

他也提议农村的宅基地和农民的房子私有化,可以自由买卖。

这里就延伸出了另一个问题,为何农村的宅基地和房子土地严禁个人买卖呢?

原因在于,在我们引入市场经济的初期,当时有许多农民背井离乡来到城市上班打工,出于需要,一些人变卖土地,当时的担心就在于,农民一旦卖了土地,可能会失去最后一块庇护,造成不稳定因素,因此禁止买卖土地,从而让农民除了城市之外,还有农村这块最后的安居之所。

此时的房地产市场,直白一点来说,其实就是过多的限制,反而挤压了房地产市场回归市场的本质,容易在这个行业内,产生一些非理性行为,例如盲目买房、投资,很多人说在2020年以后买房的人都亏惨了,这话其实有一定的道理。

因为买房如果不是刚需的话,哪怕是刚需,但凡你买在了高位,那么你的利息购房成本,都是一个比较高的损失。

而今天的房地产市场,在一系列利好的刺激之下,其实市场反应并不明显,反过来说,急于脱手的人反而越来越多。

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8.8%,全国商品销售面积同比下降7.1%;商品房销售额下降3.2%,截止8月底,未售出房屋总建筑面积为6.48亿平方米。

高达6亿平方米的库存,我们几乎可以说,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供应过剩。

当然,房地产的供应过剩不是今天才出现的,在房地产十几年的无序发展中,2015年末,我们就遇到了房地产的高库存,李嘉诚也差不多是在那时期撤离的。

当时的棚改货币化,既是为了去库存,同时也是最后一次推高了房价,此后房地产的增长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的基数,一直到今年,危机和风险开始显现。

6.48亿平方米的库存是一个什么概念?

以平均房屋面积90平来计算,这意味着国内未售出房屋的总建筑面积相当于720万套房屋,这还不包括因为现金流问题已售出却没有竣工的大量住宅项目,以及2016年棚改货币化时,投机者购买的多套房屋仍然处于空置状态。

仅从供应端来看,房地产的危机早已经显现出来,但能够真切看到并做出相应对策的房企,却很少很少。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对于吃惯了螃蟹的人来说,很难让他们回到吃粗茶淡饭的日子。

过去两年时间里,房地产巨头恒大和碧桂园先后陷入危机,这再次加剧了外界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悲观情绪。

而房地产的问题,又集中在三四线城市。

人口是决定房地产空置率高低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贝壳研究院去年8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国内28个大中城市平均住房空置率为12%,处于较高区间。一线城市住房空置率平均为7%,二线城市平均为12%,三线城市则为16%。其中,深圳、北京、上海空置率最低,均在7%以下。

而国内住房供应过剩最严重的,无疑就是三四线城市,其中在三四线城市高歌猛进的恒大和碧桂园,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但一二线城市也并非完全安全。

在认房不认贷后,根据诸葛找房的数据,9月18日至9月24日,其检测的重点15城新房成交量为2.4万套,环比上涨近六成,已经回到年中高位水平。但在二手房方面,核心一二线城市9月以来挂牌量明显增长,但成交恢复仍然缓慢。

这大体上说明了,哪怕是一二线城市,至少就二手房而言,其市场信心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东京,自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三十多年后,东京的房价也有了显著的上涨迹象,但上涨的房价也多半都是新房,老旧的二手房依然无人问津。

但东京和国内的一线城市最大的不同在于,国内一线城市的旧房,在某种意义上依然是偏新的,二手房成交低迷,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座城市的风险红线。

而在未来数十年之内,关于房地产市场的判断其实非常清晰明了,在城镇化遇到瓶颈,人口已经下滑,老龄化显著的格局之下,房地产市场更多会转向从优、以及改善性住房市场,例如继续棚改,改善一二线城市的居住环境。

除此之外,新的需求当然会有,但要是回到过去那种井喷式的大量需求存在,可能永远也回不去了。

至此,这个伴随中国经济增长奇迹长达十几年的市场,可能就要真正回归到市场理性了。

但房地产所带来的效益还没有完全消失,三十年房贷的影响、家庭资产的占比,最终都会决定人们的行为,是消费还是投资,是创业还是借贷。

最终,当一个经济增长引擎开始熄火的时候,新的增长引擎又在何处?

这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点。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707087401&ver=5061&signature=vstIqan-oQqNtlZYFzYvO3R0l5PNKPVnwARFAbaFfMHya5MC23BcV1bs*F5pqfblsVV73bromEtWh-KW4TG1GJ1Fi86DLnkrUpkEygP08h9t1AvT*Uu6tWupLGp8O0rp&new=1

2019-02-26来源:央广网

教育部: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

  央广网北京2月26日消息(记者 王启慧)今天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等有关情况。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表示,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我国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

  范海林介绍,2018年,教育部高教司围绕内涵发展、提升质量干了十件大事:

  一是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四个回归”的基本遵循、“以本为本”的时代命题以及“三个不合格”“八个首先”的基本要求。各地各高校积极行动,形成了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压倒性态势。

  二是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通过大力发展“四个新”,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动形成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首批认定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增设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等新兴领域急需专业点近400个。增设外语非通用语种等紧缺专业,基本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全覆盖。

  三是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按照“兜住底线,留足空间”的原则,发布实施了涵盖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587个专业的标准,涉及到全国高校56000多个专业点,为高校开展专业设置、专业建设和专业认证提供了依据。

  四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分两批认定公布129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慕课上线数量快速增长至8000余门(年增长量4800余门),学习人数超过1亿4000万人次(年增长量8500万人次)。认定首批105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发布全球首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集中展示平台,实现“网上做实验、虚拟做真实验”。

  五是评选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出四川大学《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一流本科教育川大实践》、华中师范大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与探索实践》两项特等奖,50项一等奖和400项二等奖,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六是成立新一届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了覆盖92个专业类以及课程建设的151个教指委,聘请委员5550人。引导新一届教指委充分发挥参谋咨询、指导引领、凝聚队伍、监督推动的重要作用,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七是举办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2278所高校的265万名大学生踊跃参赛,实现了地域、学校、学生类型全覆盖。推出了全国最大的一堂有温度的思政课和一堂有激情的创新课,组织了31个省(市、区)的70万名大学生、14万个团队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支境外团队同台竞技。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推进。

  八是印发“新时代高教40条”,狠抓本科教学秩序。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瞄准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了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本科教育工作会后,教育部部署全面整顿本科教育秩序,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取消“清考”,推动高校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把振兴本科的各项举措抓到位,抓出实效。

  九是研究制定“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与14个部委、16个部内司局联合制定印发“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以“拓围、增量、提质、创新”为重点,打造覆盖文、理、工、农、医、教等领域的卓越拔尖人才培养领跑计划,探索中国模式、提供中国方案、树立中国标准。

  十是召开第一次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工作座谈会。引导新建本科院校坚持走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发展之路,瞄准服务域,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个中心,突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核心,走从“新建”到“新型”的建设发展之路,建设神形兼备的一流地方应用型大学。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19/50340/mtbd/201902/t20190227_371425.html

家长要警惕!辅导作业鸡飞狗跳,背后隐藏着的是家庭教育的弊端 

2024-01-04 17:58 

发布于:上海市

这两天被网上有人发朋友圈说送车送房送彩礼,只想让亲家赶紧将娃带走的,因为自己实在是不想辅导孩子写作业了。各路网友纷纷转发留言,将这条朋友圈捧至爆红,可以说在家长界引起了极大的共鸣。那么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家长对辅导孩子写作业深恶痛绝,甚至给孩子辅导作业,竟成了影响家庭关系的第一杀手。

不少家长更表示,上班的辛苦跟回家教娃做作业比起来简直是小case,分分钟被娃逼得血压飙升!也有辣妈感叹早衰:“天天陪孩子写作业,夜夜都要对孩子咆哮、整栋楼应该都听到我的怒吼声,除了肺活量飙升,其他都衰退了!伤不起啊!”还有人说:“我也知道这样对孩子不仅孩子学不进去,自己也被气得半死的方式不对,每次都给自己做心理建设,莫生气,要心平气和做个讲道理的人。但到了那时候真的是无法冷静的!”

最要命的是为什么我已经拼尽全力甚至搭上老命了,孩子还是那个孩子,毛病还是那些毛病?为什么我已经拼尽全力的想帮助他,可孩子却越来越不喜欢学习?到底是我做的不够,还是我家孩子就是这么笨?

家长们知道知识改变命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再加上现在中国教育资源具有不公平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进名校,所以更是花费心思让孩子学习,但教育真的不是你为孩子做的越多成效就愈好,反而是培养孩子学习的好习惯,愿意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发展更重要。

最后做到:

相信家长们真的做到以上几点,今后这样的段子会越来越少,也不要只怪罪某个社会或孩子,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是起主导作用的!

https://www.sohu.com/a/748974508_100037317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420611.html

上一篇:2024年2月5日早报:潮汐组合使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
下一篇:[转载]最新研判:预计新冠疫情将逐步上升!
收藏 IP: 221.9.102.*| 热度|

2 宁利中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09: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