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最强寒潮来袭,全国三分之二区域“速冻”,今年到底是寒冬还是暖冬?(修改稿)

已有 1322 次阅读 2023-11-27 15:28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最强寒潮来袭,全国三分之二区域“速冻”,今年到底是寒冬还是暖冬?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

昨天

近日,今冬以来最强寒潮一路南下,把来自西伯利亚的寒冷空气带到了东北、华北,送到了长江南岸。

有的地方降温10℃左右一夜换季

本周前期,在寒潮到来之前,已经入冬的北方多地暖出了气温新纪录,山东、河南、安徽等地气温超过20℃。22日开始,寒潮呼啸南下,各地气温纷纷从较常年异常偏高的状态转为正常甚至偏低。截至11月23日,全国已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区域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冬季。

目前,冬季的前沿已经推进到长江流域,大城市中南京、合肥、武汉、贵阳都已在11日至12日期间进入冬季,入冬时间与常年相比偏早。

而在浙江北部、江西东部等地,受寒潮影响11月24日都出现了10℃左右的降温,像杭州23日14时有23.3℃,11月24日14时降至13.3℃,一夜换季。

未来一周虽然冷空气频繁,但是对江南一带的影响有限,还不足以达到入冬的标准,江南南部的入冬进程可能会晚于常年。

11月24日,寒潮影响已经接近尾声,中央气象台已经解除寒潮预警。但根据预报,未来10天冷空气活动频繁,华北、东北地区的气温还将持续偏低。

具体来看,26日至28日,一股较强冷空气将接力寒潮影响中东部大部地区,长江中下游以北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6℃至8℃。华北北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局地大雪。

30日前后,还有补充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我国中东部,届时中东部将普遍降温4℃至6℃,局地降温8℃至10℃。

专家称气温骤降属于正常现象

这两天,一轮寒潮伴随着雨雪大风一路裹挟而来,目前冬季的前沿已经推进到长江流域。

断崖式气温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特点?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符娇兰介绍,这次寒潮过程总体来说前期的基础温度比较高,前期升温非常明显。另外这次冷空气强度比较强,二者叠加,共同造成了这一次强寒潮过程。这次寒潮过程总体来说影响范围比较广,而且强度也比较强,应该是今年入秋以来最强的一次寒潮过程。而且还伴有一些雨雪天气,像在内蒙古及东北地区都出现了明显降雪。

符娇兰说,这种气温骤升骤降是比较正常的。一是11月份本就属于冷空气相对比较活跃的季节。根据数据记载,11月份是冷空气和寒潮频发的月份之一,同时因为11月份总体来说降水比较偏少,在冷空气过后,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气温会迅速回升,所以就会出现气温骤升骤降的情况。

今年到底是寒冬还是暖冬?

国家气候中心日前宣布,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并表示2023年极有可能是1850年以来历史最暖的年份。从统计规律来看,厄尔尼诺会使得影响我国的冷空气的总体强度偏弱,北方地区出现暖冬的概率也会增大。

可是,寒潮频繁来袭,是否“打脸”厄尔尼诺?是否“打脸”全球变暖?

对此,国家气候中心气象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表示,从历史上寒潮的活动情况来看,国家气候中心统计资料表明,1961—2022年(top16强寒潮中)强寒潮活动主要出现在11月份,占全部强寒潮的38%。由此可见,11月份是我国寒潮活动的主要月份。

历史上其他厄尔尼诺的年份,如1987年11月份就出现了1961年以来最强的强冷空气寒潮过程;1998年(厄尔尼诺的次年),也出现了一次显著的寒潮降温天气;2014年的秋季到2016年的春季,发生了历史上第三次的超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在这次事件过程当中出现了明显的降温天气,雨雪一直推进到我国华南广州等地。

“所以说,厄尔尼诺事件并不排斥冬季出现降温、出现强的寒潮天气。”周兵说,最近的两次寒潮天气主要跟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的调整相关联,东亚大槽的位置偏西,使得东北等地低涡系统明显,不断有冷空气南下,“某种程度上与季节进程有关系,跟厄尔尼诺没有直接的关联。”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冬季可能会前冬偏暖,后冬接近常年,冷空气相对活跃。对我国南方来说,尤其是华南等地,降水比较频繁,出现像2016年这样的雨雪天气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但是像2008年那样的冰冻雨雪天气可能性较小。

“厄尔尼诺对全球和我国的气候的影响和规律是比较明确的,但是它在不同的年份呈现出主要的一些特点还是有所差异。”周兵说,因此,厄尔尼诺并非等同于暖冬,寒潮并未“打脸”厄尔尼诺,也未“打脸”全球变暖。

极目新闻综合中央气象台官网、中国天气网微信、央视新闻、哈尔滨日报、澎湃新闻

(来源:极目新闻)

https://so.html5.qq.com/page/real/search_news?docid=70000021_4656561d60794352


参考观点

全球变暖发生改变:由连续暖冬到冷冬频发

已有 3398 次阅读 2012-2-7 14:10 |个人分类:学术争论|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全球变暖, 气候变冷, 冷冬, 暖冬, 拉马德雷

             全球变暖发生改变:由连续暖冬到冷冬频发

                          杨学祥

 

201227,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国家气候中心副总工程师张培群做客新华网,解读近期欧亚多国极寒天气。他说,全球变暖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全球变暖后有很多表现,比如上世纪80年代来最熟悉的就是“暖冬”了,那时候大家对全球变暖还是比较认可的,每年都是暖冬。而到了一定程度后也会出现波动。像2000年以后也出现了冬季的一些阶段性低温。2006年以来基本上每个1月份都出现了阶段性的低温,有些时候12月份也有。我们比较记忆犹新的像2010年年初就出现过“千年极寒”的说法,也是欧洲出来的。像我们国家2008年比较严重,有一个月左右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实际上大家可能知道2009年也是比较明显的[1]

 

张培群对全球变暖的看法很客观,他指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全球变暖在2000年以前表现为连续发生暖冬,在2000年以后出现了一些阶段性低温,2006年以来基本每年1月份都出现了阶段性低温,有些时候12月份也有。这说明2000年以后,全球变暖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这是为什么?

 

杨学祥,杨冬红,安刚,沈柏竹以《连续18年“暖冬”终结的原因》为题在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发表自己的观点:中国连续18年暖冬的终结是2000年世界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和20041226印尼苏门答腊发生9.1级地震和海啸的合理结果。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分别以暖位相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近 100 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1890-1924年、1947-1976年和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对应气候变冷波动时期;1925-1946年和1977-1999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对应气候变暖时期。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在2000年以前,1977-1999年处于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全球气温迅速变暖,1986-2004年中国发生连续18年暖冬;在2000年之后,世界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低温阶段和冷冬开始频繁发生。

 

2006年的新年异常寒冷,几乎整个北半球都遭受着极度低温的考验。来自西伯利亚的持续寒流已经在俄罗斯、乌克兰、东欧、日本夺去上千条人命,并波及我国河南陇海地区。 就连往常属于温暖地带的南欧、印度都发生了暴雪,导致大批人畜冻死。为什么2006年这么冷?科学家们纷纷提出各种解释。对于全球异常寒冷的现象,我国科学家郭增建提出“深海巨震降温说”也是一种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2]20041226印尼发生了8.7级强震,2005329印尼又发生了8.5级强震。2005年和2006年的新年都很冷。我国连续18年的暖冬在2005年被终结[3]

 

参考文献

1.       张培群:异常冷冬未改气候变暖趋势 每十年上升0.2度。20120207 10:55:14 来源: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2-02/07/c_122666499.htm

2.       杨学祥,杨冬红,安刚,沈柏竹。连续18年“暖冬”终结的原因。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35(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论文集):137-14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5064.html

历史教训:厄尔尼诺一定带来暖冬吗?

屏蔽已有 1180 次阅读 2018-10-18 16:26 |个人分类:学术争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厄尔尼诺, 拉尼娜, 冷冬, 拉马德雷

 历史教训:厄尔尼诺一定带来暖冬吗?

                                 杨学祥

 

历史教训:谁制造了暖冬谎言?

 

厄尔尼诺会给全球带来暖冬,已经成为气象工作者的定律,然而在2009年的厄尔尼诺之后却遭遇滑铁卢。

据《南方周末》报道,一向是避寒胜地的佛罗里达,正遭受着八十余年来的破纪录低温,让这里正值成熟期的柑橘备受考验。备受考验的还有中国的海运,截至目前,渤海海面的冰封已达40%。这给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指出,现在虽然还没有极端天气造成损失的具体数据,但是由整个气象灾害,以及由气象灾害引发的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过去的15年中,全国平均每年是1000亿到3000亿,占GDP1~3%

  这让气象预报工作备受责难。2009年底,中国气象网上刚刚公布说今年是厄尔尼诺年,又是一个暖冬,紧接着华北就来了强暴风雪的寒冬。

  气候的不确定性确实为气象科学家们出了难题。2004~2005年冬天,我们预报是暖冬,但却经历了全球变暖后的第一个寒冬,当时的媒体报道谁制造了暖冬的谎言,我们压力非常大。2009年也是一样,刚报出来暖冬,华北就遭遇了六十年一遇的寒冬。当时发布报告的时候,还没有深入认识到假厄尔尼诺,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观察和分析,才得出结论。

极端气候的出现,为天气预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气象局在接下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要下大功夫研究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关系。(据《南方周末》报道)

http://www.hljnews.cn/xw_gn/system/2010/01/23/010539319.shtml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1-20/200019515519.shtml


 

2009年冬季我国严寒气候与假厄尔尼诺有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说:“今冬我国严寒气候与赤道太平洋发生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有关,但这次厄尔尼诺实际上是假厄尔尼诺。”由于厄尔尼诺属异常气候事件,因而今冬气候是“异常”中的“异常”事件。

  “前期的厄尔尼诺,增温中心不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因此可以说它看起来像是厄尔尼诺,但实际上不完全是厄尔尼诺,而是假厄尔尼诺。”丁一汇说,厄尔尼诺出现时,西太平洋地区应是冷海温,但今年仍是暖海温,对流很强,这是非常异常的。假厄尔尼诺类似于拉尼娜。而在拉尼娜年,中国偏冷,且北方雨雪偏多。

  他说,本世纪以来极端冷事件在我国发生过三次。首先是2004年至2005年冬季的两次寒潮致使东部地区偏冷,其次是2008年历史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而后是今冬华北地区的低温寒潮暴雪事件。但是这些冷事件,是全球变暖总趋势中的一次极端冷事件。

  丁一汇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来自外部强迫和气候系统内部变化两个方面。其中,外部强迫因素包括太阳活动周期、火山活动和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量等,而气候系统内部变化因素则包括大气环流、海洋温度和环流变化等。

  “入冬以来北半球接连出现几次寒流可能与多个因素演变的气候背景有关。”丁一汇说,火山最近二三十年爆发频繁,火山活动活跃,气温会下降。此外,目前太阳活动周期处于最低点,太阳黑子不活跃,冷的风险增加,再加上北大西洋涛动负位相和赤道中东太平洋增温不明显等,这些都构成了寒冷事件多发的气候背景。

  “但这不会改变全球变暖的趋势。从全球平均温度值来看,地球并没有变冷。比如,现在北半球偏冷,但是南半球多雨偏热。地球气候的变化今后还会出现冷暖交替和干湿波动,但是这种年代际波动是叠加在全球变暖趋势上的。”丁一汇说。

丁一汇表示,全球气候变暖,不仅使全球平均温度升高,而且使得高温、干旱、寒潮、暴雪、暴雨等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增加。相应之,突发性的极端冷事件出现的随机性增大,产生的风险自然也会增加。原来可能百年不遇的极端低温可能在几十年内就会发生。

极端冷事件增多,人类到底又该如何适应呢?丁一汇说,极端冷事件多发给我国敲响警钟——全球变暖下,一定要做好极端冷事件的防范。比如林业部门在引进树种时应该考虑既能耐寒又能耐暖的树种;东北地区低温冷害频繁应种植耐暖、耐干能抗拒低温品种的作物。

http://tech.qianlong.com/33443/2010/01/27/71@5470337.htm

 


 

       1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据丁一汇,2008

 

丁一汇院士在2008年指出,因为中国全国范围的可靠气象资料是从1951年或1949年开始的,所以,科学的说法,说2008年这次雪灾是“五十年一遇”是可以的,虽然从某些单项指标来看,有些超过了1951年来的极端值,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中国东部气象记录约有120年左右的历史)的所谓百年一遇。我国的气候历史记录显示,自1951年以来,南方最严重的一次冷害发生在1954年冬天,这是发生在夏季长江最为严重的大洪水之后的冬天,雪区和冻雨范围和今年的雪灾差不多。根据记载,当年南方许多地区积雪深度为2030厘米,最深处厚达1,除长江干流外,大多数江河湖泊全面封冻,冰层普遍厚1625厘米,最厚处冰层达到1。淮河流域温度在-18-21,长江以南在-5-8,普遍降温在15左右。而今年的冷害尽管灾情严重,却没有关于江河封冻的报告,降温幅度南方平均也只在4左右。1976年至1977年也是一个严寒的冬天,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中国几大湖都封冻,达710天。这都是历史上很罕见的。但2008年“大雪灾”的某些指标,说是“百年一遇”,也不为过,例如湖南,湖北省雨雪冰冻天气的持续时间和影响程度超过了历史极值。

http://wenhui.news365.com.cn/kjwz/200802/t20080224_1768467.htm

从图1中可以看出,1947-1976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历时29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从1955年到1984年(历时也29年),开始时间后延了8年,结束时间后延了8年;1977-1999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历时22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41985-2007年期间(历时也22年)一次也没有发生。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相对拉马德雷冷位相滞后8年,时间间隔的对应性非常准确。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从2008年开始,开始时间后延了8年,依照规律,结束时间也应后延8年。

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峰值,拉马德雷暖位相对应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谷值,这对预测今后低温冻灾有借鉴意义: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未来30年中国低温冻灾可能频发。

所谓的假厄尔尼诺在拉马德雷冷位相频繁发生,1957196919721976年都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它们对应中国北方的严重低温冷害,1957196919721977年对应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峰值,与暖冬无缘。1957196919721976年是不是假厄尔尼诺?

从图1中还可以看到,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4天次数共7次,1955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日月同纬)、1957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1964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日月同纬)、1969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1972年(厄尔尼诺年)、1977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1984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拉尼娜、厄尔尼诺、太阳黑子极值、潮汐强度与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有很好的相关性。

拉马德雷冷位相是假厄尔尼诺形成的原因。太平洋十年涛动的理论研究表明,冷位相增强拉尼娜,暖位相增强厄尔尼诺。这是厄尔尼诺发生在暖位相时对应暖冬,发生在冷位相时对应冷冬的原因。

假厄尔尼诺并不是新发现。查一下气候变化的历史就知道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90635.html

 

国家气候中心多位专家对2018年冷冬的预测

 

2018年冷冬预测并非是我个人的杜撰,而是国家气候中心多位专家讨论分析的综合结果。这一结果是否可靠,需要科学实践来检验。

气象专家认为,2017年是个暖冬,若是拉尼娜现象结束那么2018年冬天就会是个寒冬,若是拉尼娜现象依然持续,那么2018年冬季就可能是个暖冬。

根据拉尼娜现象推断,2018年就存在寒冬的可能,因为是寒冬的可能性更大,就需要提醒农民朋友自然界的气候已经确定了要想小麦的产量不受寒冬的影响,农民在播种“弱春性”、“半冬性”品种时,将播种时间推迟3天左右为宜。晚播3天,小麦的抗寒性就会明显提高,从而预防冻害的发生,保证明年小麦的丰收(见相关报道)。

 

 相关报道

 

【今日头条】2018年是暖冬还是寒冬,种小麦该早、该晚?早做打算~

2018-10-07 04:16 来源:好收成药肥

 

现在全国各地大部分地区也都凉快了下来,

有些农民朋友就会问今年是个寒冬还是暖冬,

因为寒冬和暖冬种植小麦的技巧不同,

若是暖冬可以按照正常的种植时间点种植,

若是寒冬就需要农民朋友小麦晚播3天,提高小麦的抗寒性。

对于多数农民的这一疑问,村里有经验的老农民说了这么一句俗语“头年洪水,次年寒冬”,是什么意思呢?

 

对于2018年冬天是寒冬还是暖冬,气象专家的说法是,因为2017年发生的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ñ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也称为"反厄尔尼诺""冷事件",它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中国海洋学家认为,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和长江流域生态恶化两大成因共同引起的。

中国海洋学家和气象学家注意到,1997年在热带太平洋上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中国附近海洋变冷)已在一个月内转变为一次拉尼娜现象(中国附近海水变暖)。这种从未有过的情况是长江流域降雨暴增的原因之一。

这次厄尔尼诺使中国的气候也十分异常,19986月至7月,江南、华南降雨频繁,长江流域、两湖盆地均出现严重洪涝,一些江河的水位长时间超过警戒水位,两广及云南部分地区雨量也偏多五成以上,华北和东北局部地区也出现涝情。拉尼娜也会造成气候异常。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巢纪平说,现在的形势是:厄尔尼诺的影响并未完全消失,而拉尼娜的影响又开始了,这使中国的气候状态变得异常复杂。一般来说,由厄尔尼诺造成的大范围暖湿空气移动到北半球较高纬度后,遭遇北方冷空气,冷暖交换,形成降雨量增多。但到六月后,夏季到来,雨带北移,长江流域汛期应该结束。但这时拉尼娜出现了,南方空气变冷下沉,已经北移的暖湿流就退回填补真空。事实上,副热带高压在710已到北纬30度,又突然南退到北纬18度,这种现象历史上从未见过。

"拉尼娜"它是一种厄尔尼诺年之后的矫正过度现象。这种水文特征将使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出现干旱,与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温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科学家认为:"拉尼娜"这种水文现象对世界气候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但将会给广东、福建、浙江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带来较多并持续一定时期的降雨。

1999年上半年中国气候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气候专家经过研究分析,初步认为拉尼娜现象是影响中国上半年气候的主要原因。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赵振国认为,今年,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偏低,东亚经向环流异常,造成入春以来中国北方地区偏北气流盛行,而东南暖湿气流相对较弱。于是,北方强寒潮大风频繁出现,而降雨量却持续偏少,气温也居高不下。

据统计,今春北方地区风沙天气频繁,34月一共出现了12次大范围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影响范围包括西北、华北、东北西部、黄淮地区,甚至波及到了江淮地区,5月份西北地区又出现了3次区域或局部地区沙尘暴天气,其频率之高、范围之广,为近50年同期所罕见。气候专家陈峪说,西北地区近50年来沙尘事件频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2017年是个暖冬,若是拉尼娜现象结束那么2018年冬天就会是个寒冬,若是拉尼娜现象依然持续,那么2018年冬季就可能是个暖冬。

根据往年的经验,1988-1989年和1998-1999两年都属于强拉尼娜现象,这两个冬天就是暖冬,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在1990年的1月和2000年的1月下旬,我国南方很多地区就出现了严寒天气,最低气温甚至达到了-10

农村俗语“头年洪水,次年寒冬”的意思就是说若是去年很多地区发生了洪灾,那么今年多半就是寒冬。比如说2007年我国的淮河水域就发生了大洪水,紧接着在2008年就发生了冬季雪灾。而2017年我国包括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滚滚东、广西、江西等多地都受到了洪水的侵袭,据统计2017年的洪灾受灾人数有1108万,直接经济损失252.7亿元。

我们今年处在一个拉尼娜的状态下,就是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温要比常年偏低0.5°以下,而这个现象对中国的气候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造成东亚地区经向环流异常,这样一个环流形势非常有利于中国北方冷空气的南下。它使得我们会有一个冷冬,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今年这个冷的冬季就出现了。

拉尼娜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形成大雪的原因如下:

进入2008年以来,亚洲高压非常活跃,不断形成冷气团南下影响中国,造成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但是由于南方今年的暖气团也很活跃,大量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频频光顾南方地区,当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强大冷气团迅速南下至南方地区,并与暖湿气团相遇后,这一冷、一暖两个正好结合在一起。受这两个气流共同影响,所以最近一段时间,特别是在长江流域雨雪天气比较多,而且长时间维持着低温天气。如果只有强大的冷气团,而没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南方只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如果只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而没有冷气团光临,则根本没有什么灾害性天气。而两者齐备的时候,灾害就降临了。

同时,在中国遭受雪灾的严重打击时,美国中部出现20的剧烈降温,暴风雪不时出没(2008.01);百年未雪的中亚地区突降10mm大雪,刷新了巴格达100年未雪的历史(2007.12);西欧07夏季水患严重,英法损失巨大(2007),入冬以来,俄罗斯北部边缘地区温度连创新低,一度达到-50……拉尼娜仍未结束,事态依旧很严重……

根据拉尼娜现象推断,2018年就存在寒冬的可能,因为是寒冬的可能性更大,就需要提醒农民朋友自然界的气候已经确定了要想小麦的产量不受寒冬的影响,农民在播种“弱春性”、“半冬性”品种时,将播种时间推迟3天左右为宜。晚播3天,小麦的抗寒性就会明显提高,从而预防冻害的发生,保证明年小麦的丰收。

http://www.sohu.com/a/257977777_82238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1545.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411388.html

上一篇:[转载]成年发热病人也多起来了!今冬会再现住院潮吗?
下一篇:2023年11月27日晚报:强潮汐组合和7-9日下降周期使厄尔尼诺指数进入快速下降区间
收藏 IP: 58.244.130.*| 热度|

3 宁利中 杨正瓴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7 07: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