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演绎矢算研究高速运动且有相互作用的问题所不可缺少!

博文

科学认识、运用客观世界的基本特性(38)

已有 1425 次阅读 2019-3-21 22:46 |个人分类:物理|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科学认识、运用客观世界的基本特性(38

 

(接(37))

 

63. 宇宙间各种粒子运动、相互作用,在正交系的表达和解

    3维空间:

运动速度光速相比可以忽略。

位置:r(3)[1线矢]={rj[j基矢],j=1,2,3,求和}

时间导数:d/dt

偏分[1线矢] ={/rj[j基矢],j=1,2,3,求和}

速度:v(3)[1线矢]=r(3)[1线矢]的时间导数={vj[j基矢],j=1,2,3,求和}

加速度:a(3)[1线矢]=v(3)[1线矢]的时间导数

={aj[j基矢],j=1,2,3,求和}

质量:m,电荷:q

动量:mv(3)[1线矢]=m{vj[j基矢],j=1,2,3,求和}

运动力:f(3)[1线矢]=m{aj[j基矢],j=1,2,3,求和}

离心力:f(3)[1线矢]

=v(3)[1线矢]叉乘{偏分[1线矢]叉乘mv(3)[1线矢] }

电力:f(3)[1线矢]=q1q2[1线矢]/r(3)^2

磁力:f(3)[1线矢]

=q1q2 v(3)[1线矢]叉乘{偏分[1线矢]叉乘r(3)[1线矢] }

引力:f(3)[1线矢]=km1m2/r(3)^2k是小量,与其他力比可忽略。

    都是由r(3)[1线矢] 相应地导出的。

对dr(3)[1线矢]采用正交系的曲线基矢,即得到:

  当为1维,对于圆周长,r是圆半径,{dr(3)[1线矢]积分}=2 π r

     对于长、短轴分别为ab的椭圆周长,

{dr(3)[1线矢]积分}= 2π (a^2+b^2+c^2)^(1/2)

对于3个轴分别为abc的椭球周长,

{dr(3)[1线矢]积分}= 2 π (a^2+b^2+c^2)^(1/2)

当为等长2维,即:圆面积,

{dr(3)[2线矢]积分}={rdr(3)[2线矢]积分}= π r^2

当长、短轴分别为ab2维椭圆面积,

{dr(3)[2线矢]积分}={rdr(3)[2线矢]积分}= π(a^2+b^2)

3个轴分别为abc的椭球表面积,

{dr(3)[2线矢]积分}={rdr(3)[2线矢]积分}=2 π(a^2+b^2+c^2)

当为等长3维,即:球体积,

{dr(3)[3线矢]积分}={2r^2dr(3)[3线矢]积分}= 4π r^3/3

当长、短轴分别为ab2维椭球体积,

{dr(3)[3线矢]积分}={2r^2dr(3)[3线矢]积分}= 4π(a^2+b^2)^(3/2)/3

3个轴分别为abc的椭球体积,

{dr(3)[3线矢]积分}={2r^2dr(3)[3线矢]积分}

=4π(a^2+b^2+c^2)^(3/2)/3

 

    4维时空:

dr (4)[1线矢]={dr j[j基矢],j=0,1,2,3,求和}

m0=0的粒子,时轴由光子传送:

dr (4)[1线矢]=icdt [t基矢]+dr (3)[r(3)基矢]dr 0=icdt

dr (3)[r(3)基矢]仍与3维空间dr (3)[ 1线矢]同样;

dr (4)[1线矢]是以c=byv(3)=ax,的双曲线(ax)^2-(by)^2=0,的一支。

m0=0的粒子,时轴由声子传送:

dr (4)[1线矢]=ia*dt[t基矢]+ dr (3)[r(3)基矢]dr 0=ia*dt

dr (3)[r(3)基矢]仍与3维空间dr (3)[ 1线矢]同样;

dr (4)[1线矢]是以a*=byv(3)=ax,的双曲线(ax)^2-(by)^2=0,的一支。

 

对于静止质量m0=0,的粒子,有:

3维空间:

    电中性粒子:

运动质量m

速度v(3)[1线矢],动量mv(3)[1线矢]

粒子1受粒子2作用,

能量= m1v(3)1[1线矢]点乘v(3)2[1线矢]=m1v(3)1 v(3)2

粒子2受粒子1作用,

能量= m2v(3)2[1线矢]点乘v(3)1[1线矢]=m2v(3)2v(3)1

粒子12相互作用,能量=(m1+m2)v(3)1 v(3)2/2

2个相同动量粒子相互作用,能量=m v(3)^2

    每个粒子的能量=m v(3)^2/2;或粒子的动能。

 

    带正负电荷粒子:

量纲:[Q]^2=[M]^2[L]^3[T]^(-1)

q^2=m^2v(3)^3t^2 =mv(3)^(3/2)t

运动质量m

速度v(3)[1线矢],动量mv(3)[1线矢]=q/(v(3)^(1/2)t)

粒子1受粒子2作用,能量=q1v(3)2/(v(3)1^(1/2)t1)

粒子2受粒子1作用,能量=q2v(3)1/(v(3)2^(1/2)t2)

粒子12相互作用,

能量=(q1v(3)2/(v(3)1^(1/2)t1)+q2v(3)1/(v(3)2^(1/2)t2))/2

2个相同动量粒子相互作用,能量=qv(3)^(1/2) /t

    每个粒子的能量= qv(3)^(1/2) /(2t);或粒子的动能。

 

对于光子:

光速=c[1线矢]

运动质量m=h光频率/c^2

动量光[1线矢]=h光频率[1线矢]/ c

光子1受光子2作用的,

能量=动量光1[1线矢]点乘c2[1线矢] =h光频率1c2/c1

光子2受光子1作用的,

能量=动量光2[1线矢]点乘c1[1线矢]=h光频率2c1/c2

光子12相互作用的能量=(h光频率1c2[/ c1+h光频率2c1/ c2)/2

2个相同光子相互作用的能量=h光频率,

每个光子的能量=h光频率/2;或光子的动能。

 

(註:通常定义 光子的能量=h光频率,

但是,从以上各种粒子的如上讨论,可见:

  h光频率应是2个相同光子相互作用的能量;

每个光子的能量=h光频率/2;或光子的动能。)

 

光子受声子作用的,

能量=动量光[1线矢]点乘a* [1线矢]=h光频率a*/c

光子受电中性粒子作用的,

能量=动量光[1线矢]点乘v(3) [1线矢]=h光频率v(3)/c

电中性粒子受光子作用的,

能量=动量m v(3)[1线矢]点乘c[1线矢]=mv(3)c

光子与电中性粒子相互作用的能量=(h光频率v(3)/c+mv(3)c)/2,

光子受带电正负粒子作用的,

能量=动量光[1线矢]点乘v(3) [1线矢]=h光频率v(3)/c

带电正负粒子受光子作用的,

能量=动量q/(v(3)^(1/2)t) [1线矢]点乘c[1线矢]=qc/(v(3)^(1/2)t)

光子与带电正负粒子相互作用的,

能量=(h光频率v(3)/c+qc/(v(3)^(1/2)t))/2,

 

对于声子:

声速= a* [1线矢]

运动质量m=h声频率/a*^2

动量光[1线矢]=h光频率[1线矢]/ c

声子1受声子2作用的,

能量=动量声1[1线矢]点乘a*2[1线矢]=h声频率1 a*2/a*1

声子2受声子1作用的,

能量=动量声2[1线矢]点乘a*1[1线矢] =h声频率2 a*1/a*2

声子12相互作用的,

能量=(h声频率1 a*2/a*1+h声频率2 a*1/a*2)/2

2个相同声子相互作用的,能量=h声频率,

每个声子的能量=h声频率/2,即声子的动能。

声子受光子作用的能量=动量声[1线矢]点乘c [1线矢]=h声频率c /a*

声子与光子相互作用的能量=(h声频率c /a*+h光频率a* /c)/2

声子受电中性粒子作用的,

能量=动量声[1线矢]点乘v(3) [1线矢]=h声频率v(3)/a*

电中性粒子受声子作用的,

能量=动量m v(3)[1线矢]点乘a*[1线矢]=mv(3)a*

声子与电中性粒子相互作用的能量=(h声频率v(3)/c+mv(3)a*)/2,

声子受带电正负粒子作用的,

能量=动量声[1线矢]点乘v(3) [1线矢]=h声频率v(3)/a*

带电正负粒子受声子作用的,

能量=动量q/(v(3)^(1/2)t) [1线矢]点乘a*[1线矢]=qa*/(v(3)^(1/2)t)

声子与带电正负粒子相互作用的,

能量=(h声频率v(3)/a*+q */(v(3)^(1/2)t))/2,

 

   对于有“力”量纲的矢量,还有,6维和12维,的时空矢量。

对于6维时空的封闭系统,实际上都是由24维矢量叉乘,产生的23维系统:

对于12维时空的封闭系统,实际上都是由24维矢量叉乘,再叉乘或点乘14维矢量,产生的43维系统:

    对于偶数时轴的各3维系统,都按各自3维空间系统处理,各轴长还随时间而改变。

对于奇数时轴的各3维系统,时轴与各3维空间,就都分别按各自相应的双曲线一支的运动,各轴长还随时间而改变。

    当然,各情况总的结果是各自相应显著不同的。

 

(未完待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6-1168887.html

上一篇:狮航空难黑匣子录音曝光:两起空难机件故障相似机长无法自救
下一篇:2019年“五一”劳动节放假安排调整为5月1日至4日
收藏 IP: 123.114.5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4: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