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澄海
初级教育的目标错位和环境压迫
2020-12-11 17:39
阅读:2796

      一地的家长举报教师索贿过程的处理,媒体和公众显得那么平淡无奇,让大众感到见怪不怪,有些让人不解。如果说社会其他领域的不公或者怪相可归结为非我的外在原因,对于孩子的教育目标和期待,则不应该存在较大歧义。撇开事情的具体细节,并影响我们对一事件的认识底线。然而,一系列操作,在组织的及时介入后,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对事情表述的反反复复,对事情认识的模模糊糊,不得不让人深思。

    按理说,让孩子心智正常,培养一个立得正,行得端的孩子为人父母的基本愿望,培养一个正直、善良、向上的人才是作为教师的基本心愿。但这次的操作,似乎全都反了:家长群起攻击受了委屈的家长,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集体起来作伪,意欲置但是孩子家长于不义和违法之境!当地的教育管理部门、……部门都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基本的良知不知道哪里去了,难怪乎,老人倒地无人敢扶,无意出现的冤案平反起来比登天还难,难怪乎人人都不作为,人人都在作伪,这个环境的源头原来竟然来自于自身和开人初智的地方!这比单一的杀人越货都要恶劣到不知哪里去了!在别提什么脸面和良心了!食民禄而祸国,居公位而阴私。毒害幼小心灵,其心可恨,其行可刑!

     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是需要所有人的努力,我们每日感到的环境压力也许就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失德。

     然而,迫使家长和教师底线奔溃的原因是什么,还是需要我们深思。目前的急于求成的心理形成的大环境不是一天二天形成的,背后是大家对孩子前程的忧虑,而教师的失德则很难归结到对孩子成才负责——这不过是职业性的表述而已,更多场合下则是对责任的推卸和表功的自夸。真正的原因则是对我们大环境的不信任,是对当前对大环境治理的不信任,这表明目前对大环境的治理还没有彻底消除逆淘汰的现象,而各种以“潜规则”形式表现出来的社会消极面还在侵蚀了基层的基本规则,对这种现象的不正确认识,对于急于求成的人来说,又过分的放大。因此,认为个人无能为力的顺从潜规则,反过来形成了压迫自己的力量。

      中央一系列政策成效显著。相信和喜欢“运作”(操作的代名词)拿到的各种头衔和帽子,在不断完善的法治社会下已显颓势。然而,这一事件反映出的基层治理空间之大,媒体影响之大,政策解决之快,给了我们希望。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澄海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6144-126209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