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承泰
京杭大运河之五:江南运河之镇江
2020-6-18 15:41
阅读:7805

江苏镇江,古称润州,居长江南岸,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两条黄金水道的十字路口。东西走向的长江和南北走向的京杭大运河不仅是物资和商品交流的途径,也是文化交流的通道。特有的临江近海、江河交汇的地理区位,形成了镇江“南北兼融,东西并蓄”的多元化文化内涵。

镇江是江南运河的北端。镇江运河,始凿于秦,拓于隋唐,迄今已2200多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镇江古运河遂成江南运河入江主道,奠定水运枢纽地位。如今,大运河镇江段全长近60公里,分为两段,一段是谏壁闸以南为仍然通航的京杭大运河段,全长42.74公里;一段从京口闸经丹徒闸至谏壁为古运河段,由唐代以前若干河段、北宋新河及明初绕城运河串联而成,长16.69公里。

江河交汇,是镇江运河的特色。镇江古有“五口入江”,即长江与运河交汇处,在镇江原有五处。自西向东分别是:大京口、小京口、甘露口、丹徒口、谏壁口。后大京口、甘露口被填没,今仅存其余三口。

在小京口,临江建有平政桥,长江水在平政桥下与运河相通。平政桥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冬,初建时为木质活动桥,1933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2000年重建。距平政桥不远的运河上,建有京口闸(1957年建)。京口闸,被称为“江南运河第一闸”。丹徒入江口,则是秦代人工开凿江南运河的第一条入江口。

现在,小京口和丹徒口,虽仍是运河的入江口,但已不通航。仍然通航的江河交汇处,是谏壁口。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谏壁新开入江的人工河道,建设了大型船闸和灌排两用的大型抽水站,使谏壁成为江南运河水运出入长江的咽喉和调节江河水量平衡的重要水利枢纽。江南运河沿岸城镇密布,经济发达,生产、生活需水极多。据说,每年都要从长江引水入运河,再通过运河,输送到长江三角洲各地,以满足需要的。

展示江河交汇文化的,还有西津渡码头。长江南岸的西津渡,当年对望着对江的古瓜州,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相传,三国时期,曹操率领数十万精兵南下,诸葛亮和周瑜在西津渡北侧蒜山顶上的亭子里共谋退敌之策。他们在掌心不谋而合地都写了一个“火”字,最终赢得赤壁之战,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清代以来,由于长江泓道北移,江滩淤长,原来渡口的周边一带,都被随波逐流的淤沙淹没,逐渐填成陆地。当年的西津古渡,现在已经离长江江岸有三百多米了。

西津渡码头遗址,现在西津渡古街。古街全长约1000米,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整条街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史踪迹。(部分文字和最后5张丹徒口、谏壁口、运河之母雕塑的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刁承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48125-123839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