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图谋的图书馆情缘

已有 490 次阅读 2024-5-20 23:47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图谋将南开大学图书馆参观记分享进圕人堂群。图谋.现代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模样——南开大学图书馆参观记.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34745.html.在我2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我实际参观过数百所图书馆,我使用了“现代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模样”作为标题。南开大学图书馆自己的目标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我对国外图书馆的了解还很有限,但我认为确实已较好达成目标,至少可以是国内现代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榜样,梦想已照进现实。

    徐徐清风老师提出了质疑:“20多年,能参观数百所图书馆?这数字有点大。”“包括重复参观在内,这个数字还有可信度。如果是数百所不同的图书馆,那有点夸张了。”

    图谋在群里予以回应。2023年5月,“数字学术服务创新与发展研讨会暨CALIS第二十一届引进数据库培训周” 会议,会议期间先后参观了9个图书馆(5所高校),深圳大学图书馆3个,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3个,深圳科技图书馆,深圳图书馆,深圳南山图书馆。这是不夸张的。单单是群相册中“镜头下的图书馆模样”相册中就有100所以上(2015年至今)。

    图谋说的“数百”,至少是200以上。近年没有“盘点”过。因为这样的盘点,很难“精准”,意义不大。比如1家机构可能有N个图书馆。还存在,1家机构图书馆,不同时间点参观,每次实际是有所不同的。作为我的角度,目的还真就是“走近/进图书馆,更好地了解图书馆、关注图书馆”,自然而然。只要有机会,我会选择走近/进图书馆。图书馆人,有不少与我有同样的“习惯”。对我来说,应该算是保守估计。单单是“镜头下的图书馆模样”相册及图谋博客便“可见一斑”。“数百就是几百的意思,至少两百以上,数百是一个概数。”,图谋使用“概数“,就是避免“吹牛”。

    圕人堂之“镜头下的图书馆模样”主题活动(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57286.html),该活动发起人主要有3位,罗布泊、麦子和我,详见:圕人堂羊年主题活动——镜头中的图书馆模样.http://tuan.pub/server/detail.php?id=812(圕人堂周讯(总第35期20150109),第9页)。圕人堂自2015年1月起面向群成员征集图书馆照片。目的是为了让群成员走近/进图书馆,更好地了解图书馆、关注图书馆,同时希望有助于促进图书馆间的“共知共建共享”。照片要求如下:

    拍摄主体:各地图书馆(含各种类型)。

    拍摄角度:正面。看得清楚馆牌为佳,一张无法反映全貌的可以多张(3-5张)补充。

    图片大小:1M以上(不超过10M。JPG格式高清照片)。

    摄影器材:不限。

    拍摄说明:请做简单文字说明(包括拍摄时间、馆名、拍摄者)。

    有关照片仅供圕人堂成员交流与分享,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征得有关权利人许可的情形除外)。有关照片分享需注意知识产权及肖像权问题,且最好为“原生态”的。

    目前为止群相册中有关图书馆的照片,在1万张以上(其中“镜头下的图书馆模样”5669张,还有更多,参与分享的成员另建文件夹)。“镜头下的图书馆模样”照片亦是圕人堂的“隐形财富”。十年来,先后有不少成员参与分享。麦子老师分享的最多,图谋可能算其次。迄今为止,群相册没做容量限制,期待更多成员参与分享。“顺道”予以宣传推广。“镜头下的图书馆模样”主题活动,另一发起人罗布泊老师,很有可能也是“数以千记”。因为他做过多年省图书馆学会秘书长角色,实际参观考察过许多馆,加上他爱好旅行和摄影(图书馆是其中一个兴趣点)。群成员中,有的成员职业角色是数据库商、馆配商、软硬件设备商,走过路过的图书馆不少。还有就是,假如更多成员愿意参与分享,数量会很“壮观”。

    图谋参加工作后,首次参观图书馆是1999年11月,参加江苏省高校读者工作研讨会,会议期间,参观了新近落成的徐州师范大学新馆(敬文图书馆,1999年10月8日开馆),新馆建筑面积为1.25万平方米。印象较为深刻的是该馆投入3500万元,1个监控点1万元,布了20个监控点,还在总控室观看了监控影像。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1999年8月安装汇文系统(东南大学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是1999年1月安装)。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此次参观学习为入职之初的我开阔了视野。

    也许我真的与图书馆有缘,我在许多图书馆参观、学习过。比如: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在读研究生期间,三年中有两年学习室在图书馆,大量时间在图书馆学习;南京大学图书馆,我曾在该馆学习半个月(2000年学习汇文系统,我是作为系统管理员角色);曾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现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生命科学图书馆)学习半个月(2007年参加第三期中美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学习;因CALIS引进数据库培训周到过多所高校图书馆学习(比如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吉林大学、深圳大学、天津大学);此外因为数字图书馆及图书馆2.0,参加过许多会议,曾到上海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参会。上海图书馆去过的次数许多(均是淮海路的馆舍,浦东新馆目前还未去过),应该不少于10次,其中“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参加过3次。江苏省的高校馆和公共馆比较多,我去过不少,尤其是本科院校图书馆,估计去过半数以上(有的次数比较多,比如东南大学图书馆,我去过多回,多半是因为结识张厚生先生,印象最深刻的是2004年除夕还在东南大学图书馆写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书,窗外飘着雪花,中午我和张厚生先生在办公室吃泡面。)。

    参观图书馆也是需要机缘的。有些机缘是自然而然,有些机缘属于“创造”出来的。比如出差或假期旅行,我会考虑“顺道”参观图书馆。当前我参观图书馆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公共图书馆,一种是高校图书馆。2011年之后,参观公共图书馆几乎是无障碍。参观高校图书馆通常需要找图书馆同行帮忙。近年参观的图书馆,好些为大馆,数万平方米,参观图书馆真是体力活。种种原因,“有缘”且“有力”参观的图书馆非常有限。如果条件允许,家家图书馆都有“靓点”,且很有可能会是“百看不厌”“常看常新”。我期待,有生之年多一些走近/走进图书馆的机遇,好好“享福”。     

延伸阅读:

图谋.这些年,我去过的图书馆.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399231.html.

1999年参加工作后成为一名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入职半年后有段时间很困惑,大约是2000年,分管图书馆工作的副校长与我谈话,大致的意思:鼓励我多了解图书馆,图书馆不仅仅是眼前我所看到的图书馆,还有许许多多图书馆,图书馆大有可为。之后,我进一步了解图书馆的愿望更为强烈,利用种种机遇走近图书馆、走进图书馆。至今,国内各级各类图书馆,我不清楚具体去过多少家。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434914.html

上一篇:现代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模样——南开大学图书馆参观记
下一篇:这些年,我参观过的图书馆
收藏 IP: 221.131.187.*| 热度|

4 宁利中 刘进平 杨卫东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5: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