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结果与过程——再论李光耀的任性

已有 3478 次阅读 2015-4-4 16:44 |个人分类:社会评论|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过程, 理性, 结果, 任性, 李光耀

吕乃基

博主李光耀的“任性”一文在略施小计(见大数据与认识论五、中国语境下的“大数据认识-实践论”最后一段)后赚来了多条评论,又激发博主新的思考。

 

都说,重在过程,不要关注结果;人生就是一连串的过程;云云。

不过,诘难之声也不绝于耳。经典的故事是:半夜赶末班车,紧跑慢跑,赶到车站,末班车开走了。路人安慰跌坐在地上的赶车者,赶没赶上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

 

其实,结果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过程。

任何过程都有特定的目的。过程的动力何在,过程又朝向何方?接下来便是在行动之后会达到何种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结果和一开始预期的目的会有出入。正是与预期目的的比较,主体会调整自己下一步的目的和行动方案。人生一连串的过程,但在过程之间是同样重要的一连串的结果。结果提供了主体对前一段过程反思的时机。没有反思的人生,是自发而不是自觉,甚至只是本能。这是由结果往回看。向前看,每一个结果又都是一个新的平台,主体可以在新的平台上设计新的目的积蓄新的能力,开始新的一跃。这是“结果”在时间长河中的地位。

在空间,也就是横向来看,每个个体行动的结果汇集起来构成人类前进的步伐。个人所迈出的每一步,所得到的每一个结果都要放在人类社会的背景中加以考量,由此修正个体自身的目的。

李光耀,在他漫长的从政生涯中,相信一定每每由结果反思上一段过程的正确与否,反思是否踏在人类历史潮流的步点上。

正是新加坡由历史一路走来所取得的成就,正是新加坡在人类大家庭中所展示的位于前列的身姿,结果,回过头来验证了李光耀之“过程”的得与失。

以结果反思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以理性规范了任性。

由此看来,李光耀并不任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0844-879808.html

上一篇:大数据与认识论五、中国语境下的“大数据认识-实践论”
下一篇:知识的同化与异化
收藏 IP: 222.94.246.*| 热度|

3 赵美娣 伍光良 李宇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