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从技术的个性说起 精选

已有 8801 次阅读 2013-7-7 19:56 |个人分类:科技|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技术, 个性, 阶段

吕乃基

所谓技术的个性,可以是研发和生产的个性,以及满足特定消费者的个性。

古代的技术有个性,但彼此间无关。一方面,从生产制造的角度来理解,古代的技术一定适用于当地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例如西方建筑多用石料,而中国的建筑多用木材。另一方面,从消费者使用的角度来看,古代技术一定与居住者的特定生活方式相一致,譬如说是农耕与游牧的技术难以通用。我做一只碗,符合我的胃口和审美要求;做一把锄头,符合我的身高和力量大小。

不过,有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普遍性,例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就传到世界各地。到19世纪下半叶,西方的“船坚炮利”同样遍及世界。探讨什么样的技术“个性”,什么样的技术“普遍”,对于技术创新和技术传播来说,应该是有趣和有意义的话题。

工业革命以后,出现了无个性和线性相关的情况,这就是标准化、大批量、可替代。20世纪初,在英国伦敦有一个著名的现场展示:两辆凯迪拉克车,把全部零件拆开再混在一起,装配起来后马上开走,充分展示了标准化和可替代。福特声称,不管顾客有什么需要,我生产的汽车就是黑的。不过福特生产的汽车不是自己用,而是为了交换,但这些汽车都是一样的,这就是“线性相关”。近现代的标准化一方面出于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另一方面是人们的需求还处于物质或生理需求的水平,而这一层次需求的特点,就是普遍和一律。

现代又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方面设计者和生产方要展示其个性,例如乔布斯心目中的苹果产品、悉尼歌剧院、上海东方明珠等,当然还有北京的鸟蛋和大裤衩。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个性也可以是为了使用特定的原材料或能源,譬如说用地沟油的飞机,电动汽车等。另一方面消费者追逐个性,譬如女生会去专卖店挑选自己心仪的服饰,多半不会去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一百和南京的新百或中央商场。一方面是高技术的发展使得个性化成为可能,一步步走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另一方面在于人的需求上升到精神层面。人的物质需求大致相同,但精神需求各异,而且见异思迁。

这样的个性,看似杂乱无章,但其一,拥有共同的第二阶段标准化的成果,其二,更重要的是现代人看似形形色色的需求,却拥有共同的基础,那就是普世价值。所谓普世价值,最简单的说法,不过就是人之为人的价值。这样的价值,无论怎样争论甚至否认,却是客观存在。其三,这些有个性的技术还有共同的标准(当然不同于工业革命时期的那种标准)而可以彼此兼容。由此可见,后现代的个性,不是古代的杂多,而是非线性相关。

这就是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用黑格尔的术语来表达,远古和古代有个性而彼此无关,是“杂多”;近现代的标准化、可替代,线性相关,是“内部无差别的一”;现代和后现代的有个性而相关,是“内部有差别的一”,是事物发展的最高境界。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道路。

 

上述内容,可以联想起中国人流传数千年并延续至今的“和而不同”。一直以来,中国的“和而不同”被认为等同于最高境界,“内部有差别的一”。然而,中国的“和而不同”,因为没有经历这样的发展历程,尤其是中间的“内部无差别的一”的否定阶段,各方缺乏共同的基础,因而在实际上至今依然处于停滞的状态。

中间的“内部无差别的一”,博主认为,就是现代性、市场经济、启蒙运动理念,以及普世价值。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0844-706131.html

上一篇:知识与人生
下一篇:教育中的分形
收藏 IP: 114.222.238.*| 热度|

14 陈楷翰 李学宽 武夷山 李宇斌 李宁 陈小润 田云川 赵美娣 戴德昌 黄淑芳 孙东科 胡业生 马雷 qinyh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6: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