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博主关于“科技黑箱”论文被摘编用作2012高考语文试题 精选

已有 14498 次阅读 2012-6-10 09:59 |个人分类:音乐|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高考, 科技黑箱, 语文卷

吕乃基

(鉴于网络下载错误较多,以及众多网友的建议,以下给出“吕氏校正版”,改动处以黄色标出。之所以“吕氏”,意为仅是博主的改动,未必就是本来的考题。博主对此不承担责任)

刚在留言板上看到:

[1]reasonly  2012-6-9 23:45

老师,你的关于科技黑箱的一篇文章是今年新课标语文高考卷的科技文阅读题,人人网上大家都在讨论你去做的话能得多少分呢

博主回复(2012-6-10 08:40):真的?很希望有详情或者链接!

待到自己一查,果真:

http://cd.xdf.cn/xxjl/201206/096181785.html

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

  作者:  来源:互联网  字号:T|T

$(function() { /*字体切换js开始*/ $(".t_14").click(function(){ $(".main_article").addClass("text_area14"); }); $(".t_16").click(function(){ $(".main_article").addClass("text_area16").removeClass("text_area14") }); /*字体切换js结束*/ }) 摘要: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答案,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真题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题卷分第I(阅读题)和第11(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I卷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处在相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被使用者广泛共享之时,也往往使这部分知识因共享而贬值甚至被人遗忘。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技术所构成的平台还有一个历史维度。时至今日,历史上的很多技术已经失传或过时,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技术流传至今,例如中国的针灸,以及落在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技法等科技黑箱都是如此。这提示我们,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知识应予宽容。此外,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

 

                                           (摘编自吕乃基《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

 

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箱,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而科技黑箱,则至少它的设计者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

B.与黑箱不同,科技黑箱的操作是可控的,使用者不必透彻掌握其工作原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C.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

D.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如电脑、手机,都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可以说,是科技造就了科技黑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当今世界,每一个科技黑箱的使用者都能像牛顿一样“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这个“巨人”就是科技黑箱.

B.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这是现在计算机天才、黑客和      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

C.越是高端的科技黑箱,主体对它的千预就越大;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实践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

D.使用者表面上是在支配着科技黑箱,但实际上他们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了科技黑箱潜移默化的影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的科技黑箱能够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提供崛起和赶超的机会,他们即使没有掌握科技黑箱中的知识,也可以享用这些知识。

B.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作者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但提示我们,应当对这些知识予以宽容。

C.科技黑箱不仅包括当代的高科技成果,也包括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很多技术,如中国的针灸以及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

D.由于科技黑箱使用简单方便,于是就可能发生滥用的现象,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

 

会做吗?

(博主注:原文请见: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3,40-44;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82123

 

博主首次论述科技黑箱是在2001年:论科技黑箱,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12

其后的相关论文有:

论消费及其演化对技术发展的影响,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4,人大复印资料B282003

论高技术的极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4,人大复印资料B220039

论非嵌入编码知识,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1,人大复印资料B220064

论非嵌入编码知识的权力,科学文化评论20072

全球化与熵,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4

评“太聪明的机器人”,河海大学学报20102

微笑曲线的知识论释义(第一作者),东南大学学报20103.

技术路线图vs.行动者网络:特定语境中的两种文化,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6,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以“技术哲学语境中的两种文化”为题摘登201010

技术“遮蔽”了什么?哲学研究20107

 

在科学网上的相关博文有:

科技黑箱——技术知识的存在方式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6894

21世纪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8039

知识壁垒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0245

知识的积累性壁垒(之二)——对武老师博文学历的贬值可能的解释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1461

克服知识壁垒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5293

克服知识积累性壁垒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6419

知识的逆向遗传(知识论之……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8199

人机界面友好?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9659

技术对知识的影响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8059

技术对知识的影响(1):技术是知识的集成并构建知识的平台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8387

技术对知识的影响(2):技术传播知识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5784

技术对知识的影响(3),技术影响知识的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向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1667

技术对知识的影响(4),双刃剑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6708

眼前一亮3教授买仪器,学生用仪器,请人修仪器 2011-02-08

高技术和全球化时代的时间与空间 2011-04-08

殊途同归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 2011-07-21

科学技术双刃剑辨析 2011-08-15

双刃剑,在于科技自身还是使用者?——科技双刃剑辨析之一 2011-08-16

双刃剑[1]刺向何方——科技双刃剑辨析之二 2011-08-18

不对称的双刃剑——科技双刃剑辨析之三 2011-08-22

人是双刃剑——科技双刃剑辨析之四 2011-08-25

软件硬件化和硬件软件化 2012-05-24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0844-580602.html

上一篇:自己写的文章,自然成为自我的一部分?
下一篇:贴上两则短信
收藏 IP: 114.221.179.*| 热度|

58 曹聪 武夷山 苏德辰 蔣勁松 刘广明 杨生茂 李宁 肖重发 庄世宇 朱建明 张志东 吕洪波 闵应骅 刘立 任胜利 林中祥 邵启红 陆俊茜 刘用生 钱磊 严少华 徐迎晓 周可真 何学锋 王季陶 王德华 吴云鹏 李宇斌 刘凡丰 陈安 陈杰 迟菲 吴飞鹏 陈昌春 张骥 王恪铭 曹俊 伍光良 梁进 张天翼 胡业生 张学义 王春艳 李泳 王启云 王涛 李侠 唐常杰 邱良军 俞立平 李彦斌 赵大良 happy2050 L843185006 yxh3161 crossludo abang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7: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