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在小地方还是大地方?

已有 3905 次阅读 2009-6-27 21:54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生活, 传统, 后现代, 大地方, 小地方

近日聊天,朋友说:在小地方的生活质量比在大地方的生活质量高。心中猛然一惊,久久萦绕于心。

到过一些小地方。新疆的布尔津、贵州的西江苗寨和舞阳河畔的镇远、广西的阳朔、山东的长岛、黑龙江的五大连池、吉林的集安和温泉、浙江的西塘、普陀山,还有最近去过内蒙的鄂尔多斯等,当然还可以开出长长的名单。虽然也到过很多大地方,但是现在想起来,相对而言,倒还是这些小地方颇有回味之处。虽尚未去过丽江,想来应属此列。

上面所列的小地方大多景色秀丽。这自然与我自己的工作性质有关。作为工作,不大可能去更多的小地方,作为旅游,就可能去与景点相关的小地方。于是,这一名单便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代表性。不过,即使去除这一点,小地方的生态环境一般要优于大地方。一方面是空气、水、植被较好,另一方面是容积率、人口密度、车流量等较少。这两方面足以对生活于大地方钢筋水泥之中的芸芸众生具有吸引力。

小地方物价较低。朋友说,在小地方,挑最贵的无公害的买,而到大地方,则留意打折之处之时,至于残留农药之类也就顾不上了。“不是毒死,就是饿死”的大地方人来到小地方就是享福了。

不过,相比之下,我感到小地方或许更有价值的是,如果你愿意,可以在一个月,至多数月内将这个小地方混熟,包括人文自然地理,可以建立起融洽的关系网。充分的、惬意的融入其中。固然,在大地方也会形成某种网络,但相对而言还是感到陌生、异己,似乎漂泊在空中。也会有朋友圈,但朋友们或者也在漂在半空,或者各有自己所“嵌入”的语境。地方越大,人际越陌生。

无疑,大地方和小地方有着一致的法律条文,但在小地方,随着“混熟”,

这些条文便渐次软化、消融,代之以人际自觉的底线和彼此的信任,于是热议中的后现代便飘然而至,又彷佛回到了传统之中。大地方,能混熟吗?在大地方办事,遇到的官腔还少吗?

再者,还有互联网。好朋友,不论居住在大地方还是小地方,一网打尽。上班,托夫勒早就有言。不就是一个终端?

享受生活。去小地方吗?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0844-240698.html

上一篇:《狼图腾》四问
下一篇:时间图景——科学影响文化的重要途径
收藏 IP: .*| 热度|

3 武夷山 罗帆 mqh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2: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