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nrongchen

博文

居住地海拔高度与居民健康

已有 4079 次阅读 2020-4-30 10:1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海拔高度, 健康

我出生在海拔高程约1600米的农家院落里。

发现海拨高程影响健康,是在父亲生病之后。首先是我自己的经历,后来是父亲的生病,两者相隔多年,因为一直不明白,把切肤之痛记在脑海里了。

这里健康是指同样或接近的生活卫生条件下的健康。不能完全排除其他条件,这里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实验。

第一个案例是海拨约400~600米,距离我出生地向南直线距离,地图上量,大约380公里,我上大学的地方。在北半球的向南是有暖和的含义,下降了1000多米高程,向南近400公里。开始我就觉得热。同学风华正茂,冬天加一条秋裤过冬天。我的一个牙齿周围牙龈反复发炎,吃抗生素吃到校医说你会拉肚子的,意思是菌群紊乱,我没有出现这种症状。烦恼的事,口中有味,后来牙龈化脓,疼也没怎么觉得,实在没有办法,我想把这个坏了牙龈的牙拔了,也许清创生肌,即可康复。记得十分清楚到地区医院一个中年男医生说,想好了,牙拔了长不出来了!我决定拨!

拨了牙,以后再没有发生过牙龈发炎口臭。

后来我走到更南方向,生活工作,从海拨高程和气温关系,认真思考,得到了这个结论。

另外一个案例发生在我父亲身上,从1600米左右海拔高程山区生活了大半辈子,晚年迁居海拔高度1000-1100米左右的平川区,从夏天夜里盖被子的地方,迁居到平川区保持原来的卫生习惯,因此对热不适应,年轻时候的迁居选择障碍,老年人无法在远离儿女孤独在山里生活,因此六气致病之说中,热引起不适,加上不良卫生习惯,病原微生物因此在不经意间繁衍繁盛。等到问题被发现时,已经有了时日,导致身体状态每况愈下。

两个案例,提醒医生,诊治疾病不可忽视迁居者的高程环境变化,因为温度对微生物活性有极大的影响,从海拔高度对气温作用,也许可以得出结论。



参考文献

张维邦  主编山西经济地理 新华出版社1986年

聂树人 医学地理学概论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4398-1230903.html

上一篇:恩师萧先生的空间记忆法
下一篇:为学生让我老师尴尬的记忆
收藏 IP: 111.208.112.*| 热度|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3: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