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水.熵.复杂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w 张学文的文章,涉及气象、水分、熵、统计、复杂性、一般科学等

博文

现象(如气象)的历时与相对历时换算表

已有 1473 次阅读 2022-11-1 10:57 |个人分类:气象|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现象(如气象)的历时与相对历时换算表

张学文,2022 10 31

 

某些气象现象(如降水)出现了多少时间(维持时间的小时数值)?这是个重要的气候统计数据。例如在《中国气候》一书中,著者林之光就开展了我国各地的年平均降水现象总共有多少小时的统计。书里给出四川盆地的年平均降水小时数居然达到了2000小时以上,而新疆的盆地地区年平均降水时数多在250小时以下。

这种统计确实比较少见可又意义明确。但是我想我们可能还希望进一步知道:全年降水占有2000小时,这对应全年的时间(总小时数)的比例是多少?而这个比例在统计学的意义下具有出现概率的含义,即遇到(出现)降水的概率是多少。是的这种考虑让我们的视野又宽了一层。

如此看来,进一步统计统计气象现象占有的相对时间是有价值、有统计(概率)意义的事。而从气象现象出现的小时数值折算为占有的相对时间百分比(相当于概率)并不难。用气象现象的出现小时的数值被全年总的小时数去除,再乘以100,就是对应的该气象现象在时间域出现的百分比的数值了。

下面就是我做了一个对应统计表。

天气现象在全年占有的小时数与其出现概率(时间百分比)对比表

小时数

百分比%

8766.0

100.0

8000.0

91.3

6000.0

68.4

4000.0

45.6

2500.0

28.5

2000.0

22.8

1500.0

17.1

1000.0

11.4

800.0

9.1

750.0

8.6

500.0

5.7

250.0

2.9

125.0

1.4

75.0

0.9

0.0

0.0

以上计算很简单,它就是把全年的气象现象的出现小时数除以全年的小时数再乘以100就对了。这里我把全年的小时数取为8766小时。它考虑了闰年每4年加1天(24小时)这个环节(即把一年理解为365.25天)。现象占有全年的百分比的计算公式是

 

百分率(%=(平均的全年该气象现象的出现的小时数/8766×100

 

如果是针对某季单独去统计,那么每个季节对应的天数不同,这就需要单独计算。其对应的计算表如下(也列了全年的情况在表内)

 

天气现象在各季占有的小时数与出现概率(时间百分比)对比表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全年

天数

92

92

91

90.25

365.25

小时数

2208

2208

2184

2166

8766

2000

90.6

90.6

91.6

92.3

22.8

1500

67.9

67.9

68.7

69.3

17.1

1200

54.3

54.3

54.9

55.4

13.7

1000

45.3

45.3

45.8

46.2

11.4

800

36.2

36.2

36.6

36.9

9.1

600

27.2

27.2

27.5

27.7

6.8

400

18.1

18.1

18.3

18.5

4.6

300

13.6

13.6

13.7

13.9

3.4

250

11.3

11.3

11.4

11.5

2.9

200

9.1

9.1

9.2

9.2

2.3

150

6.8

6.8

6.9

6.9

1.7

100

4.5

4.5

4.6

4.6

1.1

75

3.4

3.4

3.4

3.5

0.9

50

2.3

2.3

2.3

2.3

0.6

0

0.0

0.0

0.0

0.0

0.0

 

          显然以上的表提供了从该自然现象出现的小时数值(维持时间),换算为占有的相对时间的百分比。应当承认这种相对数据分析方法为引用统计规律提供了方便。

而这种关系显然不止可以用于气象分析,对应水文以及其他现象,以致社会现象也都是可以用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24-1361798.html

上一篇:降水现象笼罩面积的理论分析思路
下一篇:今年10月我国出现降水现象占有的全国面积百分率
收藏 IP: 110.152.163.*| 热度|

2 尤明庆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8: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