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民之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rer009 西藏农牧学院

博文

在西藏做农业科研之难_气候篇 精选

已有 8045 次阅读 2014-9-19 12:4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玉米, 农牧一体化

我所在的林芝地区八一镇,所在地区高山密布,河流纵横,受地形因素,以及低纬高海拔等因素综合影响,气候状况极为复杂。日照少且降水多,常冬无夏、春秋相连,种植业生产不稳定。

2012年和2013年的气候状况都正常,在20138月下旬,我课题组种植的大面积玉米植株高度基本都在2.0m以上,玉米在当年亦能够正常结实,测产的产量每亩接近600kg;


图1 2012年田间玉米照片


   2013年田间玉米照片

而在2014年,连续数月的低温寡照(下图中有当地天气预报的截图;在今年七八月份来林芝,傍晚不穿上羽绒服是很冷的),以及几乎每天都数次来报道的降雨,让玉米生长严重不良,到了8月的时候,玉米植株高度仅1.6m左右,草都比玉米高,玉米虽然能够结实,但估计减产得在40%以上。


图3  2014年夏季天气预报截图1


图4  2014年夏季天气预报截图2


图5  2014年8月玉米田照片

这样的条件是否还有必要发展种植业呢?许多人在我的博客中也对此有所质疑,这个命题有点大。我个人认为,在西藏发展种植业是必须的,西藏种植业是无可替代的,至于原因不必细说,社会生活维持、生产互补、经济收入等方面的理由都非常充分;另外,从农业生产稳定性角度来说,发展麦类、豌豆和油菜作物生产,以及河谷玉米生产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对我在种植的山地玉米来说,有点不是很稳定。

不过,即使在冷凉的山地种植玉米(尽管与河谷的高差仅有100m左右),也是有相当生产价值的,毕竟林芝地区有充足的降水和比中西部其他地区相对优越的温度条件,在提升传统作物潜在生产力水平较为有限的情况下,发展潜在生产力水平高的生产方式,还是有很大的生产价值的。还是以玉米为例,在一般正常生产年份里,高产的玉米籽粒用途非常广泛,而且更为高产的玉米秸秆更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解决农户牲畜冬季饲料极度匮乏的难题。

整个西藏的河谷地区和西藏中东部地区基本上都能够解决玉米需水的生产问题(只有很少地方气候条件能满足粮食玉米生产要求),如果能在现有生产条件下,探索出一条收入倍增、环境友好、(农牧民)生活安定的生产新路子,对于西藏农牧业发展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推动,而这样的生产模式在西藏这样一个条件恶劣的地区都能满足,相信到了内地也一样能行,这就是我目前所从事的研究中心。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还算正常,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就差时间积累去说明问题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0561-829067.html

上一篇:伤不起啊伤不起!——版面费太贵了!
下一篇:学生们为什么不爱认真听课?
收藏 IP: 210.72.14.*| 热度|

14 黄永义 尚松浩 柳海涛 刘光银 陈楷翰 李宇斌 刘波 余海涛 陈儒军 赵美娣 汪晓军 熊李虎 shenlu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4: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