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il反面教材☆凤雏先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baoski 鸿鹄焉知燕雀之志? 人贵没有自知之明!

博文

看看伊朗的教授怎么带研究生?

已有 7728 次阅读 2011-8-16 16:01 |个人分类:不谈理想|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评论, 反面教材

最近LT26-第二十六届世界低温物理会议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由物理所承办,兄弟我在那边帮忙看摊儿。这次会议应该是物理所有史以来承办的最大规模的国际会议,会上一共来了一千多个老外,N个诺贝尔奖得主,所以事情比较多,教材比较忙,一直顾不上更新博客,冷落了大伙,深表歉意。
 
今天写一篇讲个见闻。
 
有一位来自伊朗的老教授参加了此次会议,但遗憾的是他在会场上和别人拿错了包,遗失了护照和所有的现金。咱们会议组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以及各种主义精神对这位伊朗教授给予了思想和肉体上的双重支持——帮他补办临时护照和签证,并提供经济援助。
 
这几天兄弟我负责帮他办护照和签证,每天俩人在一起跑,混个半熟,也借机了解了一下伊朗那边的情况:
 
1、伊朗这个国家金融管制非常严格。银行没有ATM,没有银行卡,没有信用卡,没有网上支付功能,每个伊朗公民只有一个存折,需要钱就拿存折去银行取现。
 
2、伊朗公民出国只能按政府规定带一定额度的现金(好像是2000美金)。
 
这1和2让我想起了几十年前的中国,银行也没有ATM,没有银行卡,没有信用卡,没有网上支付功能,每个老百姓一个存折,一个人想出差就把存折里的钱取出来,在裤衩上最重要的部位缝个兜子,把现金装进去带走。
 
这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这样的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
 
也正因为1和2,这位教授在丢失了证件和现金之后彻底慌了,一个人远在他乡,重要物品丢了一干二净,毛都不剩下,现在会务组就是他唯一的亲人,会务组再不帮他,那就只能等真主来救他了。
 
惨不惨?
 
说到这里,你可能觉得伊朗这个国家太落后,没什么值得写进文章的东西,告诉你,你错了。尽管伊朗这个国家和几十年前的中国一样,但是伊朗的高等教育却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一、这位老教授是1953年出生,在美国拿到的Ph.D,现在在伊朗一所大学做教授。他每个月的收入是2000美金。据他说他这个收入在伊朗教授里不算是最高的,只能算中等偏上。瞧见没有,尽管伊朗人只有存折,连银行卡都没有,但是伊朗的大学教员们收入却不低。至少他一个月2000美金的收入比物理所许多研究员都高了。
 
二、在伊朗的大学里,对教学与科研有相当明确的规定:
 
1、在伊朗的大学,每个教员都有额定的“工作量”:每周每位教员的额定工作量为40小时。这40小时包括给学生上课和对研究生进行指导。

2、伊朗人认为,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必须保证教育的质量。所以伊朗的大学明文规定,导师招学生,如果是博士生,那么导师每周必须花至少5个小时时间与这个学生“单独讨论”,如果是硕士生,那么导师每周必须花费3个小时与该学生“单独讨论”。注意是单独讨论,不是开组会一勺烩。

3、由于每带一个博士生,导师就得每周花5个小时与之讨论,每带一个硕士生,导师就得每周花3个小时与之讨论,而伊朗教员的每周额定工作量为40小时,所以在伊朗的大学里,每位导师最多只能招收4名博士生和6名硕士生。
 
具体这样计算:4*5+6*3=38<40
 
剩下俩小时可以用来代课。
 
4、丢了护照的这位伊朗老教授一共招收了3名博士生和5名硕士生,此外还每周带一门统计物理课和一门固体物理课,他每周在上班时间除了给学生上课外就是跟自己的学生讨论问题。尽管他不能像中国的教授们一样通过捞一大堆paper来评选一个副部级的院士,但他并不觉得厌烦和无聊,他反而觉得这样的工作和生活才是一名教授应该有的,这才叫科研,这才叫教育。(这句话前半句是兄弟我自己发挥的,后半句是他亲口说的,哈哈)
 
从123可以看出,在伊朗这个连银行卡都没有的国度,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态度却是极其认真的,其大学的相关管理政策和规定也十分细化。这种细化杜绝了学术包工头现象的存在,使得研究生能够得到充分的指导,从而保证了高等教育的质量。
 
我认为这种管理上的规定和制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特别是在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因扩招而大幅下降的今天,当然,我说的只是“我认为值得学习”,如果你不这样认为,我无所谓。是吧,这年头大伙都淡定,你无所谓我也无所谓。

这篇就写到这里,我现在要出门去取签证了,我们下篇文章再见。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0147-475833.html

上一篇:可怜的菜刀
下一篇:【科●反】就不把老板叫导师
收藏 IP: 110.232.42.*| 热度|

15 向峥嵘 张红光 孙国成 李学宽 赵福垚 虞左俊 刘安金 王亚娟 李宇斌 何凌云 韦雪花 汪梦雅 yzhang1986 anonymity Donut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7: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