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il反面教材☆凤雏先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baoski 鸿鹄焉知燕雀之志? 人贵没有自知之明!

博文

Neil反面教材:说说杨振宁

已有 17719 次阅读 2008-11-25 14:33 |个人分类:博客大赛| 评论, 反面教材

如果你觉得兄弟我的长相实在对不起观众,那你就看杨振宁好了:)


我的老爸是物理老师,所以小时候有几个华人物理学家的名字我是经常能从他那里听到的,比如: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

那时觉得这些名字对我这样一个出生在中小城市普通家庭的人来说就是遥不可及的传说,可没想到长大后他们的真人我都有机会见到了。

在这些人里,丁肇中我只见过一次,是在04年他来中山大学作报告的时候,他给我的感觉是,非常健谈,有气魄。而且他脑袋很大,不愧是实验物理学界的“巨头”。

在这里说起他,干脆一并插个八卦吧:丁肇中读博士的时候一开始是学理论的,他的导师是Ulenbeck,就是发现了电子自旋的两个人之一(另一个是Ulenbeck的同学Goudsmit),Ulenbeck和Goudsmit两个人一辈子都很郁闷,电子自旋这么重要,却没得nobel奖,当然这还不是最郁闷的,最郁闷的是nobel委员会和大众总觉得他们得过了,没想着再补发。。。

丁肇中跟Ulenbeck读博的时候,起先是做场论,但有一天Ulenbeck突然对丁肇中说:现在的情况不适合做理论,要想出东西应该去做实验物理。。。。

丁当时听了没说话,但在回去1小时后就给他的导师打电话说:“88。” 就这样他转去了实验物理,并且以后还真的得了炸药奖。。。。

朱棣文我也只见过1次,是06年他来科学院作报告的时候,他给我的感觉是:非常聪明,说话逻辑非常严密,就是人有点瘦。

朱棣文在那次报告中提起了费曼物理学讲义,他说他一直到现在还经常拿出费曼物理学讲义读一读,由此可见那本讲义确实是世界级的经典名著!

 

李政道我见过大概2次,都是他来科学院作报告的时候见到的,关于他和杨振宁之间的八卦,我在后面会提到。

在这些人里,我见过次数最多的还是杨振宁。

我第一次见他是在01年的时候,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刚刚成立,他来这边参观,顺便植树,我在图书馆见到他,擦身而过。

第二次见他是在04年冬天,我大学毕业后来北京做北漂,每天在清华里面上自习,那时候刚巧杨振宁回国,在清华的6教给学生开课,所以有机会见到一次,只可惜是远远的看见,因为我那时只是无业游民,没有学生证,6教不让进。

第三次是在今年夏天物理所成立80周年的大会上,此时的兄弟我已经是一名人模狗样的研究僧了,而且还是会议的工作人员,所以能近距离观察观察杨老头。

第四次是上个月在清华的一个国际物理会议上,这个会议来了几个得诺贝尔奖的大牛,其中包括在实验上实现了波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德国物理学家WolfGang Ketterle。老杨也来了,所以兄弟我有幸跟他合了个影,就是此篇最前面的照片。

杨振宁是一个在国内网络上很有争议的人物(虽然他自己不怎么上网),这种网络上的争议几乎涵盖了他所有的工作和私生活。由此可见中国的网民是何等的无聊,当然,兄弟我也无聊,因为这次我决定趟一次浑水,也说说我对杨振宁的看法,这样也不枉两人合了一张影。^_^


关于杨振宁,网上争论最多的主要是三件事:一、他没有回国,却拿了美国国籍的事。二、他在82岁时娶28岁的翁帆的事。三、他和李政道之间决裂的事。

下面兄弟我就对这三件事依次说说我的看法:

先说第一件,杨振宁没有回国的事。

其实要说起来,一个人选择哪个国籍,这完全是他自己的事,外人没有权利干涉。但因为中国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诺贝尔奖,而杨振宁又是为数不多的拿到诺贝尔奖的华人,所以国人难免对他有一些“期望”。而这种期望一旦破灭,难免会有情绪。偏偏杨振宁还有一个西南联大的同学邓稼先,两个人都留洋,却在回国的问题上做了不同的选择。杨振宁没有回来,邓稼先回来了,并且为国捐躯,死后被追认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邓稼先的人生和杨振宁的人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加重了人们的“情绪”。所以在网络上有一阵子经常会出现有关杨振宁和邓稼先对比的帖子,还有一大堆愤青跟着在对邓稼先表示钦佩的同时骂杨振宁不爱国。

注意到我这里用了“愤青”这个词,这个词并没有用错。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但凡因为这件事在网上骂杨振宁的,都是只看到了杨振宁和邓稼先之间的共同点,却没有看到他们之间的不同点的。

所谓共同点,就是前面提到的:两个人是同学,又都是留过洋的物理学家。

但不同点却不是所有人都了解,杨和邓之间的不同,主要有两点:

1。两位的老婆不一样。

咳咳,别误会。我的意思是,杨振宁的夫人杜致礼和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的“政治成分”不一样。杜致礼是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的女儿。

2。两个人的专业不一样。虽然同是读物理,但杨是做纯理论,而邓是核物理。

这两点乍一看似乎没什么,但考虑到30-40年前国内的政治氛围,情况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说起政治氛围,有些话不太好明讲,但我在这里也还是直言不讳了。

关于杨振宁在得奖之后一直不回来的真正原因,他自己并没有明说过。但我认为很可能跟国内的政治氛围有关,或者明白的说:跟“文革”有关。我觉得考虑到杨振宁在美国留学的背景,以及杜致礼的政治成分,他们在那时候回国凶多吉少。

这时候有人会说:你在危言耸听吧?那时候那么多在国外留学的学者回国,都没事,怎么轮到杨振宁就凶多吉少了呢?远的不说,邓稼先就是例子啊,他回国不就没事吗?另外还有钱学森,不也没事吗?

呵呵,人家没事有人家的原因,而且你在说这话的时候显然没看到更多回了国却出了事的人。

邓稼先回国之后没事是因为他是做核物理的,回来之后就直接为政府工作,是军方的人,受政府和军方的保护,钱学森也一样。

但是杨振宁不同,他是做纯理论的,换句话说就是没什么应用的,他回国以后最多就是留在大学当个教授,除非他像于敏一样改专业方向,否则对政府没什么用。

(于敏,中国氢弹之父,当初也是做理论,后来改的核物理),

一个对政府没什么用的知识分子,在文革时期会有怎样的遭遇,这个就很难讲了。

我这句话不是随便说说的,我在这里也能举出例子,比如:

黄昆(中国固体物理学先驱、中国半导体技术的奠基人),黄昆也是杨振宁的同学,他和杨振宁都是1944年从西南联大毕业的,毕业后他去了英国跟Mott(197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读博,再之后又和Born(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合作过。Born对黄的评价非常高。

黄昆是1951年回国的,比邓稼先晚一年。邓稼先回国之后就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后来又去了核工部九院。而黄昆回国之后在北大物理系当教授。这两个人去处的不同点在于:一个是军工部门,一个是普通大学。

现在你去搜索黄昆的简历,你会发现一点:他的生平介绍中从他回国在北大任教,一直到77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中间将近20年的记录是空白的!

这20年里黄昆到底经历了些什么,也许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

而我所知道的是,他在这段日子里没能继续做物理。

关于这段日子里黄昆的经历,网络上的记载不多,能查到的主要是下面一段:

在文革的时候,黄昆被迫接受劳动改造,每天穿着一件实验工人穿的蓝大褂负责在实验室洗瓶子。。。一个连Born都印象极深的师从诺贝尔奖得主的极具天赋的人就这样做着连小学文化程度都不需要的工人做的工作。后来,在1968年夏,黄昆又毫无根据地被怀疑加入过国民党,在一段时期内被隔离审查。

在生活上,黄昆也和大多数知名科学家一样,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他的工资被扣,在北大中关园二公寓的一套两室一厅的住房也被安排搬进另一户人家。这样,黄昆夫妇加上两个已是大小伙子的孩子,只能挤在一间卧室中。

1968年,北大、清华一大批教师被下放到江西鄱阳湖边的鲤鱼洲农场劳动,许多人因此患上了血吸虫病。黄昆还算幸运,被安排在位于北京郊区昌平县的“北大200号”参加“斗、批、改”运动。他每个星期回一次家,上百里的路,全靠骑自行车来回奔波。北京的冬天经常刮强劲的西北风,刮风骑不动车,黄昆就只能推着车,一步一步地顶着风往前走。“北大200号”主要搞半导体生产,要求教员到生产一线带学生。在“北大200号”,黄昆焊过塑料通风管,也做过晶体管集成电路。但这都不是黄昆的专业。

1977年文革结束后,邓小平请黄昆出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的时候,黄昆自己犹豫了一阵子,他说他自己的研究工作已经中断了20多年,现在他已经快60了,怎么能胜任这个职位?。。。。。。

这句话你听得不心酸吗?

不过黄昆毕竟是黄昆,58岁重回物理学界,照样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剩下的我就不多介绍了,你自己上网搜吧。

黄昆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他做的研究方向并不是“政府需要”的,所以在文革时期他并没有受到保护。

在这里我再说一个例子:

我认识一位做理论物理的教授(考虑到保护他的隐私,我就不提他的姓名了),他本来就是一个性格较内向的人,不喜欢跟人打交道,喜欢数学和物理,希望终生以物理为业。

但是他在文革中却遭到了迫害,迫害的理由是:他做的东西用到了量子力学,而量子力学是“唯心主义”!!所以他就被拉去关牛棚,被批斗。

结果精神受了刺激,本来他就是个话不多的人,可这之后,他回家跟他老婆都不说话了。。。

30年,30年跟自己的老婆都说不了几句话,这是什么人过的生活??

不过要说起来,黄昆和他其实也算是幸运的,至少在文革时期,他们的命保住了。

有些人就不那么幸运,比如:

中科院地球物理所所长赵九章,由于有海外留学背景,被扣上了特务的帽子,在文革中被批斗迫害致死,他具体怎么死的我不忍心说了,你自己上网搜吧。。。

你说这些人爱国吗??当然爱!!

可是他们的抱负,他们的理想真的实现了吗?

没有。他们非但没有实现自己爱国的志向,反而耽误了自己一辈子的前途,还有些连命都葬送掉了。

。。。

让我感到更加难受的是,那无数知识分子在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甚至迫害之后,居然没有说什么,而是默默的忍受着。唉,想起这些,我都想暴粗口了。妈的!

算了,不说了,咱还是不提那些过去了。


说到这里,我认为我举的例子已经够多够充分了。

我想说的只有一句大实话:当时国内的大环境,不适合那些在海外留学的人回国。

你想啊,自己的国家就是自己的国自己的家,自己的家谁不爱?但是回来没两天就被整死了,空有抱负实现不了,谁还敢回来?!

所以对于杨振宁不回来的事,我完全可以理解。我想如果我是他,我很有可能也做和他一样的决定。
。。。

是的,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你可以这样说。但这其实不是科学家一个人的事情,在这个问题上政府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一个科学家愿不愿意回国效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如果说人家因为爱国回来了,做了那么大的贡献,好吃好喝没落着也到罢了,这临了还要被自己人收拾,命都难保,你说这样谁还敢回来?
。。。


“崇洋媚外,汉奸,卖国贼”在抗日战争时期用来形容真正的卖国贼,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则更多用在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身上,而在今天,这些词汇依旧流行,它经常被一些有文革遗风的国内愤青用来骂出国的人,杨振宁也被网络上的愤青这样骂过。而且这些愤青骂人的时候还特别的理直气壮:是国家培养了你,是国家造就了你,结果你出国之后给老外贡献力量去了,你出卖了自己的祖国。

这个话用来骂别人,我没什么意见。但这个话用来骂老杨,就反映出了这个人的无知,因为杨振宁是1922年出生,1945年去的美国,那时候还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呢,所以根本谈不上“国家培养了他”。。。

还有些人觉得那些出国不回来的人就是图国外的别墅名车洋酒,诚实的说,国外的生活条件确实比国内优越,但是科学家不会看重这些。因为一个人如果真的很稀罕那种豪华奢侈的物质生活,他压根就不会选择从事科研这种累死都不来钱的工作!!所以,你还是省省吧,你以为人家真的像你揣度的那样见钱眼开啊?

要说起来,科学家的要求真的不多,但有一条则是一定要满足的,那就是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安稳,安定,安全。如果一个国家连这么一点要求都满足不了,那也不能怪人家科学家不愿意回来,对吧?

当然,我们的国家和政府现在在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上,比过去确实好了不少。

但是还是不够好,所以即使是现在,我们最优秀的人才也都出国不回来了。而在人才流失这个问题上,你不能动不动就给人家扣个不爱国的帽子,你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你自己做得不到位,不够善待人家,所以才留不住人家。是这个道理吧?

关于这个问题就说到这里吧。

最后捎带说一句:国内博士研究生的待遇应该提高了啊,在国内读个博,一个月的补助少得可怜,不够一个人花的,都二十好几的人了还是啃老族,没钱连对象都搞不了,你说就这样,谁还愿意在国内读博啊??

强烈呼吁博士涨工资,教育部下属的大学该涨,科学院的也该涨,我们大伙都盼着呢!!

(同意涨工资的请投票!)

。。。

接下来说第二件事:杨振宁在82岁时娶28岁的翁帆的事。

从网络上人们对这件事情的争议看来,中国的网民都是怪胎。怎么这么说呢?

人家杨振宁和翁帆是两厢情愿,明媒正娶。完全合法的婚姻。唯一与众不同的只有一点:老夫少妻。

老夫少妻这个情况是不是要在道德上受谴责,这取决于道德观本身是什么样的。如果你觉得这件事应该在道德上受谴责,那么这说明你的道德观比较保守,甚至比较封建。我这么说没说错吧??

而按这个逻辑,中国的网民觉得这件事情应该在道德上受谴责,就说明中国网民的道德观普遍比较保守和封建,是吗?

可答案却是否定的,为什么呢?

因为中国的网民其实思想一点也不封建,反而在婚姻和感情问题上开放得很!不信你去看看网络上的人们对待小秘,二奶,小三,一夜情,婚外恋,普遍又是何种的态度?用“热衷”这个词也许不太恰当,但是用“默许”却一点也不过分。你在网络上做调查,半数以上的人会认为在现在这样的社会,出现二奶小三婚外恋再“正常”不过了。

这么说来,你这里胡搞乱搞被认为是“正常现象”,而人家那边明媒正娶的反而要受道德的谴责,这不说明你是怪胎还能说明什么?所以这就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它讽刺了中国社会目前混乱的道德观。

综上所述,对杨振宁和翁帆的事情,我的看法是:
1.他们的婚姻光明正大,完全合法,没有任何的“错误”。
2.网络上和社会上如果普遍认为他们二人在道德上需要受批评和谴责,那么这并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道德观有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就说到这里。

再说一下李政道和杨振宁之间决裂的事。

 

其实这件事并不复杂,我认为归根结底就一个原因:

二虎相争,必有一伤。两个聪明人走到一起,总会因为谁更聪明这个问题产生争执。李杨这两位中国顶尖聪明的物理学家也不例外。杨振宁认为在他和李政道之间,他更聪明一点,可李政道不这样认为,两个人互不相让,所以也自然没有办法相处了。

可是这个事情说不上对错,真的说不上对错。

网络上的人们普遍支持李政道多一些,可这种支持并不是站在一个中立的角度,而是因为李政道过去在给国家做实事方面比杨振宁多一些。人们从感情的角度就更偏向李政道一些。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们对这件事情的评价,普遍不是客观的。

。。。

以上就是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最后,在网络上还曾有人质疑过杨振宁的学术水平,也曾有其他专业的人问过我杨振宁的水平到底怎么样?在这里,作为一个理论物理专业的小喽喽,我只说一句话:杨振宁和李政道的物理功底和天赋,绝对是世界级的。到目前为止,在华人界无出其右者。甚至在整个世界顶尖的物理学家圈子里,能排在杨和李前面的人,也是屈指可数的。


关于杨振宁的事,就说到这里吧,谢谢大家看我的八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0147-206164.html

上一篇:狂人日记(37)——都要走了
下一篇:我说结束才算结束
收藏 IP: .*| 热度|

2 xczfly dashitou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7: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