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
那些错误的分类号,有没有误导你投稿 | 林墨 精选
2019-2-2 12:21
阅读:5567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2.png

对于经验丰富的学者而言,把写好的文章投到合适的期刊上不是个问题,但对于新手而言,这是个大问题。


孙红蕾 / 南京大学



2.jpg

(林墨插画师:何广生)


费尽千辛万苦完成的论文投向何处是每个科研人员必会面临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思考的就是自己的论文属于哪个学科?哪本期刊会收录相关学科的论文?而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也会面临很多困惑,为什么会在本学科的期刊上看到其他学科的论文?与我论文主题相似的文章居然也可以发表在那个学科期刊上?所有这些疑惑或许都可以通过『分类号』搞定。


滴水藏海。分类号虽小,却是科学分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是学者“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依据,其后大有文章。国外传统的科学分类系统多从期刊层面展开,而这种分类系统的准确性却常常为人所质疑,许多学者认为这种期刊分类系统在准确性上远不及细粒度的论文分类系统。但是,却少有学者对期刊分类系统与论文分类系统间到底有怎样的差异进行深入研究。近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的舒非教授与邱均平教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Charles-Antoine Julien教授、武汉大学张琳教授、中科院张静老师以及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Vincent Lariviere教授通过对比分析两种分类系统对同一论文数据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1,830,307条论文记录)的分类结果,发现了两种分类系统的不匹配性,探究了分类精度不同所导致的错误分类问题,并揭示了学科差异对错误分类程度的影响[1]


不同分类精度下科学分类系统


大多数科学分类系统都是基于期刊层面对论文进行分类,即发表在某一学科期刊上的所有论文都被归入该学科。当前,主流的书目数据库如Web of Science(WOS),Scopus等采用的就是这种分类方法。不过,具体的分类体系间还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WOS数据库根据引用模式和专家遴选将索引期刊归类到250个类目中,每种期刊被归类到一个或多个WOS类目;Scopus提供的期刊分类系统分为两个级别,系统内包括27个一级学科和304个二级学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分类系统包括14个一级学科和144个二级学科,但是在这个分类系统中,每种期刊只被归类到一个专属的类目下;Science-Metrix分类系统同样采用的是这种专属分类的方式,但是这个分类系统是包括6个大领域,22个领域和176个子领域的三级分类系统。


中文书目数据库中多使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从论文层面对论文进行分类,即发表在某一学科期刊上的不同论文被分类到不同的学科中,因此具有更高的分类精度。


在期刊分类系统中几乎一半的论文被错误分类


舒非等人的研究表明,期刊分类系统在准确性上存在严重的问题,基于这种科学分类方法,几乎一半的论文可能被错误分类:平均每个学科内46.0%的期刊论文来自其他学科,而不是本学科;在论文分类系统中,平均51.1%的论文被发表在不同学科的期刊上。


就期刊论文的学科分布而言,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平均每个一级学科发表了21.3%的其他一级学科的论文,这种现象在生物学领域最显著(47.6%),在医学科学领域最不显著(4.4%);平均每个二级学科发表了46.0%的其他二级学科的论文,这种现象在农业工程最显著(81.8%),在园艺学最不显著(5.3%)。


就论文发表的学科分布而言,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平均每个一级学科内24.5%的论文被发表在其他一级学科的期刊上,这种现象在普通社会科学最显著(86.9%),在医学科学与健康领域最不显著(6.2%);平均每个二级学科内51.1%的论文被发表在其他二级学科期刊上,这种现象在肿瘤学最显著(77.0%),在轻工业领域最不显著(20.0%)。


此外,数学论文多发表在跨学科期刊上,占跨学科论文总数的24.6%,其次是通用自然科学论文(14.0%),艺术与人文学科论文(11.0%),交通论文(10.6%)和一般社会科学论文(9.4%)。


由此引发的一些想法


南京大学叶继元教授在对“学术图书”、“学术著作”、“学术专著”三个术语进行概念辨析时指出,忽略概念间上下位类的逻辑关系、混淆概念的内涵与范畴等不严谨将造成实际操作中的诸多问题[2]。无独有偶,该项研究的作者们也呼吁,在学科分类方案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分类的稳健性和准确性。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与细化,术语使用的不规范、分类不准确将给实践工作带来诸多弊端,推进术语规范化与分类精准化需要更多学者的关注与努力。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习惯性的将基于期刊的分类视作“理所当然”,纵然发现两种分类法存在不匹配的问题,也少有人对二者间如何不匹配,不匹配到什么程度,依错就错会导致哪些问题进行研究。因此,以一种批判的视角重新审视科学中“习以为常”的问题,于细微之处深钻研,不仅是学术新人应当学习与努力的方向,也是旧学商量与新知培养的路径。


3.png

[1] Shu, F., Julien, C-A., Zhang, L., Qiu, J-P., Zhang, J., & Larivière, V. (in press). Comparing journal and paper level classifications of science. Journal of Informetrics. 

[2] 叶继元.学术图书、学术著作、学术专著概念辨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42(1):21-29.

林墨末尾.pn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792012-116040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